1.
《狐步舞》幾乎是導演一個人的倫巴。
導演毛茨將影像特有的魅力揮灑到極致,和《敦刻爾克》一樣,《狐步舞》也是用攝影、構圖、剪輯等硬技術,實現了對觀眾情緒的掌控。
在毛茨邪教一樣的影像語言的蠱惑下,觀眾一步步被引進他早就設計好的旋渦裡。而一旦涉足,即無法抽離。
《狐步舞》的攝影不止是凝練,鏡頭一再欺近拍攝物體,形成有效的壓迫,又保持了剛剛疏離的距離。就像父親手背的燙傷,母親關節的磨損傷,在鏡頭裡有疼痛感。
構圖是景框式設計,這種設計以控制慾而聞名。在《狐步舞》裡,這種設計最終使得影像成為一個容器,將需要的資訊容納在既定的空間裡,也將雜蕪的資訊排除在可掌控之外。
上帝視角的俯拍鏡頭,足夠的慢。快速搖移鏡頭,足夠的快。一快一慢,空間變換,拉扯出宿命,渲染出輪迴。
2.
《狐步舞》是一個三段式的故事。
第一段發生在現代城市的公寓裡。以一個家庭接到兒子在前線殞命的訊息開始,巨大的悲傷如受縛的騾子一般,在這個以家庭為計量單位的空間裡,左右衝突,回聲轟鳴。
第二段發生在一個邊防哨所,一小隊士兵檢查過往車輛和駱駝,高光一次次照亮車裡的人,再一次次暗下,車輛一次次絕塵而去。
士兵站在哨所的崗位前,看沙塵漫天,看太陽墜落,看黑暗一次次漫延,吞沒了周遭。在集裝箱改裝的宿舍裡,吃肉罐頭,檢驗房間又傾斜了多少。
第三段故事在兩個空間裡流離輾轉,父母在廚房談起他們的曾經經歷過的從前,他們的孩子從哨所起身,前往再也無法抵達的未來。
毛茨將一個心驚肉跳的故事,用一種平靜得近乎於冰冷的語調講述出來。
繁華的城市公寓裡,一片荒涼。而荒無人煙的邊防哨所,其實喧囂躁動。
3.
影片名字叫《狐步舞》,在影片中,父親和兒子分別都提到這個名字。狐步舞其實是一種舞蹈,舞步很簡單,前,前,右,停 ,前,前,後,後,左,停,“人不論走到哪裡,永遠回到同樣的起點”。
影片中,出現了兩個葬禮。一個沒能舉行,但流程詳細,最後棺木上覆蓋以猶太六角星國旗。一個是在荒涼的邊境,一臺推土機,舉起巨大的推土鏟,埋葬了幾個鮮活的生命。
出現了“等你當兵就要傳給你的”兩件物品,一個是古老的希伯來聖經,一個是1970年1月出版的雜誌,裡面有一個跨頁的衝擊。一個關於精神的成長,一個關於身體的秘密。
出現了兩次意外:父親遇到地雷,兒子遇到駱駝。 父親從地雷中逃脫,兒子因為駱駝而殞命。
這是一個被無數的意外和必然組合而成的世界,這是一個被無數迴圈往復的個案組成的相似形的歷史。
每一個生命都以其獨一無二的形式,高速運轉在並無二致的幾個通道里。我們為那些偶然的必然而奮鬥,也因為那些必然的偶然而被命運擺弄。
父與子,兩代男人,先後成為他們閱讀過的史書中的英雄,他們用自己漫長但在史書中只是一瞬的一生,再一次成為古希臘戲劇中的一個註腳。
就像狐步舞,最後總是回到同樣的起點一樣,這種宿命,其實被封閉在一個輪迴的悲劇性的閉環中。
生命無意義,所有的努力,只是在尋找一點意義,讓人生看起來不那麼荒涼。
1.
《狐步舞》幾乎是導演一個人的倫巴。
導演毛茨將影像特有的魅力揮灑到極致,和《敦刻爾克》一樣,《狐步舞》也是用攝影、構圖、剪輯等硬技術,實現了對觀眾情緒的掌控。
在毛茨邪教一樣的影像語言的蠱惑下,觀眾一步步被引進他早就設計好的旋渦裡。而一旦涉足,即無法抽離。
《狐步舞》的攝影不止是凝練,鏡頭一再欺近拍攝物體,形成有效的壓迫,又保持了剛剛疏離的距離。就像父親手背的燙傷,母親關節的磨損傷,在鏡頭裡有疼痛感。
構圖是景框式設計,這種設計以控制慾而聞名。在《狐步舞》裡,這種設計最終使得影像成為一個容器,將需要的資訊容納在既定的空間裡,也將雜蕪的資訊排除在可掌控之外。
上帝視角的俯拍鏡頭,足夠的慢。快速搖移鏡頭,足夠的快。一快一慢,空間變換,拉扯出宿命,渲染出輪迴。
2.
《狐步舞》是一個三段式的故事。
第一段發生在現代城市的公寓裡。以一個家庭接到兒子在前線殞命的訊息開始,巨大的悲傷如受縛的騾子一般,在這個以家庭為計量單位的空間裡,左右衝突,回聲轟鳴。
第二段發生在一個邊防哨所,一小隊士兵檢查過往車輛和駱駝,高光一次次照亮車裡的人,再一次次暗下,車輛一次次絕塵而去。
士兵站在哨所的崗位前,看沙塵漫天,看太陽墜落,看黑暗一次次漫延,吞沒了周遭。在集裝箱改裝的宿舍裡,吃肉罐頭,檢驗房間又傾斜了多少。
第三段故事在兩個空間裡流離輾轉,父母在廚房談起他們的曾經經歷過的從前,他們的孩子從哨所起身,前往再也無法抵達的未來。
毛茨將一個心驚肉跳的故事,用一種平靜得近乎於冰冷的語調講述出來。
繁華的城市公寓裡,一片荒涼。而荒無人煙的邊防哨所,其實喧囂躁動。
3.
影片名字叫《狐步舞》,在影片中,父親和兒子分別都提到這個名字。狐步舞其實是一種舞蹈,舞步很簡單,前,前,右,停 ,前,前,後,後,左,停,“人不論走到哪裡,永遠回到同樣的起點”。
影片中,出現了兩個葬禮。一個沒能舉行,但流程詳細,最後棺木上覆蓋以猶太六角星國旗。一個是在荒涼的邊境,一臺推土機,舉起巨大的推土鏟,埋葬了幾個鮮活的生命。
出現了“等你當兵就要傳給你的”兩件物品,一個是古老的希伯來聖經,一個是1970年1月出版的雜誌,裡面有一個跨頁的衝擊。一個關於精神的成長,一個關於身體的秘密。
出現了兩次意外:父親遇到地雷,兒子遇到駱駝。 父親從地雷中逃脫,兒子因為駱駝而殞命。
這是一個被無數的意外和必然組合而成的世界,這是一個被無數迴圈往復的個案組成的相似形的歷史。
每一個生命都以其獨一無二的形式,高速運轉在並無二致的幾個通道里。我們為那些偶然的必然而奮鬥,也因為那些必然的偶然而被命運擺弄。
父與子,兩代男人,先後成為他們閱讀過的史書中的英雄,他們用自己漫長但在史書中只是一瞬的一生,再一次成為古希臘戲劇中的一個註腳。
就像狐步舞,最後總是回到同樣的起點一樣,這種宿命,其實被封閉在一個輪迴的悲劇性的閉環中。
生命無意義,所有的努力,只是在尋找一點意義,讓人生看起來不那麼荒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