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番番電影

    宋襄公並沒有政治上的考量。

    那個時代,因為社會相對單一,資訊不發達,因此,人類平均智商是遠不如現代人的。儘管大腦結構上並沒有什麼差異。

    你可以看到那個時代削足適履、邯鄲學步、還有二桃殺三士這種操作。

    在現代,這一切幾乎都不可能。

    因為歷史故事太多了,教訓太多了,經驗太多了,犯低階錯誤的人,特別是身居高位又犯這種弱智錯誤的人,其實數量大大減少。

    這只是宋襄公迂腐的後果,不要想太多。

  • 2 # 文史宴

    泓水之戰,是貴族戰爭輸給不懂規則的蠻夷,宋襄公是遵守貴族戰爭的準則,也可以說是仁義,而說他蠢豬的人,呵呵。

    春秋時代的戰爭是貴族戰爭,兵員以貴族為主,戰爭方式以車戰為主,分勝負的方式是兵車對沖幾回合,陣腳亂的一方敗,而且戰爭過程中還有不擒二毛、敵不陣不戰等諸多規則。之所以會這樣,是因為這時各國還有大量中間地帶可以奪取,矛盾不是那麼突出,貴族作為戰爭的主力,打的是社群戰不是總體戰,戰爭是為了爭霸而不是為了兼併和殺傷,所以需要控制在有限範圍內,為此當然需要用逐漸形成的貴族戰爭的規則和禮儀去限制戰爭,這是很正常的,也是很難能可貴的。

    但是蠻夷率先開啟了總體戰,開啟了背信棄義,貴族戰士被打敗很正常,也很悲劇,蠻夷們也沒什麼好自誇的。

  • 3 # 歷史百家爭鳴

    說到春秋戰國時期的宋國,大家估計對它的第一印象就是小國,可在宋襄公時期,宋國是春秋五霸之一,不過在泓水之戰後,宋國從此一蹶不振,淪為二流國家。而宋襄公在泓水之戰中的表現,也被無數人吐槽,說他的表現簡直是蠢豬式的仁義。那麼,宋襄公是大仁大義還是蠢豬式的仁義?他這樣做有沒有政治上的考量?

    宋襄公的做法是蠢豬式的仁義,他所謂的仁義都是政治口號,根本目的是為了自己的政治服務的。在泓水之戰前,他知道宋國實力難以稱霸,所以他就打著“仁義”口號到處召開盟會,想推崇自己為霸主,但總有國家不理會,號稱“我蠻夷也”的楚國就不吃這一套,在一次盟會中,楚成王就把宋襄公抓了起來, 宋襄公還是在別國的干涉下才得釋放。可宋襄公咽不下這口氣,他不顧大臣的反對,毅然對楚的附屬國鄭國開刀,但楚很快就出兵援鄭。於是宋國在泓水與楚國交戰,當時,宋軍已先在泓水北岸布好陣勢,處於有利態勢,右司馬公孫固向宋襄公建議:“彼眾我寡,可半渡而擊”,但宋襄公還是講著自己“仁義”的那一套,說仁義之師“不推人於險,不迫人於阨 ”。當楚軍登陸後,公孫固又勸宋襄公乘楚軍列陣未畢、行列未定之際發動攻擊,但宋襄公仍然不予接受。一直等到楚軍佈陣完畢,一切準備就緒之後,宋襄公這才擊鼓向楚軍進攻,而這時已經為時已晚,宋軍被楚國揍慘了,宋襄公差點戰死沙場。所以說宋襄公是蠢豬式的仁義,他希望自己的仁義能換來楚國的友好,可連周天子都不會理會的楚國怎麼會在乎一個宋國,他所謂的仁義在弱肉強食的春秋時期壓根不管用,這個時候靠的是實力,不是他的政治噱頭。

    而宋襄公回國以後,還是不承認錯誤,一直為自己狡辯,說“古之為軍,臨大事不忘大禮”、“君子不重傷、不擒二毛、不以阻隘、不鼓不成列”,在戰爭面前還說這麼多廢話,難怪宋國沒落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愛笑的人被傷了心會怎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