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名詞,表示人或事物的名稱的詞。例如:
倚歌而和之。(《赤壁賦》)
2.動詞,表示人或事物的動作、行為、發展變化的詞。動詞又可分為使動詞、意動詞和為動詞。例如:
一屠晚歸,擔中肉盡。(《狼》)
3.形容詞,表示人或事物的形狀、性質或者動作、行為的狀態的詞。例如:。
恐脩名之不立。(《離騷》)
4.數詞,表示數目的詞。例如:
一日之內,一宮之間。(《阿房宮賦》)
策勳十二轉,賞賜百千強。(《木蘭詩》)
5.副詞,經常用在動詞或形容詞的前面,表示程度、範圍、時間等。例如:
太后之色少解。(《觸龍說趙太后》)
6.代詞,代替名詞、動詞、形容詞或數量詞的詞,叫做代詞。例如:
人皆以隸使之。(《五人墓碑記》)
7.介詞,同它後面的名詞、代詞等組合起,經常用在動詞,形容詞的前面或後面,表示處所、方向、時間、物件等等。例如:
師不必賢於師(《師說》)
8.連詞,把兩個詞或兩個比詞大的單位連線起來的詞,例如:
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岳陽樓記》)
9.語氣詞,也叫語氣助詞。語氣詞不能充當句子成分,但它可以表示提頓、陳述、祈使、疑問、感嘆等不同語氣。例如:
至丹以荊卿為計,使速禍焉。(《六國論》)
10.嘆詞,表示感嘆或呼喚應答的詞。例如:
蘭亭已矣(《蘭亭集序》)
1.名詞,表示人或事物的名稱的詞。例如:
倚歌而和之。(《赤壁賦》)
2.動詞,表示人或事物的動作、行為、發展變化的詞。動詞又可分為使動詞、意動詞和為動詞。例如:
一屠晚歸,擔中肉盡。(《狼》)
3.形容詞,表示人或事物的形狀、性質或者動作、行為的狀態的詞。例如:。
恐脩名之不立。(《離騷》)
4.數詞,表示數目的詞。例如:
一日之內,一宮之間。(《阿房宮賦》)
策勳十二轉,賞賜百千強。(《木蘭詩》)
5.副詞,經常用在動詞或形容詞的前面,表示程度、範圍、時間等。例如:
太后之色少解。(《觸龍說趙太后》)
6.代詞,代替名詞、動詞、形容詞或數量詞的詞,叫做代詞。例如:
人皆以隸使之。(《五人墓碑記》)
7.介詞,同它後面的名詞、代詞等組合起,經常用在動詞,形容詞的前面或後面,表示處所、方向、時間、物件等等。例如:
師不必賢於師(《師說》)
8.連詞,把兩個詞或兩個比詞大的單位連線起來的詞,例如:
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岳陽樓記》)
9.語氣詞,也叫語氣助詞。語氣詞不能充當句子成分,但它可以表示提頓、陳述、祈使、疑問、感嘆等不同語氣。例如:
至丹以荊卿為計,使速禍焉。(《六國論》)
10.嘆詞,表示感嘆或呼喚應答的詞。例如:
蘭亭已矣(《蘭亭集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