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虹63265247
-
2 # 星行者1
只是沒有接班人作曲人,所以才一灘死水,加上粵語文化停留導致號語斷層,難有發展,現在看廣州能不能實現把粵語文化傳共世界舞臺,再創輝煌在現號語歌曲打造一個號語誤樂文化。廣州不一樣,廣州更精彩。
-
3 # 思語思遠
“好音樂”死亡的四個原因
之所以感覺現在的好音樂越來越少,主要是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一是流量至上導致死亡。在現在這個滿大街流量的時代,人們關注更多的是流量、熱度和小鮮肉。特別是一眾小鮮肉雖然不會唱歌,也沒有什麼代表作品,但依託著公司的包裝,一夜之間就可紅遍千萬家。反倒是那些認認真真做音樂的人,卻缺少流量和關注度,甚至有的顛沛流離。久而久之,就沒有多少人能夠靜下心來做音樂了。比如前幾天的周傳雄被點評事件,就完全可以看出當前樂壇的窘境。
二是快節奏催生浮躁心理。快節奏的社會,不僅催生了人們的浮躁的心緒,也導致人們對音樂的審美下降。特別是當前物價飛漲、快餐式、自虐式的消費中,人們對於精神上的投資越來越少,甚至不能靜下心思去讀一本書、聽一首歌。久而久之,對於音樂的追求就變得可有可無了。所以即便出現好音樂,也沒有多少人能夠靜下心來聆聽欣賞。
三是發達的資訊讓劣幣驅逐良幣。當前資訊異常發達,一眾牛鬼蛇神在各種APP上有了釋出粗製濫造音樂作品的機會,加之傳播速度快,讓一大批沒有任何藝術價值和營養的音樂得以迅速傳播,造成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
四是裝置進化讓牛鬼蛇神當道。現在很多網路紅人雖然先天條件、唱功都不怎麼樣,但是經過濾鏡和調音裝置之後,呈現給客戶端卻是神仙顏容、Teana之音,甚至是“此音只應天上有,人間哪得幾回聞”,長此以往,讓人們不自覺地有了劇場效應。
如此發展下去,不僅僅是上世紀90年代金曲頻出、神仙打架的時代難以再現,而且還會毀了我們下一代,下下一代人的價值觀。
最早華語樂壇的精隨在臺灣,從臺灣校園民瑤、民歌開始,當時優秀的音樂製作人、歌手層出不窮,在8O一9O年代達到巔峰時期,那時很多歌手不僅精通各種樂器而且能作詞作曲,很多經曲傳唱度高的歌曲就出現在這時期,隨著一些唱片公司的倒閉被收購,一些優秀的音樂人的離去(著名音樂人陳進興9O年代未去世、王文清論落去臺中做保安)等等,之後華語樂壇漸漸走下坡路到現在靠流量明星撐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