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jj小雪

    “賜子千金,不如教子一藝,教子一藝,不如賜子好名”,自古華人對取名就格外重視。

    父母給孩子取什麼樣的名字,不僅反映了父母自己的成長環境,還反映了父母對孩子未來的人生期許。

    一個小小的名字,往往鮮明地反映出變幻莫測的時代風雲。

    進入新世紀以來,結婚生子的年青一代文化程度普遍提高,起名也大講藝術化、個性化。

    他們在給下一代取名時,刻意避開了當年大眾化的“剛”“強”“峰”“鵬”“娟”“豔”“麗”,卻又扎堆使用了“軒”“浩”“涵”等更像是瓊瑤劇、古裝電視劇或遊戲中的人物名字。

    “浩宇”“子軒”“浩然”“欣怡”“子涵”“梓萱”等文藝範兒的名字重名率特別高。

    最近又有兩個名字非常火,一個是“黃蒲軍校”,一個是“王者榮耀”,被網友們狠狠惡搞了一把。

    這實際上反映了父母給孩子取名時的隨意性,往往屬於一時興起,缺乏深思熟慮。

    實際上,想要取一個即不大眾化又蘊意深刻的名字並不難,古人取名的方式是很值得借鑑的。

    明代開始,傳統的崇尚文雅的取名風氣迴歸。

    明清兩代,堪稱知識分子取名花樣的巔峰期,大多數名留史書者都語出有典故。

    取名所謂“男《楚辭》,女《詩經》”的說法大概就是那時候流行開來的。

    清代取名的學術文雅氣一直保持到了民國。

    很多民國知名人物的名字,重名率較低,名字多有豐富寓意。

    下面開始舉栗子。

    王國維(包括曾用名王國楨)。《詩經·大雅·文王》:“王國克生,維周之楨。”

    梁思成。《詩·商頌·那》:“湯孫奏假,綏我思成。”

    林徽因。《詩經·大雅·思齊》:“大姒嗣徽音,則百斯男”。

    徽音,美好的聲譽。這句是稱頌大姒(周文王之妻)繼承美德,必能多子多孫。

    林徽因早年名“徽音”,後因常被誤會為作家林微音,才改為徽因。語出此典的還有畫家呂斯百。

    梁思成、林徽因名字都取自《詩經》,他倆能走到一起,就像《紅樓夢》中的金玉良緣,原來冥冥之中早有註定啊!

    張聞天。《詩經·小雅·鶴鳴》:“鶴鳴於九皋,聲聞於天。”

    陳誠,字辭修。《周易·乾卦》:“修辭立其誠,所以居業也。”

    蔣百里,字方震。《周易·震卦》:“震驚百里,不喪匕鬯。”

    陳省身。《論語》:“吾日三省吾身。”

    戴望舒。《離騷》:“前望舒使先驅兮。”

    此處省略一千字

    當然,還有當代著名的醫藥學家屠呦呦。《小雅·鹿鳴》:“呦呦鹿鳴,食野之萍。我有嘉賓,鼓瑟吹笙。”

    這種取名法也被很多港臺名人所沿用。

    蕭淑慎。《詩經·邶風·燕燕》:“終溫且惠,淑慎其身。”

    邵洵美。《詩經·邶風·靜女》:“自牧歸荑,洵美且異。”

    周星馳。《滕王閣序》:“雄州霧列,俊採星馳。”

    莫文蔚。《周易·革卦》:“君子豹變,其文蔚也。”

    金庸先生在武俠小說中也喜歡從古代詩文中摘取名句給人物取名。

    任盈盈和令狐沖。《道德經》:“大盈若衝。”

    木婉清。《詩經·鄭風·野有蔓草》:“有美一人,婉如清揚。”

    何紅藥。《揚州慢》:“念橋邊紅藥,年年知為誰生。”

    怎麼樣?看了這些名字,是不是有種要跑到派出所改名字的衝動?

    年輕的爸爸媽媽們想必也能從這種取名方式中有所啟發吧?

  • 2 # a夜那麼美

    知識分子很潮流,追求三民主義存亡救國。貧窮老百姓農民,和古代一樣,不知道電話,鐘錶留聲機。對於他們土地就是一切

    地主很矛盾,開明的地主孩子出去留學。

    在發達地區上海武漢重慶,電影時裝歌舞進入普通百姓生活,資產階級生活得到改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還君明珠多少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