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11年,劉璋請劉備入川對付張魯,於是劉備留諸葛亮、關羽守荊州,自己則親自帶龐統、魏延等人入川。入川后沒過多久,劉備反客為主,反過頭來進攻西川,最終於公元214年兵圍成都,劉璋出城投降,劉備則領益州牧,徹底成為西川之主。
劉備打西川自公元211年到214年,共耗時三年,那麼東吳孫權在幹嘛呢?難道一點作為都沒有嗎?
其實孫權也很忙,畢竟東吳是曹操赤壁之戰的主力。曹操其實最恨的是東吳,於是在赤壁後,把東吳作為主要的進攻物件。
孫權為應對曹操的進攻,在公元211年開始遷治所,治所從京口(今鎮江)遷到了秣陵(今南京),並修建石頭城防禦,給秣陵提供屏障,並改名為建業。遷都完後,修了石頭城也還不放心,於是他又修築了濡須塢來防曹操南侵,加起來花的時間也是不少的。
公元213年,曹操率兵攻打濡須塢,孫權與曹操軍隊相持了一段時間,曹操沒佔到好處,最終撤兵。
公元214年,孫權為化被動為主動,於是率呂蒙、甘寧征討皖城,獲勝,孫權控制了江淮南部,自此不再那麼被動。
孫權在劉備取西川的三年裡,並沒有歇著。他很慌,知道曹操會找他算賬,於是先是花了大功夫遷都、作防禦準備;然後是被動防禦,與曹操打了一仗;最後化被動為主動,徵皖城,控制江淮。
孫權三年內一直忙於應付曹操,沒心思去管劉備。而且劉備也答應了取西川后歸還荊州,所以孫權當時也沒必要找劉備的麻煩,而是全心全意與曹操對抗,為自己謀求一安全之地,不再那麼被動。
公元211年,劉璋請劉備入川對付張魯,於是劉備留諸葛亮、關羽守荊州,自己則親自帶龐統、魏延等人入川。入川后沒過多久,劉備反客為主,反過頭來進攻西川,最終於公元214年兵圍成都,劉璋出城投降,劉備則領益州牧,徹底成為西川之主。
劉備打西川自公元211年到214年,共耗時三年,那麼東吳孫權在幹嘛呢?難道一點作為都沒有嗎?
其實孫權也很忙,畢竟東吳是曹操赤壁之戰的主力。曹操其實最恨的是東吳,於是在赤壁後,把東吳作為主要的進攻物件。
孫權為應對曹操的進攻,在公元211年開始遷治所,治所從京口(今鎮江)遷到了秣陵(今南京),並修建石頭城防禦,給秣陵提供屏障,並改名為建業。遷都完後,修了石頭城也還不放心,於是他又修築了濡須塢來防曹操南侵,加起來花的時間也是不少的。
公元213年,曹操率兵攻打濡須塢,孫權與曹操軍隊相持了一段時間,曹操沒佔到好處,最終撤兵。
公元214年,孫權為化被動為主動,於是率呂蒙、甘寧征討皖城,獲勝,孫權控制了江淮南部,自此不再那麼被動。
孫權在劉備取西川的三年裡,並沒有歇著。他很慌,知道曹操會找他算賬,於是先是花了大功夫遷都、作防禦準備;然後是被動防禦,與曹操打了一仗;最後化被動為主動,徵皖城,控制江淮。
孫權三年內一直忙於應付曹操,沒心思去管劉備。而且劉備也答應了取西川后歸還荊州,所以孫權當時也沒必要找劉備的麻煩,而是全心全意與曹操對抗,為自己謀求一安全之地,不再那麼被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