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游與辛棄疾之比較 陸游和辛棄疾是南宋文壇上的重要人物,在自己創作都上取得了重要的成就,他們的作品又有著類似的題材——愛國。同時兩人的生活經歷也有十分類似的地方,都屬於胸懷大志卻又被投閒置散。可是兩人的創作風格上還是有一些不同,陸游的詩以題材廣泛,風格多樣以及技巧老練取勝,而辛棄疾則以風格激盪多變,情緒慷慨悲涼取勝。 論陸游和辛棄疾詩詞異同 南宋前期民族矛盾異常尖銳,祖國分裂,人民顛沛流離。在這樣的大背景下,不少詩人寫出了反對民族壓迫,要求祖國統一的詩歌,愛國詩人陸游和辛棄疾就是傑出的代表。 陸游,字務觀,號放翁,自幼目睹金人燒殺擄掠,一生仕途坎坷,滿腔報國熱忱無處揮灑,臨死仍不忘報國之志。辛棄疾也有著相似的出身和經歷。辛棄疾,字幼安,出生於金國建立初期的濟南,北方人民的災難在他童年生活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記。而南宋朝廷苟安江南一隅,使得有著遠大政治抱負的辛棄疾在政治上履受打擊。陸游和辛棄疾所處的時代背景,和相似的抱負,經歷形成了兩人詩中所共有的豪壯而蒼涼,雄奇而沉鬱的風格。 在詩的內容方面,兩人詩作中都闡發了自己要求主動打擊敵人,收復失地,統一祖國的偉大抱負。如陸游的《書憤》: 早歲哪知世事艱,中原北望氣如山。樓船夜雪瓜州渡,鐵馬秋風大散關。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 南宋一代當權派始終主張投降,陸游的報國理想,還是遭到了冷酷現實的扼殺。這也就使得他那些激盪著昂揚鬥志的詩篇,往往又充滿了壯志未籌的憤懣,帶有蒼涼沉鬱的色彩。而辛棄疾也有相似的詩篇,他詞裡經常出現的“西北有神州”,“西北是長安”等句子都是他對被分裂北方的懷念和對抗金斗爭的讚揚。他對南宋苟安態度強烈反感,他譏諷南宋小朝廷是“剩水殘山無態度”,是“斜陽正在煙柳斷腸處”,諷刺那些小朝廷里人物是“江左沉酣求名者”。 在思想內容上有著相似點,在很大程度上又有著不少差異。 從體裁上來看,陸游可謂無體不備,各體俱工。他專於詩,也擅長填詞。在現存的一百多首詞中,有不少作品同樣抒寫了激越的愛國情思,如《夜遊宮》,《桃源憶故人》等,都足以和他的愛國詩篇相輝映。陸游的散文法曾鞏,成就也很高,前人曾推為南宋宗匠。而辛棄疾在文藝創作上是以詞作為主要表現形式的,他的《稼軒詞》存詞六百多首,不僅在數量上超過了同輩作家,在思想內容和藝術成就上也是豐富多姿,別開生面的。 陸游和辛棄疾都寫愛國詩,但於細微處仍有不同。陸游少時就特別注意兵法,詩中屢次讀到“夜讀兵書”,同時他還學劍。作為詩人的陸游同時也是不滿於紙上彈兵,“以口擊賊”,而是要據鞍殺敵。因此,作為陸游愛國詩篇的一個主要特徵,就是那種“鐵馬橫戈”,“氣吞殘虜”的英雄氣概和一身“報國有萬死”的犧牲精神。但是陸游一生得以臨陣殺敵的機會卻少之甚少,而辛棄疾是在對敵鬥爭中鍛鍊起來的人物,有傑出的政治和軍事才能,而且有過一段參加農民起義的經歷,在愛國精神的表現上有時更深沉一些。 陸游作為一個傑出的愛國詩人,由於接近勞動人民的生活實踐,還寫了大量的同情勞動人民疾苦的詩篇,深刻反應了當時嚴重的階級矛盾。辛棄疾在仕途不順時,夜曾在上饒,鉛山隱居,寫過描寫農村景物和農民生活的小詞,頗能給人一種清新的感覺,然而這時他還是過著士大夫的生活,他只看到了農村表面的和平景象,卻不可能深入瞭解他們的內心苦痛。因此就思想深度說,不能和陸游的《書嘆》,《農家嘆》等詩篇相比。 另外,陸詩的特色,為歷來公認的詩曉暢平易,精煉自然。他反對雕琢,更反對追求奇險。他認為“雕琢自是文章病,奇險尤傷氣骨多”。辛詩在詞傷用大量的典故,因此前人有的認為他“掉書袋”。辛棄疾的部分作品如選用和某一個朋友的同姓的故人古詩來對他頌揚,或用全詞集經語,都表現了這種封建文人的習氣。 愛國詩人陸游和辛棄疾的同時出現,標誌著南宋文學愛國注意的主流在詩詞創作方面所達到的新的高度。南宋後期的詩壇,可以說詩在陸游的籠罩下發展的,與他同時稍後的江湖派,就有不少人受陸游很深的濡染。和辛棄疾以詞唱和的陳亮,劉過等和比他稍後的劉克莊,劉辰翁等,詞風傷都明顯首辛棄疾的影響,形成了南宋中葉以後聲勢最大的愛國詩派。作為南宋文壇上兩朵奇葩,陸游和辛棄疾都對後代作品有著深遠的影響。
陸游與辛棄疾之比較 陸游和辛棄疾是南宋文壇上的重要人物,在自己創作都上取得了重要的成就,他們的作品又有著類似的題材——愛國。同時兩人的生活經歷也有十分類似的地方,都屬於胸懷大志卻又被投閒置散。可是兩人的創作風格上還是有一些不同,陸游的詩以題材廣泛,風格多樣以及技巧老練取勝,而辛棄疾則以風格激盪多變,情緒慷慨悲涼取勝。 論陸游和辛棄疾詩詞異同 南宋前期民族矛盾異常尖銳,祖國分裂,人民顛沛流離。在這樣的大背景下,不少詩人寫出了反對民族壓迫,要求祖國統一的詩歌,愛國詩人陸游和辛棄疾就是傑出的代表。 陸游,字務觀,號放翁,自幼目睹金人燒殺擄掠,一生仕途坎坷,滿腔報國熱忱無處揮灑,臨死仍不忘報國之志。辛棄疾也有著相似的出身和經歷。辛棄疾,字幼安,出生於金國建立初期的濟南,北方人民的災難在他童年生活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記。而南宋朝廷苟安江南一隅,使得有著遠大政治抱負的辛棄疾在政治上履受打擊。陸游和辛棄疾所處的時代背景,和相似的抱負,經歷形成了兩人詩中所共有的豪壯而蒼涼,雄奇而沉鬱的風格。 在詩的內容方面,兩人詩作中都闡發了自己要求主動打擊敵人,收復失地,統一祖國的偉大抱負。如陸游的《書憤》: 早歲哪知世事艱,中原北望氣如山。樓船夜雪瓜州渡,鐵馬秋風大散關。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 南宋一代當權派始終主張投降,陸游的報國理想,還是遭到了冷酷現實的扼殺。這也就使得他那些激盪著昂揚鬥志的詩篇,往往又充滿了壯志未籌的憤懣,帶有蒼涼沉鬱的色彩。而辛棄疾也有相似的詩篇,他詞裡經常出現的“西北有神州”,“西北是長安”等句子都是他對被分裂北方的懷念和對抗金斗爭的讚揚。他對南宋苟安態度強烈反感,他譏諷南宋小朝廷是“剩水殘山無態度”,是“斜陽正在煙柳斷腸處”,諷刺那些小朝廷里人物是“江左沉酣求名者”。 在思想內容上有著相似點,在很大程度上又有著不少差異。 從體裁上來看,陸游可謂無體不備,各體俱工。他專於詩,也擅長填詞。在現存的一百多首詞中,有不少作品同樣抒寫了激越的愛國情思,如《夜遊宮》,《桃源憶故人》等,都足以和他的愛國詩篇相輝映。陸游的散文法曾鞏,成就也很高,前人曾推為南宋宗匠。而辛棄疾在文藝創作上是以詞作為主要表現形式的,他的《稼軒詞》存詞六百多首,不僅在數量上超過了同輩作家,在思想內容和藝術成就上也是豐富多姿,別開生面的。 陸游和辛棄疾都寫愛國詩,但於細微處仍有不同。陸游少時就特別注意兵法,詩中屢次讀到“夜讀兵書”,同時他還學劍。作為詩人的陸游同時也是不滿於紙上彈兵,“以口擊賊”,而是要據鞍殺敵。因此,作為陸游愛國詩篇的一個主要特徵,就是那種“鐵馬橫戈”,“氣吞殘虜”的英雄氣概和一身“報國有萬死”的犧牲精神。但是陸游一生得以臨陣殺敵的機會卻少之甚少,而辛棄疾是在對敵鬥爭中鍛鍊起來的人物,有傑出的政治和軍事才能,而且有過一段參加農民起義的經歷,在愛國精神的表現上有時更深沉一些。 陸游作為一個傑出的愛國詩人,由於接近勞動人民的生活實踐,還寫了大量的同情勞動人民疾苦的詩篇,深刻反應了當時嚴重的階級矛盾。辛棄疾在仕途不順時,夜曾在上饒,鉛山隱居,寫過描寫農村景物和農民生活的小詞,頗能給人一種清新的感覺,然而這時他還是過著士大夫的生活,他只看到了農村表面的和平景象,卻不可能深入瞭解他們的內心苦痛。因此就思想深度說,不能和陸游的《書嘆》,《農家嘆》等詩篇相比。 另外,陸詩的特色,為歷來公認的詩曉暢平易,精煉自然。他反對雕琢,更反對追求奇險。他認為“雕琢自是文章病,奇險尤傷氣骨多”。辛詩在詞傷用大量的典故,因此前人有的認為他“掉書袋”。辛棄疾的部分作品如選用和某一個朋友的同姓的故人古詩來對他頌揚,或用全詞集經語,都表現了這種封建文人的習氣。 愛國詩人陸游和辛棄疾的同時出現,標誌著南宋文學愛國注意的主流在詩詞創作方面所達到的新的高度。南宋後期的詩壇,可以說詩在陸游的籠罩下發展的,與他同時稍後的江湖派,就有不少人受陸游很深的濡染。和辛棄疾以詞唱和的陳亮,劉過等和比他稍後的劉克莊,劉辰翁等,詞風傷都明顯首辛棄疾的影響,形成了南宋中葉以後聲勢最大的愛國詩派。作為南宋文壇上兩朵奇葩,陸游和辛棄疾都對後代作品有著深遠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