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BT三旬老漢
-
2 # 試駕時間
自主品牌車企整體技術進步明顯,但整車質量有下滑的跡象。
吉利收購沃爾沃乘用車專案,讓自己名利雙收。忽如一夜春風來,吉利從此由一個籍籍無名的小輩一躍而全球知名。瀕臨破產的沃爾沃也因吉利的解囊相助而恢復了元氣,繼而開始對吉利的反哺行動。
吉利EMGRAND EC7品牌緊湊級SUV博越、中級轎車博瑞都汲取了沃爾沃安全架構技術;領克系列車型則從內到外包括髮動機、底盤、安全系統都由吉利和沃爾沃聯合開發。
自己的努力和二線豪華品牌的背書,讓吉利汽車在技術發展的道路上如魚得水。
正向研發成績斐然的奇瑞汽車,無論是CVT變速箱的成果還是發動機技術的提升都有目共睹。其整車的燃油經濟性在自主品牌所有車企中處於絕對領先的位置。
為了旗下變速箱公司的長遠發展,奇瑞和吉利一樣,將變速箱業務轉了出去,這使其能更好地輕裝上陣。
長城汽車2010年研發成功,2013年改進推出的GW4D20T型2.0T缸內直噴雙渦輪增壓柴油發動機,其穩定和高效國內沒有對手。HOVER H5、H8、H9三款車型裝備的都是這款發動機。
2018年推出的GW4B15型1.5T缸內直噴渦輪增壓汽油發動機,幾近於極限的高扭矩輸出特性,同樣獨步中國。
而一汽紅旗的單飛,和隨之上市的H5,雖然整車有不少合作物件的元件,但毫無疑問也找到了技術和外形設計,以及定位合理化迴歸的方向,並確保了無可超越的整車品質,自主真高階品牌實至名歸。
比技術進步更快的,當屬車型設計的能力和營銷水平,儘管其中仍不乏借鑑的影子,但自主突破更為彰顯。
一汽紅旗H5;上汽名爵HS、名爵6;奇瑞瑞虎7、艾瑞澤GX;比亞迪唐、秦Pro;吉利博瑞、繽瑞及領克系列;長城F7、WEY系列;長安CS35PLUS、CS85等,幾乎所有自主品牌車企都祭出了自己的絕活,它們為中國市場一次又一次奉獻出令人驚豔的汽車設計作品。
它們與媒體如同父子的關係,使各自每一款上市的新車都能得到舉國關注,營銷推廣能力一家更比一家強。
不過,值得警惕的是,自主品牌車企在取得技術突飛猛進的同時,也存在非常令人擔憂的浮躁、虛假、自嗨等不負責任的行為。每家車企也都或多或少存在一些短期內難以消弭的技術短板和缺陷。
自主品牌在發動機與變速箱的匹配技能上,與合資品牌相比還差距甚遠。最直觀的反映就是相同級別和車型,相同整備質量的前提下,自主品牌絕大部分車型的燃油經濟性都不高。
目前中國產車做的最好的只有奇瑞汽車。
為了節約成本,提升旗下車型的價格競爭力,一些自主品牌不惜犧牲整車品質,大範圍使用低速頓挫、抖動的雙離合變速箱,更有甚者還使用自動離合王加手動變速箱組成的AMT變速箱,並恬不知恥地稱之為手自一體。
有些車企,除了使用雙離合變速箱,還同時搭載三缸發動機,成本再無可降的車型竟然還賣高價,還忽悠不懂車的消費者說省油。
沒錯,大眾、通用、福特、現代等合資品牌也有這樣的毛病,但自主品牌為何不學習它們的長處,反倒和它們一樣?
可以說國內市場許多車型的品質是每況愈下,以後還會繼續下降。
但也或許,這不能全怪車企;是我們消費者自己,有太多人買車只要大殼,要漂亮、要配置,但車企為了盈利,為了能更好地把車賣出去,只有在看不見的地方做手腳。
這種怪現象,也致使真正的好車不好賣,反倒是外形好看、配置豐富但質量很差的車大賣;但最終誰是受益者?
長此以往,我們可能真的買不到好車,要買好車,只能依賴進口了。
回覆列表
有幸看到這個問題,下面就個人觀點給大家做一個簡單的分享。
首先,近年來隨著中國製作水平的大幅提升,自主品牌汽車質量也相應得到了大幅提升。
不過個人覺得,自主品牌現階段並沒有從價格泥潭中走出來。為什麼會這樣說呢。這個從中國產品牌的市場定位有關係(多數面對的是中低端消費群體),本身這個定位是沒有問題的,畢竟現在還是中等收入以下人群更多,市場也更大,但自主品牌的敗筆在於沒有認真的從根源開始抓,而是走向了譁眾取寵的誤區。主要表現在,車身尺寸越來越大,舒適配置應有盡有,缺在發動機技術,裝配工藝,底盤、懸架設計(調教),內飾用料等方面下足夠多的功夫,正因為這樣才會倒置到現在為止市場認可度低,二手車保值率低的嚇人(二手車行業有句無奈的玩笑,買中國產車兩到三年賠一半!)
其次,我作為消費者去選擇自用車也很想去考慮中國產品牌,雖然最近一兩年自主品牌有著不小的提升,在有些方面已經超過了合資品牌(不包括韓系,韓系一直不如自主品牌),真的希望我們的自主品牌能在更主要的方面多多的下一些功夫,不要在在外觀和內飾造型方面做文章了!對消費者來說外觀會過時,內飾會變舊,用到最後看的還是安全、故障率、可靠性,最後才是舒適度。
總結,真心希望我們的自主品牌多花一些時間和技術成本在安全提升,可靠性提升和降低故障率上,外觀要更符合我們特有的中庸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