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錦翼

    王翦在滅趙國的過程中見識過趙國名將李牧的打法。

    面對來犯的秦軍,李牧堅守不出,以逸待勞,就是要耗盡秦軍的銳氣。

    可惜趙國的君王中了反間計,殺了李牧,自毀長城,王翦這才得以滅了趙國。

    在和李牧的對戰中,王翦就學會了李牧的這一招。

    等到滅楚國的時候,他就用上了這一招,必須要穩紮穩打。

    為了求這一個穩字,他向秦王嬴政要了60萬人啊,基本上相當於秦國的所有兵力了。

    一開始嬴政是拒絕的,因為這是孤注一擲啊,所以嬴政選擇了價碼比較低的李信。

    李信只要了20萬人。

    李信輕易就打開了楚國的國門,長驅直入,他很快就打下了平輿(今河南境內)和寢丘(今安徽省西北),但是當他攻下鄢郢(今湖北襄陽),發生了變故,昌平君發生叛亂,切斷了他的退路,同時,楚將項燕也尾隨在李信身後,趁其不備,殺得他措手不及。

    這說明楚國是大國,秦軍絕對不能孤軍深入,要想打贏楚國:

    第一最好直接正面槓,不要到他的國土上跟他打游擊。

    第二必須要做好後勤工作,後勤糧草必須充足,要做好持久戰的準備。

    第三楚國是個大國,攻下一城就必須佔領一城,如果攻下一城不能好好佔領,只是孤軍深入,就是自取滅亡。

    王翦正是本著這個思路才給秦王要了六十萬大軍,就為了保證良好的後勤和穩定的推進行軍。

    當王翦帶領軍隊到了楚國的時候,面對氣焰囂張的楚軍,王翦沒有立即迎戰,他學習了李牧的打法。

    在營寨中築起高牆,日日操練,堅守不出,就是讓楚華人無可奈何。甚至於,秦軍將士還在軍營裡玩起了投石遊戲來進行鍛鍊,不管楚軍如何叫陣,就是不管不顧。

    等到楚君的糧草耗費的差不多的,士氣都用完了時候,他突然出擊,把楚軍的主力消滅,然後穩紮穩打進攻,最終取得了全面勝利。

  • 2 # 劉一千五

    王翦平楚的後勤供給是比較充足的。並不短缺,不然他是不會出徵的,這是非常肯定的事。

    荊軻刺秦王后,不遂身死。秦王大怒,使王翦攻燕,李信追得太子丹於衍水,平定燕國。王翦的兒子王賁,與荊楚大戰。屢敗楚兵。秦王與平燕歸來的王翦李信等商議出兵楚國應該準備多少兵力?李信年少壯勇,意氣高昂,慨然回答奏王要二十萬夠了。秦王心下讚賞。又問老將王翦,王老頭斬截地說,最少也要用六十萬才行。秦王大笑說,王將軍真的老了。李將軍後來居上,你就帶二十萬精兵同蒙恬將軍一塊兒去吧。

    王翦就辭了秦王回老家頗陽休養去了。

    不久,李信蒙恬被楚兵項燕打得大敗,秦兵戰死了七個都尉,損失慘重。訊息傳到咸陽宮,秦王大怒。怒過之後還得自己拿主意。他就親自騎馬到頗陽王翦家道歉,只要王翦肯去前線指揮秦軍戰鬥,什麼條件都可提出來商量。王翦要足了面子,又提出以下三點:六十萬兵,一個不能少;二要許多田土波池肥地莊園;三要足夠的糧草供給。秦王一一答應,讓他只管去,他來作保障官支援王將軍打滅楚之戰。秦王自親送秦大軍和王翦過了灞上才回宮,足見秦始皇帝對此戰的重視程度。

    王翦一到秦軍大營,就與李信交割相關手續,移轉印信虎符。一改攻擊為築壘堅守。好酒好肉好喝地沐浴休養循撫戰士,與士兵同甘共苦。幾個月後,秦兵紛紛要求作戰。王翦抓住有利時機,指揮精兵強將在追擊東遷的楚軍中殲滅敵人,大破楚國主力,殺了指揮官項燕。一年後楚王負芻被俘,楚國滅亡。

  • 3 # 成成說史

    秦國當時已經攻下5國,南韓除外,肯定是有充足的後勤了,要不然也不敢傾全國兵力攻打楚國,且當時秦國已經做好打持久戰的準備的。

  • 4 # 使用者94738516596

    王翦滅楚是沒有帶後勤補給的,因為60萬大軍出兵千里,一局滅了楚國,其實這麼大規模即使到了近現代補給都是很難的,更別說兩千多年前的戰國時代了。

    其實這也就是為什麼王翦滅楚為什麼一定要向秦始皇要60萬兵馬的原因。這個時候都知道如果是單單打敗楚國,就像白起時代,在楚國境內那也是如入無人之境,如果只是這樣的話完全不要60萬。也知道王翦滅楚也就是項燕的20萬大軍打了,因為楚國是貴族制,軍政大權都在各個貴族手裡,楚王沒有多大的權利。那麼既然不要60萬大軍,王翦為什麼又要向秦始皇要這麼多呢,而且沒有60萬就不去。

    其原因之一也就是要解決糧草問題,王翦的戰略就是以戰養戰,攻其地,守其城。王翦每滅一城就要派兵把守,以楚國糧草城池來供養自己。而不是以前的爭霸戰爭,打贏了就撤。所以這個策略是不需要糧草補給的,當然這個策略只能是在大優勢的前提下才能使用,因為一旦楚國佔據優勢,那麼秦軍不光是回撤無路,主力也會因為缺乏糧草而不戰自敗。這個時候秦國已經是佔據絕對的優勢,韓趙魏燕都已經被滅了,所以王翦才敢採取這樣的戰略。

  • 5 # 立志成蟲

    這是哪兒來的說法?王翦滅楚時秦國出動60萬大軍怎麼可能沒有充足的後勤呢?這可是主動進攻,“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後勤供應不足發動進攻,秦始皇和王翦不會是腦子進水了吧?再說了,60萬秦軍可是秦國大部分的部隊,冒著餓肚子的危險去打仗這可是兒戲,大軍因供應不足會導致崩潰的,進而秦國也可能會崩潰的。王翦滅楚剛開始並沒有發動大規模的進攻,是等楚軍麻痺鬆懈了才突然進攻的,後方供應不可能不充足。為保障這60萬秦軍的供應,秦國光是民伕就出動了10萬人,以秦國當時的國力,秦軍攻滅其他國家的時候,事先都已經準備好了作戰所需的各種物資

  • 6 # 今天要努力966

    這個問題,問的就有毛病,從古到今,打仗都是糧草先行,當時60萬部隊什麼概念,他去打仗的時候就是一鼓作氣,拿下楚國,如果帶20萬必死無疑,根據當時情況其他國家基本都被秦國滅了。秦國計程車兵自己感覺他們是常勝的。自信心比較強。再加上人又多,只要攻下城池就在裡邊安營紮寨,每個城池裡都會有糧食的!如果帶領20萬他們就是去送死。

  • 7 # 使用者94738516596

    其實很好理解,實力的差距,戰國後期還有誰可以和秦國打呢?就算這個時候三四個國家加起來也不一定能打贏秦國。秦國此時完全可以幾線作戰了。沒辦法太強大了。可以看到王翦滅楚的時候,只有項燕的二十萬人馬,項燕一死,楚國還有誰可以阻擋秦軍呢?

    王翦滅楚為什麼一定要60萬呢?而且如此龐大的軍隊是如何解決後勤的呢?

    王翦不管在軍事上還是政治上都是非常有頭腦的,秦始皇要王翦滅楚的時候,首先王翦就是要了60萬大軍,而且還要嬴政賜地,而且在滅楚的時候,王翦三番五次的都向嬴政要地,其實王翦的目的很簡單,也是為了打消嬴政的顧慮,要地就是為了表明自己的忠心,你是王,我是臣,我要東西必須是你賞賜的。所以王翦也是能夠得以善終。

    再說王翦為什麼要這麼多的軍隊呢?其實此時如果不考慮後勤,還有楚國的縱深的話,根本是要不了60萬的,20萬足以滅掉楚國。李信就是如此想的。但是要知道楚國雖然弱,但是他的地方還是很大,雖然在白起手裡被他搶了很多地盤,但是瘦死的駱駝比馬大,楚國在地盤上依然是大國。縱深太長了,20萬大軍前期雖然能夠擊敗楚軍,但是隻要楚軍切斷秦軍後退的線路,把秦軍困在楚地,那麼就必敗。

    所以王翦要60萬大軍滅楚,而且這麼多的軍隊也是更容易解決後勤的問題?為什麼人多了反而容易解決後勤了呢?

    王翦的策略就是以戰養戰,不給楚軍切斷後路的機會。每佔領一個地方王翦就會派大軍駐守,這樣的話以此城作為後盾,進可攻退可守。王翦就是一步一步滅了楚國,之後也是佔領了越地。

    李信為什麼會敗,因為他只考慮到如何戰勝楚國,而不是滅掉楚國。王翦就是相反,他想的就是徹底把楚地變為秦地。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油條揉麵怎麼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