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無知先生
-
2 # 振理
午門指的是紫禁城的正門,北京故宮為例,指的就是進入天安門後的第一道大門,也就是購買故宮門票後驗票的那個大門。古時罪大惡極的犯人都是推出午門問斬,因為午門內是皇家的辦公區和生活區,這個範圍內殺人確實不太吉利,所以要推出午門外斬殺。而推出午門外問斬也並非出門即殺,是限定不可殺的區域。比如明清時期一般是在菜市口行刑。
而"午時三刻開斬"的說法,意思是在午時三刻鐘時開刀問斬,此時陽氣最盛,陰氣即時消散,此罪大惡極之犯,應該"連鬼都不得做",以示嚴懲。 陰陽家說的陽氣最盛,與現代天文學的說法不同,並非是正午最盛,而是在午時三刻。古代行斬刑是分時辰開斬的,亦即是斬刑有輕重。一般斬刑是正午開刀,讓其有鬼做;重犯或十惡不赦之犯,必選午時三刻開刀,不讓其做鬼。皇城的午門陽氣也最盛,不計時間,所以皇帝令推出午門斬首者,也無鬼做。
-
3 # 黃閏帝
問斬前還能吃頓飽的,讓人不用做餓不餓鬼去投胎。行刑前家屬上前交流,交代後事,有什麼心願未了。
午門是紫禁城的正門,此門居中向陽,位當子午名午門。午門建於明代,在明代只有廷杖時在午門處決,因為有時候也會打死人,所以就成了殺人的地方。
午門處斬應該是影視劇的改編。午門建於明代,其它朝代那來的午門?古代一般說的是斬首市曹,多指菜市口問斬。這也是很多電視劇中囚犯遊街問斬時,被很多百姓扔菜葉子臭雞蛋的場面,要不然誰還隨身帶菜葉子臭雞蛋?
-
4 # 釣友營地
這兩個問題都和古人所認知的“陽氣”有關。
古代的“午時”相當於現在時間的11點到13點之間,而“午時三刻”大概是現在的12點45分左右,正是一天中太陽照射最強,地面上照射陰影最短的時刻。
古人都是非常迷信的,認為被斬首的罪大惡極之人死後陰氣聚集,魂魄不散會化成厲鬼對世人不利。而午時三刻,正是一天當中陰氣最弱,陽氣最盛的時刻,此時問斬,犯人會頃刻間陰氣魂飛魄散,不會對世間為非作歹。
午門是故宮正門,位於紫禁城南北軸線。其前有端門、天安門、大清門,其後有太和門。各門排列整齊,莊嚴肅穆。午門可以說是一個國家當中陽氣最重的地方,所以午門斬首是不需要任何時間限制的,犯人無論什麼時間在午門被斬,都頃刻間魂飛魄散,不會危害人間。
-
5 # 不懂行的小逸
首先我們的來說說古代中國的計時方法:
古代的大時(有點相當現代時間的小時),用的是日晷計時法,將一天分十二個時辰,用十二生肖地支來記錄時間: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對應現在24小時制就是子時(半夜十一點到一點)、丑時(一點到三點)、寅時(三點到五點)、卯時(五點到七點)、辰時(七點到九點)、巳時(九點到十一點)、午時(中午十一點到一點)、未時(下午一點到三點)、申時(三點到五點)、酉時(五點到七點)、戌時(七點到九點)、亥時(晚上九點到十一點)。
◇圖1:古代計時工具:日晷
古代除了用日晷計時法,還用漏刻法計時,這種計時方法分一晝夜為一百刻(一刻相當於今天的14.4分鐘,約等於15分鐘),因而古代語言中就有“刻”的說法,那麼午時三刻就相當於現代計時法大約中午11點45分鐘的樣子。
◇圖2:博物館裡面的古代漏刻計時工具
古代也比較迷信,民間一般也相信枉死之人容易變成鬼魂留在陽間,砍頭這種活計對於那些監斬官、劊子手之類執行者而言只不過是個工作而已,午時三刻正是大中午太陽最盛厲害的時候,這時候按民間說法就是陽氣最盛,陰氣最弱的時刻,在此時執行死刑,能夠壓制鬼魂,對執行人也起到了一個很好的心裡安慰作用。(古代歷史資料記載並不是所有死刑都是在午時執行的,有大清早的、下午的、晚上的,只不過“午時三刻”這個觀念更為民間群眾所熟識更能接受而已)
至於什麼“拖出午門斬首”基本就是小說家之言了,如明清兩代的皇宮就是現在北京的故宮(紫禁城),你從天安門進去,最先看到的就是紫禁城的正門--“午門”,也就是傳說中拿來砍頭的地方,誰家皇宮大門口拿來砍頭啊,是為了噁心皇帝麼(別說皇帝了,放你家家門口砍人頭你也不會幹啊)。
◇圖3:下圖就是故宮的大門了(上面掛著故宮博物院的牌牌),前面這塊空地就是傳說中的拿來砍頭的地方
明清中記載斬首一般都是在賣菜的地方,人多啊,古代有斬首示眾之說,也可以對普通百姓起到警示威懾作用,所以菜市口也就成了古代刑場的代名詞了
-
6 # 歷史鐵老師
“午時三刻已到,行刑!”這是我們從小就在電視劇電影裡面耳熟能詳的畫面,不過,這時候劇情往往都會出現大的轉折,也就是犯人總是在這個時候被人劫走或者聖旨到了。真是讓人虛驚一場。
在《水滸傳裡》,“劫法場”那一段可謂是精彩片段,宋江和戴宗即將被問斬,但是早已隱藏好的梁山好漢突然從四面八方湧出來,救下了他們。燕青救盧俊義也是這樣的。為什麼古代處決犯人都要在“午時三刻”呢?
這裡,我們不用去研究古人是怎樣計時的,只需要明白古代的“午時三刻”也就是正午十二點,太陽在正當空,人的影子也是最短的,也認為這時候是人的陽氣最盛的時候,而處決是陰事,害怕遭到被處決人的報復,所以要在“午時三刻”用陽來壓住陰。當然,這裡麵包涵了迷信的說法。
其實,在各個朝代對這個時間的規定都是有所差異的。
回覆列表
午門是在故宮的正門,位於紫禁城南北軸線。其前有端門、天安門、大清門,其後有太和門。各門之內,兩側排列整齊的廊廡。這種以門廡圍成廣場、層層遞進的佈局形式是受中國古代"五門三朝"制度的影響,更加突出皇宮的建築威嚴肅穆,不可冒犯。
午門其實是古代政治文化交流中心,無論是皇帝接見外國使者,還是國家戰勝歸來,都是在午門舉行儀式的。
在《明史》中記載,明朝的皇帝因為被阻止選美,勃然大怒,讓阻止他選美的人通通受罰,在午門接受廷杖,結果後來因為下手太重11人被打死了,後來在官員中便流傳出了"午門斬首示眾"這句話,後來民間便以此為據,將"午門斬首示眾"流傳開來。
至於古代斬首為何在午時三刻?
因為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五行陰陽學說認為,在每日的午時為陽氣最盛之時。
還因為古代認為,人死之後會變成鬼。
所以古人選擇在陽氣最盛的時候行刑,行刑後,鬼魂即時消散,此罪大惡極之犯,應該連鬼都不得做,以示嚴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