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愛鬧的老王

    管理經驗只有適不適合,沒有好與不好之分!

    空降到一個150人左右中小規模的公司任職總經理,肩負著傳統企業轉型的重擔,期間從步履蹣跚,舉步維艱到團隊認同、高歌猛擊,花了將近3年時間,談不上經驗,說兩點心得,一個管人,一個管業務:

    1.管團隊的心得:跟基層員工談待遇、跟中層核心談危機、跟高管談責任;

    隨著90後甚至00後的入場,基層員工的管理要從制度化懲罰化轉件向個性化現實化靠攏,很普遍的一個現象就是我們管理人員經常使用的:畫餅和打一棒子給顆糖這兩種辦法越來越不不管用了,直接談待遇是最好的觸達辦法!(場景:辦公室最合適)

    中層核心是管理的最重要環節,我所用的辦法基本是圍繞著危機塑造進行的,這裡的危機不是危言聳聽,而是職場發展的快速要求和我們是否能力晉升的匹配危機,激發大家強烈的能動性和向上力!(場景:酒桌最合適)

    高管是CEO的左膀右臂,這個層次的人主觀判斷力是非常強的,你很難透過講一個事情就能統一思想,最好的辦法就是在這堆高管裡選出自己心儀的戰友,然後告訴他們我為什麼要來這裡肩負總經理一職,並且希望你們能通我一起共商大計啊,責任共擔,反覆講!(場景:茶室最合適)

    2.業務最佳化的心得:常駐基層、資料思維;

    基層:做決策最怕坐辦公室拍腦袋,而一旦當了決策者,辦公室通常變成了我們彰顯自己權利的標誌,我們越來越不捨得離開這個標誌,談任何事情都是坐等彙報的姿態!這樣是絕對不行的,常駐基層是一種最快速觸達業務需求和員工內心的方式,簡單又實用,用自己一點點虛榮心的損失,換取管理企業順暢的通行證是非常划得來的一種管理方式。三年時間,把一家運行了17年,老資歷員工遍地的一個傳統企業變成我的特種部隊,就是因為我特別喜歡去基層幹活,乾和員工一樣的活。

    資料:公司像很多其他傳統型公司一樣,習慣於基於主觀判斷來做決策,從基層到中層到高層,一個資訊的逐層上傳和一項指令的逐層下達,衰減失真都非常嚴重,所以重點抓了兩件事情,第一件事:在公司推動數字化辦公平臺,包括不限於客戶資訊管理系統、廣告投放分析系統、員工辦公自動化系統等等,從業務底層就開始數字化建設;第二件事:以自身做事方式為核心,梳理一套基於數字模型分析業務並生成決策的工作流程,簡單來說就是公司原有的“還行、不錯、差不多,我感覺挺好的”等工作溝通語言全部替換成了“任務完成率、觸達頻次、回訪機制”等可量化視覺化可流程化的工作語言;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意識能動作用是指什麼啊?和意識的反作用有什麼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