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9154449839992

    “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出自荀子《勸學》:“君子曰:學不可以已。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冰、水為之,而寒於水。”以這句成語的本意,對激勵學生、晚輩、後進努力進取有積極意義。但中國成語往往有以偏概全之弊病,青出於藍就一定勝於藍嗎,未必。

    歷史每個程序和每個側面都有燦爛的不可替代的一面。比如唐詩宋詞元曲,發展到它自身的高峰,其實我們很難超越。學生一定超過老師嗎,我們熟知的大師,特別是文學藝術哲學思想等領域的社科大師,學生能超過老師的不多見,甚至可以說是鮮見。例如魯迅,馬克思,恩格斯。在學術角度上,他們的著作之所以是經典,恐怕後人很難超越。我們只能這樣說,在不同領域,人才輩出,就如一棵樹,在不同的枝杈上怒放各自的奇葩,就完全可能的。每朵鮮花都是獨特的,但比較其誰勝誰,是不可能的。

    打個比方,中國幾千年來的美女,西施,王昭君,貂蟬,楊貴妃,她們都是絕色,無法評論誰更美。在讀《洛神賦》時,對曹植的描寫傾倒之至,能再現曹植眼中的宓妃嗎。看《枕草子》時,能再體會清少納言的美的感受嗎。因此,每一個瞬間都是最美的,是轉瞬即逝的。同樣,成功的大師不是試圖超越老師,而是另闢蹊徑,在不同的領域創立輝煌。痛惜在建新城的同時,毀壞歷史建築。重遊舊地,舊貌變新顏,但再也找不到自以為溫馨的感覺了,進步了嗎,也可能是倒退,因為學生不見得超過老師。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大家如何看待吃青春飯這個問題?對個人以後會產生什麼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