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燒時是可以喝牛奶的。
因此發燒時,可適當減少蛋白質攝入,而多加喝水量。把牛奶適當沖淡一點,可解決這一問題。還有喝牛奶的時候禁止加糖、在服藥前後各1~2小時內最好不要喝牛奶。
在發燒時需要注意喝完中藥別馬上喝牛奶,因為喝完牛奶腸胃蠕動會加快,與中藥相互作用可能造成腹瀉,二者至少間隔半小時。而含鐵離子的補血類中藥,與茶鹼結合會損失藥效。
建議在發燒時多飲水,多休息。在發燒時只有多喝開水,加速體內有害物質的排出和及時補充丟失的水分,才可改善部分臨床症狀。
拓展資料:
發燒(醫學術語):
醫學術語,又稱發熱。由於致熱原的作用使體溫調定點上移而引起的調節性體溫升高(超過0.5℃),又稱為發熱。每個人的正常體溫略有不同,而且受許多因素(時間、季節、環境、月經等)的影響。因此判定是否發熱,最好是和自己平時同樣條件下的體溫相比較。如不知自己原來的體溫,則腋窩體溫(檢測10分鐘)超過37℃可定為發熱。
引起發熱的原因很多,最常見的是感染(包括各種細菌感染,病毒感染,支原體感染等),其次是結締組織病(即膠原病)、惡性腫瘤等。發熱對人體有利也有害。發熱時人體免疫功能明顯增強,這有利於清除病原體和促進疾病的痊癒。而且發熱也是疾病的一個標誌,因此,體溫不太高時,可透過多喝水來減少發熱帶來的不適感。
非細菌感染引發的發燒不必使用抗生素(如青黴素)。溫葡萄糖水能起到利尿降溫的效果,在體溫沒有超過38.5°C時可儘量選擇物理的方式控制體溫。但如體溫超過40℃(小兒超過39℃)則可能引起頭暈、驚厥、休克,甚至嚴重後遺症,故應及時就醫。如出現抽搐等症狀應遵照醫囑服用鎮靜藥(特別是小兒)。
發燒時是可以喝牛奶的。
因此發燒時,可適當減少蛋白質攝入,而多加喝水量。把牛奶適當沖淡一點,可解決這一問題。還有喝牛奶的時候禁止加糖、在服藥前後各1~2小時內最好不要喝牛奶。
在發燒時需要注意喝完中藥別馬上喝牛奶,因為喝完牛奶腸胃蠕動會加快,與中藥相互作用可能造成腹瀉,二者至少間隔半小時。而含鐵離子的補血類中藥,與茶鹼結合會損失藥效。
建議在發燒時多飲水,多休息。在發燒時只有多喝開水,加速體內有害物質的排出和及時補充丟失的水分,才可改善部分臨床症狀。
拓展資料:
發燒(醫學術語):
醫學術語,又稱發熱。由於致熱原的作用使體溫調定點上移而引起的調節性體溫升高(超過0.5℃),又稱為發熱。每個人的正常體溫略有不同,而且受許多因素(時間、季節、環境、月經等)的影響。因此判定是否發熱,最好是和自己平時同樣條件下的體溫相比較。如不知自己原來的體溫,則腋窩體溫(檢測10分鐘)超過37℃可定為發熱。
引起發熱的原因很多,最常見的是感染(包括各種細菌感染,病毒感染,支原體感染等),其次是結締組織病(即膠原病)、惡性腫瘤等。發熱對人體有利也有害。發熱時人體免疫功能明顯增強,這有利於清除病原體和促進疾病的痊癒。而且發熱也是疾病的一個標誌,因此,體溫不太高時,可透過多喝水來減少發熱帶來的不適感。
非細菌感染引發的發燒不必使用抗生素(如青黴素)。溫葡萄糖水能起到利尿降溫的效果,在體溫沒有超過38.5°C時可儘量選擇物理的方式控制體溫。但如體溫超過40℃(小兒超過39℃)則可能引起頭暈、驚厥、休克,甚至嚴重後遺症,故應及時就醫。如出現抽搐等症狀應遵照醫囑服用鎮靜藥(特別是小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