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醫療躬耕者
-
2 # 仁術V渡人
民間資本進入社會辦醫,投資者首先要有足夠的思想準備;其次要有長遠的發展眼光,持久的投入實力;再其次要堅持醫療服務的宗旨,遵守法律法規和遊戲規則,循序漸進,方能健康可持續發展。醫生、醫院是一個慢長的成長過程,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那種目光短淺,急功近利的思維和行為必將一敗塗地……風光一時破壞醫療環境和遊戲規則的莆田系已經成為過去。
-
3 # 竹林吟風
本人是醫生,有興趣與題主討論這個問題。首先,我從一個醫生的視角看,60億的投資的確是大手筆,只不過是不明白投資者的目的是什麼?地球人都知道醫院是幹什麼的,即救死扶傷,治病救人。如果投資者的目的是這個,人民群眾自然歡迎。如果不是,或者說是以利益回報為目的,對普通老百姓恐非幸事。當然,這種揣度也是沒有用的,只有投資者自己心裡清楚。
作為公共服務專案,醫療系統牽涉到億萬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生老病死是每個人都會經歷的生命過程。時下,已經有人把醫療作為新“三座大山”之一,醫改也幾經波折,而老百姓的看病難、看病貴這個老大難的問題依然沒有得到解決。實踐證明,醫療服務走向市場化,在中國是行不通的。
還有,透過此次疫情防控,我們看不到民營醫院有什麼大的作為。臨危受命、砥柱中流的還是要靠國家隊,當然還有人民子弟兵。這是在疫情期間,平時呢?多數民營醫院給老百姓留下了什麼印象,大家心知肚明。辦醫者初衷不良,政府有關部門怎麼能監管得過來?
最後再說一遍,老百姓要的是“一切為了人民的健康”的醫院。名大財團跑馬圈地,現在又把眼睛盯上了醫療系統,我們需要足夠的警惕。
民營醫院的管理不僅要解決技術的問題還要解決運營的問題,體量與投入並不一定能造夢成真;北大國際醫院的案例也許可以作為一種經驗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