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聯合防務

    1945年初,納粹德國確實已經陷入了山窮水盡的局面。這種情況下,諸多德國高層紛紛私下裡與盟國接觸,尋求停戰的可能性。但這些高官自知與蘇聯經過近4年殊死廝殺的浴血戰鬥,加上在東線犯下的太多戰爭罪行,基本上已經不可能有緩和的餘地。但他們也看出,蘇聯和英美之間也並不是親密無間,因此試圖有條件的投降,即僅僅向英美等西方盟國投降,而繼續與蘇聯作戰,有德國高官甚至提出願意成為英美在歐洲對抗蘇聯的第一線。對於這種動議,丘吉爾是心動的,但羅斯福頭腦很清醒,他知道這種建議無疑將激怒蘇聯,甚至使戰爭的走向出現諸多變數、變得難以預測,因此並沒有同意這些德華人的建議。

    那麼,希特勒對於這種局面是什麼心態呢?從諸多當時的記載和當事人的回憶錄來看,由於戰局的惡化,希特勒的神經質、偏執也越來越明顯。尤其是1944年7月20日的未遂暗殺事件之後,爆炸一方面對希特勒的身體造成了影響,另一方面也讓希特勒變得更加多疑、暴躁、神經質。到了1945年,他甚至經常會陷入妄想狀態。

    希特勒一直以德國的腓特烈大帝作為偶像,到了這個時候,他仍不免把自己和腓特烈大帝進行比較。恰好,1761年底的時候,腓特烈大帝也遇到過和希特勒類似的情況,當時柏林被俄國、瑞典軍隊包圍,奧地利佔領西里西亞,英國政府更迭,德國的後勤支援被切斷。面對幾近亡國的窘境,腓特烈仍在苦苦支撐。他拒絕國王的待遇,穿著半舊藍色步兵軍服,和自己士兵一樣睡在簡陋的帳篷裡,50歲的他已是滿頭白髮、容顏衰老。他隨身帶著毒藥,告訴部下他將支援到最後再服毒自盡。這種情況與1945年初的希特勒遭遇何等相似!甚至二者的年齡都差不多——希特勒生於1889年,1945年的時候56歲。

    而腓特烈大帝的堅持最終收到了回報。1862年1月5日,就當腓特烈在生死中掙扎的時候,萬里之外的聖彼得堡,俄國女沙皇伊麗莎白病死,有普魯士血統的彼得三世作為女沙皇的外甥繼位,而這位年輕的沙皇彼得三世卻瘋狂崇拜著腓特烈。他馬上下令俄軍全線停火,把俄軍佔領的全部土地歸還給普魯士。5月5日,俄羅斯單獨同普魯士簽訂了和約,還把8萬俄軍交給了腓特烈指揮。不久瑞典也退出反普同盟。腓特烈戲劇性地轉敗為勝。不僅保住了普魯士,還保住了西里西亞地區。

    1945年的盟軍中,蘇聯和英美之間同樣有不少矛盾,合作的表面之下暗流湧動。這越發讓陷入妄想的希特勒認為自己也能像腓特烈大帝一樣迎來轉機。尤其是1945年4月12日,羅斯福的死訊傳來,更加讓希特勒覺得自己守得雲開日出。當然,杜魯門不是彼得三世,他依然堅持了打垮德國的戰略。希特勒在絕望之下自殺,這才解除了德國投降的最後一點障礙。T

  • 2 # 史書上冬眠的蛇

    你好!我是冬眠蛇,由我來回答這個問題,希望多多關注!

    1945年初,蘇軍從東面,英美聯軍從西面分別攻入德國境內,這時候只要有個腦子的都能看明白局勢,納粹德國覆滅在即,但希特勒仍然負隅頑抗,拒絕投降。

    有以下幾個原因。一,德國的問題,政治解決已經無望。根據大西洋公約的精神,同盟國各簽約國不和任何軸心國法西斯單獨簽訂合約,這意味著德國想單方面停戰的可能化為泡影,和談的大門被關閉,德華人必須緊緊團結在希特勒周圍,頑抗到底。因為盟國給出的和談條件就是納粹無條件投降。

    二,歷史原因造就了希特勒及其納粹黨的極端頑固,誓死不降。一戰戰敗的陰影就在二十年前,在希特勒和很多德華人心中認為,如果再有一次世界大戰,絕不會像一戰那樣,接受屈辱的投降條件而投降,要麼勝利,要麼戰死,絕不接受再有一個1918那樣的結局。所以希特勒一定會頑抗到底。

    三,等待奇蹟出現,德國自古是個四戰之國 ,從古至今,有過很多經典戰役,有些甚至是絕處逢生的,希特勒也想堅持到底,看看有什麼辦法讓他和他的德國走出困境,這也是大多數德意志人的心理,所以德國軍隊戰鬥力非常頑強,這與他們的民族傳統是緊密相連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中外合作辦學碩士含金量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