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液壓老高

    那有那事,50年代,共和國百廢待興,也是物資極其困難年代,老百姓又不計劃生育,子女多多,一家人全指男人掙錢養家,那裡是″男尊",而是家庭之"苦力",你說"陰盛陽衷"可信,如說中國還有″男尊女卑"不可信,權貴家庭能為後人繼承財產,可適用這話,窮人,連媳婦兒卻娶不上,自已在家自己“尊"吧,

  • 2 # 慧緣堂風水e生

    崇古,是華人由來已久的習慣。將古人的看法放在當今去揣摩、去論證、去思考,以千年的古人智慧與現當代的文明融合,共同促進文化發展。

    這是傳承的最好方式,可惜世事總不如意,總有“斷章取義”者。

    “男尊女卑”,取自聖人言論,後被大勢裹挾,成為了社會的統一認知。女權主義者認為這是女子地位低下的罪魁禍首,殊不知“男尊女卑”,其本意並非時下所認為的那般。

    “男尊女卑”流傳千年,其本意一直被人們誤解,可惜知道的人不多。今天,咱們就來聊聊“男尊女卑”的深層含義,以及由來、發展、後續。

    “男尊女卑”的由來

    很多人認為“男尊女卑”,乃是孔子所說,實則有失偏頗。“男尊女卑”出自《易經·繫辭》,原文是:

    “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陳,貴賤位矣……乾道成男,坤道成女。”

    《易經·繫辭》隸屬《周易》,關於《周易》的作者是誰?一直以來沒有定論。廣為流傳的說法是《周易》乃是伏羲、文王、周公、孔子合著,既然是共同創造,所以指名道姓點名孔子,有些過於武斷。

    再者,《易經·繫辭》中的這句話,也並沒有貶低女子的意思。“天尊地卑”,尊者,高也;卑者,低也。僅僅只是高下。

    “位卑已成,貴賤位矣”,天地之間的萬事萬物,莫不是由卑下以至高大,沒有從一而終,只有雜然並陳。“乾坤”,天上地下、陰陽五行,二者相合,才能近乎於“道”。

    《周易》的道,與道家的“道”是有區別的。前者較為具體,後者過於籠統。道家認為,道生萬物。《周易》的道則涉及天地、倫理、綱常,物質層面較少涉及。

    例如,《易經》中的“乾”,可指天、男人、父、君王;坤可指地、女人、母、妃妾等。如此再看“男尊女卑”,可以理解為男女互為陰陽、互為乾坤,二者合二為一,才能成道。

    “男尊女卑”的發展

    不管何人將“男尊女卑”形成定論(特指男子位高,女子地位低),“男尊女卑”只是誕生在了特殊的歷史時期,“大勢”如此罷了。

    農耕經濟誕生之前,世上部落組成的社會,統稱為母系氏族社會。這樣的社會中,女子受到尊敬和崇拜,處在支配地位。不管是婚姻還是居住,都是男人作為附庸,男嫁女、男從女。

    主要原因是,離開了女人,男人就活不下去。一個部族想要強大,就需要女子進行生產。不僅是繁衍子嗣,還有生產經濟、生活物資。

    時代是進步的,歷史的洪流裹挾大勢匆匆流過,再完美的制度,也會被瞬間摧毀,母系氏族社會,就這樣浸沒在了歷史長河中。農耕經濟時代開始,男子成為了主要生產力。

    在搶奪地盤、爭奪人口、壯大部族這件事上,男子居功至偉。擁有先天強壯的體格,成為了男子的優勢,女子曾經的地位不復存在,漸漸委身於男子,成為了男人的附庸。

    部族的領導者由男人擔任,部族進一步壯大進化為王朝、帝國,男子為侯、為王、為帝,女子地位進一步削弱。

    為了證明男子地位崇高的合理性,時下人們開始找各種理由,於是就有了“男尊女卑”的由來,甚至還扯出了“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的論斷,實際上都是斷章取義

    “男尊女卑”的後續

    一九五五年,一篇名為《在合作社內實行男女同酬》的文章釋出,一時間“男女同酬”,成為了社會熱議的焦點話題。近現代以來,男女平等一直不斷被人們提起,卻又扼腕嘆息。

    因為想讓男女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平等”,在中國是很難的。到最後總結出來的結論是,女性想要自己社會地位提高,還需要自己努力。想要擺脫家庭的束縛,首先要成為一個“自強”之人。

    如何自強?最起碼要達到經濟獨立。想要在家庭中與男子擁有同等的地位,就要與男子做出同等的成就,如此,才能徹底根除所謂“男尊女卑”的餘害。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visualc++2010express有什麼用適合初學者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