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士說新語
-
2 # 無謂88888
一是外來高產作物(如番薯、馬鈴薯、玉米等)的推廣,使得糧食產量大幅提高,能養的人口基數也得以擴大。
二是有效控制疆域的擴大也提高了人口統計的範圍。
三是要感謝雍正這狠人。攤丁入畝與官紳一體納糧的財稅改革使得逃戶匿丁徹底失去了存在的經濟利益,使得有效的人口統計基數大幅擴大,中央集權進一步提高——這也是乾死那群“水太涼”噴子們的唯一好處了。
以上應該是清朝人口增長的主要原因,但人口再怎麼的增長也掩蓋不了蠻夷文化發展的落後,因其自身嚴重缺乏安全感,表現在頂層皇權設計時就是向內收縮,是被迫害妄想症重度患者。毀人衣冠,壓制創新等創舉是舉不勝舉。這注定是一個陽痿的王朝,人宋與明末萎的是武,滿清是文武皆萎,統計的人再多又有個卵用。
題主想問的大概是清朝人口為何會增長到4億吧,畢竟對於封建王朝而言,不存在平民老百姓的社會福利保障,也不存在相應解決人口溫飽的問題,畢竟老百姓的死活,大多時候是被視而不見的。
所以回答這個問題,只要弄清楚清朝人口增長的原因即可,因為人口的增長,是需要經濟基礎的,如果經濟不能達到,人口也無法發展到那麼個水平。
關於清代人口增長,已經有許多學者對其進行了論著,筆者就談幾點自己的看法。
清朝人口的急劇增長從現有的史料來看,清代的人口比歷史上任何一個朝代都多,遠遠超過了歷次人口發展的高峰,比如西漢人口高峰接近6000萬、盛唐時期達到5000萬,兩宋為7300萬,明嘉靖年間發展到了1.6億,而清朝的人口總量到了咸豐元年時,已經發展到了接近4.3億的高峰。
而縱觀清代人口的增長,有這麼幾個原因:
一、生產力的進一步發展,清初社會經濟的恢復和發展。
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史社會進步的動力,也是人口增長的前提和基礎,沒有社會生產力的長足發展,人口從6000萬發展到4億是絕對沒有可能的。
而清代自康熙以來,相對穩定的社會秩序,給社會經濟的恢復、發展提供了保障。從康熙二十年(1681)平定三藩叛亂,直到嘉慶元年(1796)為止,內地都沒有發生過大規模的社會動亂,這位經濟發展和人口增長提供了一個和平穩定的社會政治環境。
相較於中國歷史上的其他時期,清代的統一組成了多民族國家,沒有漢人王朝長期以來北方少數民族的侵擾,內地人口經濟能夠得到更加好的發展,當然這只是內地。而“康乾盛世”順理成章地促成了一個經濟恢復的良好環境,任何時代,社會的穩定,相對公平的社會,都是人口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
二、清朝對全華人口統計範圍的擴大是清朝人口增長的重要原因
清王朝對全國的有效管轄區域是我哦歷代王朝中最大的,一定程度上其有效控制範圍超過了歷史上任何一個時代。(儘管他的版圖面積不是最大的)因此其人口統計的範圍也是最廣的。
清廷將人口分為邊民和腹民,邊腹民即內地人民,包括了藏、回、黎、瑤、夷等“久經向化”的人口。對少數民族開展人口普查,說明清朝人口統計範圍已經遠遠超過之前歷代王朝。對東北邊境、華北邊境、西北、西南、臺灣諸多少數民族也納入了統計範圍。而隨著清朝“改土歸流”政策的全面推行,其有效人口的統計範圍更加廣泛。
三、清朝前期對歷史上的賦役制度做了重大改革,使得長期隱匿的人口浮現出來
雍正時期推行“攤丁入畝”的新政,令各省將丁口之賦,攤入地畝輸納徵解。這個重要制度的出現是中國傳統社會賦役制度的重大變革,它將人頭稅納入田地稅中徵收,人頭稅的小時,使得以往為逃避沉重賦稅的農民隱匿丁口的情形有了極大的轉變。在此制度下,農民隱匿戶口已經沒有多大意義,大量的隱匿人口得以上報和統計。同時這一政策也極大刺激了人口的增長,加上“多子多福”等傳統生育觀的影響,使得清朝人口增速驚人。
四、清朝人口的基數比較大
清朝入關後,雖然自明末以來的動亂導致人口斷崖式銳減,但基數依然很大,至少有結接近6000萬的樣子,可以說繼承了明朝的遺產,在這個基礎上,只要遇到適合的政治經濟環境,人口增長的潛力就能充分被激發,大規模的人口勞動力,也迅速為清初的社會經濟的恢復和發展提供了保障。
五、食物結構的改善有利於人口的增長
自15世紀美洲新大陸發現後,原產於美洲的甘薯、馬鈴薯、玉米等高產農作物傳播到世界各地,約莫在明末清初時期,這些高產農作物傳入了中國,並逐步推廣大面積終止,大大提高了當時農產品的總量。這些高產農作物作為消費資料,解決了人民溫飽的同時也為為人口繁衍提供了必要的物質條件,這是促成清代人口劇烈上升的一個不可忽視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