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李任之
-
2 # 磨史作鏡
其實這裡有個皇帝世系轉換的問題,如果皇帝一直是嫡長子單傳下來,當然是最理想的,但是實際上很難做到,其實每次都能傳給親兒子就算是很好了。
明代皇帝世系發生過三次比較大的變化,加上建文帝太孫即位,一共有五次非皇帝之子即位的情況。
首先說建文帝朱允炆,因為他的父親、朱元璋的嫡長子也是太子的朱標死在了朱元璋前面,因此朱元璋立朱標的嫡長子朱允炆為太孫,朱元璋死後,朱允炆即位為建文帝。這次雖然不是兒子即位,但是沒有影響世系,還是按照嫡長制繼承的。
第二次非皇帝兒子即位的就是永樂帝朱棣了,他發動靖難之役推翻了侄子朱允炆,稱帝遷都廢除建文年號,世系發生了很大變化,明朝後世皇帝就從朱標一支變到了朱棣一支了。
第三次非皇帝子登基的是景泰皇帝朱祁鈺。朱祁鈺是明英宗朱祁鎮的異母弟,封為郕王。土木之變後,明英宗被瓦剌軍俘虜,國不可一日無君,于謙等大臣立了朱祁鈺為帝,改年號景泰,併成功擊退了瓦剌,打贏了北京保衛戰。一年後英宗被瓦剌送還大明,稱太上皇被軟禁於南宮,六年後,奪門之變發生,英宗復位,景泰帝不久病死(也有說被人害死)。英宗上臺後,廢除了景泰帝的帝號。這樣,這次的皇帝世系又回到了英宗一支,沒有變化。
第四次非皇帝兒子繼承皇位的就是嘉靖皇帝朱厚熜了。明武宗朱厚照去世後,沒有子嗣,楊廷和等大臣於是決定從宗室中找到比較近的人來承祧明孝宗朱佑樘,繼承他的帝位。他們選中了遠在湖北孝感的興獻王朱佑杬的長子朱厚熜,即位改元嘉靖,此後明代皇帝就從朱佑樘或者說朱厚照這一脈,轉到了朱厚熜這一脈。
第五次非皇帝兒子即位的就是崇禎皇帝了,他的哥哥極具工匠精神的明熹宗朱由校死後沒有子嗣,所以弟弟信王朱由檢即位,是為崇禎皇帝,他也是明朝的末代皇帝,不管怎樣,明熹宗無後,這次世系是肯定要變的了,只不過歷史沒有再給明朝機會。
-
3 # 猴格大人
明朝嫡系繼位的頗多,認真貫徹落實有嫡立嫡,無嫡立長的嫡長制度。
朱元璋的嫡長子太子朱標早亡,朱標的嫡長子朱雄英死的更早,朱元璋就確立了嫡長子的嫡次子朱允炆為皇太孫,朱允炆能夠得立第一要感謝他嫡兄早死,第二得感謝他的嫡母太子妃常氏早死,他的親媽呂氏才得以扶正,他才成為嫡次子後來被立為皇太孫。
朱棣發動靖難之役奪位,屬於非正常繼位,不說他。
朱棣的兒子朱高熾可是明朝第一位正經的嫡長子,太子,並且驚險的熬出頭,順利繼位,雖然在位時間不長。
朱瞻基也是嫡長子,根正苗紅。
朱祁鎮略尷尬,生為庶長子,且生母之謎是不是被人翻出來炒作一番。不管怎樣,名義上的生母孫氏升級為皇后,朱祁鎮也成為嫡長子,名正言順的繼承皇位。
朱祁鈺呢,能夠繼位得益於土木堡之變,皇帝哥哥被俘虜了,面對家國危機時刻,朱祁鈺勇敢的頂上去了,並且硬起手腕抵抗敵軍,值得褒獎。
朱見深是庶長子,嫡母錢皇后一輩子也沒生出孩子,只好被朱見深親媽踐踏了。朱見深是第一個庶長子太子(他親爹朱祁鎮變身嫡長子了),他能繼位得感謝嫡母沒孩子。
朱佑樘,是朱見深的庶三子,朱見深兩任皇后都沒有生育,而心尖尖萬貴妃生的庶長子夭折,柏賢妃的庶二子也夭折,就輪到庶三子朱佑樘咯。
朱厚照也是根紅苗正的嫡長子還是唯一的獨子。
朱厚熜能小宗取代大宗,也是首先得感謝堂哥朱厚照沒生孩子,第二還得感謝三伯父三伯母伉儷情深,沒再生出備胎來,才輪到他上位。
朱載垕也是庶三子,這娃命苦,一直被親爹冷待,就算是兄弟們全死光光了,就剩他一個,朱厚熜就是想換人也沒得換。
朱翊鈞還是庶子,上面的一個嫡兄一個庶兄都夭折了,才輪到他依次上位。
朱常洛,大家都知道他就是倒黴催的庶長子,艱難的熬過了太子生涯,卻一個月就陣亡在床榻。
朱由校,朱常洛的庶長子,沒有嫡子的情況下,庶長子就是香窩窩。
朱由檢,朱常洛的庶五子,他能繼位第一感謝大哥沒兒子長大,第二感謝二哥三哥四哥全死光,才輪到他啊。
前面有位仁兄總結的那句話非常對,在明國,只要你是最年長的,又沒有嫡子,只要不腦抽犯錯啥的,皇位就是你的了。
請多多賜評!
回覆列表
明朝的繼承法還是很嚴格的,按照朱元璋的規矩,有嫡立嫡無嫡立長,無子立兄弟,血緣近者優先。
所以,從明成祖開始,明朝皇帝基本都符合這些條件。
仁宗、宣宗、英宗都是嫡長子,這沒什麼說的。
代宗皇帝是英宗的弟弟,英宗親征被人俘虜,為免主少國疑,大臣勸服孫太后,立其為皇帝。
憲宗是英宗的長子,英宗復辟後被立為太子,最後當皇帝,也就是成化。
孝宗是憲宗長子,當皇帝也自然沒異議。
武宗室孝宗唯一長大的兒子,也理所當然的做皇帝。
世宗嘉靖是孝宗弟弟的兒子,也就是正德的堂弟。正德沒兒子,按照血緣關係,嘉靖當皇帝。
穆宗雖不是長子,但是嘉靖死時他是活著的兒子中的老大,可以當皇帝。
神宗萬曆是穆宗的活到成年的長子。
光宗是萬曆長子。
明熹宗天啟是光長子。
崇禎是天啟的弟弟,天啟沒兒子,崇禎當皇帝。
在明朝,如果你是皇帝的長子,就算不是嫡長子,只要你能成功活到皇帝死,皇位基本上就是板上釘釘。明朝是歷代皇位爭奪最波瀾不驚的朝代,既不像唐朝那樣大殺四方,也不像清朝那樣九龍奪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