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醫學知識科普

    小兒斜頸俗稱歪脖子,醫學上叫先天性肌性斜頸。

    原因不清,病情較重的孩子可在脖子摸到一個比較硬的圓形腫塊,不疼。

    建議早診斷、早治療。因為隨著孩子的生長,斜頸也會發展,使孩子脖子短的那側的臉也會萎縮,出現一邊的臉變短增寬,一遍的臉狹長。

    建議早診斷早治療

    對於病情較輕的可先給予保守治療:按摩、推拿、手法矯治。

    個人認為保守治療效果甚微。(對於影響吃奶的小寶寶建議儘早手術)

    對於大於1歲經保守治療效果不好的寶寶建議行手術治療,因為等孩子長大後面部會變形,而且就算術後得到解剖矯正,孩子還是會不知主的行為性偏,有的甚至需要帶支具進一步矯正。。

  • 2 # 彤彤的媽咪a科學育兒

    小兒斜頸分為先天性肌性斜頸和先天性骨性斜頸兩種。

    因為頸椎發育畸形所導致的先天性骨性斜頸,生活中比較少見。而絕大多數患兒都是由於胸鎖乳突肌單側攣縮,導致頭和頸的不對稱畸形的肌性斜頸。

    中醫認為,此病是由於小兒頸部患側經筋受損,瘀血滯留而不散,致使經筋攣縮。如果得不到及時有效的治療,就會導致筋強,筋結,筋縮,出現斜頸的症狀。

    《醫宗金鑑》裡說“按其經絡以通鬱閉之氣,摩其雍聚以散瘀結之腫,其患可愈”。

    治療小兒斜頸目前有手術治療和物理治療兩種。而小兒推拿是保守物理療法中治療效果最好的,推拿促進血腫儘快吸收,以防止肌纖維攣縮和硬化,治癒率可達90%以上。

    小兒斜頸形成的真正原因尚不太明確,大致可參考以下幾種觀點:

    (一)孕媽媽在孕期久坐少動,或在睡眠時多保持左側臥位,可導致肌性斜頸。

    (二)孕媽媽在孕期子宮宮腔壓力過大,如胎位不正,極易患此病。

    (三)分娩時一側胸鎖乳突肌因產道或產鉗的擠壓受傷出血,血腫機化形成攣縮。

    臨床表現:患兒出生後,頸部一側可發現有梭形腫塊兒,以後患側的胸鎖乳突肌逐漸攣縮緊張,突出如條索狀,患兒頭部向患側傾斜,而下頜旋向健側。

    胸鎖乳突肌是人體頸部明顯的體表標誌,是維持頸部位置的重要肌肉,利於頭在水平方向轉動。當把頭轉向一側,對側頸部顯現的三角形的肌肉輪廓就是胸鎖乳突肌。

    所以,一旦一側的胸鎖乳突肌發生攣縮,就會導致斜頸,兩側收縮會使頭後仰。

    治療思路:活血化瘀,舒筋活絡,消腫散結。

    推拿血位會考慮:風池,肩井,橋弓,耳後高骨,天鼎,扶突,人迎,缺盆,天突等。

    推拿手法會採用:推,按揉,捻拿,推撥,按壓等。

    因實際操作對專業性要求較高,這裡對穴位和手法不贅述,只做簡單介紹。

    治療小兒斜頸的最佳時機,最好在患兒三個月之內,這時的纖維細胞增生和肌纖維變性還不太嚴重。如果發現較晚,或不及時治療,等到肌肉纖維化程度全部為結締組織所代替時,療效較差。

    經過保守治療6個月以上無明顯改善的患兒,或超過8個月以上才發現有肌性斜頸的,可考慮手術矯正。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治療腦萎縮,是中醫好還是西醫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