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海音15
-
2 # 小學班主任張老師
我讓學生互相批改過課堂練習,正式作業沒有讓學生批改過,那我就說一說是怎樣讓孩 子批改練習的。
前年秋天新接了一年級,我教數學。我上課一般是先講例題,再做練習,然後根據學生做練習的反饋情況,針對出現的問題,再講,再做練習……就這樣迴圈往復,直到絕大多數同學會了。極少數不會同學再單獨輔導。
一年級上學期的時候,數學就是簡單的加減,再加上一年級孩子寫字慢,我給他們佈置練習也很少,學生做完,班裡三十多個學生,我基本能迅速看一遍,掌握孩子學習情況,然後再有針對性講解。
到了一年級下學期,孩子們寫字稍微快點,佈置的練習也就多了。如果我自己再挨個看一遍就很費力了,如果讓學生自己檢查,孩子們基本上檢查不出錯誤。那麼就讓孩子們同桌之間相互檢查,雖然他們檢查自己的題檢查不出錯誤,但檢查別人的作業特別認真,別人有一點錯誤他也能檢查出來。為了能檢查出別人錯誤,孩子們基本上是再認認真真的再做一遍。然後,同學們把有錯的告訴我,我專門檢查出錯的同學,主要是找出錯原因,然後再有針對性講解。
現在他們二年級下學期了,孩子們也瞭解我的套路,我講例題的時候同學們聽得很認真,我講完一個例題,不等我說,孩子們就說:“老師,出個練習題,出個難點的,看誰不認真聽講。”做完練習,不用我說,孩子們就相互檢查練習。
透過同學相互檢查練習,孩子們聽課更認真,做題更認真,同時,孩子們給我節省了時間,用到思考怎樣教他們的方法上,孩子們更受益。 -
3 # 肥皂泡泡小屋
適當是有益的,可以換位思考。但出發點不同,如果是作業多,老師一味地甩開就無用;如果是適度參與,可以開拓思維,換位思考
-
4 # 師說
老師讓學生批改作業,對學生是否有益,要看老師的動機是什麼,如果是一種教學手段,對學生絕對有益無害,如果是老師自己根本不想批改作業,把改作業的任務轉嫁給學生,則有害無益。
老師讓學生批改作業這個現象後面,藏著的本質是各不相同的,不同的動機下,反映出不同的問題,老師善於使用各種教學手段為教學服務,包括讓學生改作業。這就說明了這是一位有水平有能力的好老師。
而如果老師就是從心底裡不想改作業,讓學生批改來完成自己的任務,說明這位老師是位不負責任的老師,純粹就是偷懶。
所以,我們不能只看這位老師讓學生批改作業,還要看到這位老師的其他表現。比如,老師善於在上課時,讓學生互批作業,及時講評,而且講評有時候都是讓學生講評。這樣的課堂,資訊密度大,學生當堂訓練到位達成學習目標,這樣的老師,當然是好老師。
如果家長不問青紅皂白,認為老師讓學生批改作業,就是老師不負責任,就是老師想偷懶,然後就去投訴。老師很可能會受到打擊,從此循規蹈矩,不再在教學方法上動腦筋,得過且過混日子可比創新舒服多了。
著名教育家魏書生,是教育局局長,又是學校校長,還是班主任,還兼任語文老師,可想而知,他學生的作業肯定是沒時間批改的。但是,他班級所有學生的作業作文,都得到批改和講評。
他的作文除了面批外,從未給學生的作文寫過一個字的評語,都是當面交流。面批是不可能有那麼多時間的,當然就是學生批改了。他就是透過管理提高效率,做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他要做的就是評,就是引,透過講評、評價、引導,激發學生自我學習,相互學習,不斷向上。
但是,肯定不是所有讓學生改作業的都是好教師,我認識一位老師,是個麻將迷,每天夜裡都打,到學校也就蔫吧了,哪有精神改作業,就讓學生改,應付學校檢查。這樣的教師雖然很少,但是,不是沒有。這樣的教師,只能說是不合格的教師。
一個現象,反映出迥然不同的兩種教師,所以,對於一個教師,家長們應該多多瞭解,不要看到他的某個舉動,就想當然地認為不稱職不負責。
-
5 # 語文萍
對孩子有益!可以提高孩子的學習能力,管理能力,判斷能力,給了孩子虛榮心!
這說明老師很懶惰,他不看怎麼給孩子評講?怎麼知道孩子們哪裡存在問題?哪些知學的不好?共性的集體講解,個性的單獨輔導呢?
-
6 # 佩玉的爸爸
小學低年級階段老師一般不會讓孩子去批改作業的,基本上這一個階段批改作業對於學生來講它是完成不了,並且也沒有價值。
小學高年級階段,很多老師會讓學生幫著批改作業,這一階段的學生批改作業也是一種學習,家長可能會對這種方法有些不同的看法,但其實對於老師來講,甚至對於教育主管部門的作業批改規定來講,都是允許的。
從這兩個方面來講,根本就不可能說明任何問題,主要是學校對於教育規則,它有一系列的方案,現在的情況非常複雜,如果單純只是從,一些個人觀點來看待問題的話,肯定會不對。
你說,一個數學老師帶著兩個班接近130人,這樣的作業批改的話,一個學生從先開到最後打完分數一分鐘,那麼就是兩個小時,如果中間稍微休息的話,那基本上就是兩個半小時。
還有一個問題,就是對於教育教學來講,很多的上級檢查要求的作業質量必須高,所謂的作業質量高就是指作業必須儘量做到全對,這就給我們的作業提出了一個新的難度,很多學生和老師在這方面只能疲於應付。
因此我覺得只要是適當的讓學生參與批改作業的話,在教育主管部門允許的範圍內應當是合理的。
回覆列表
謝邀。個人認為教師讓學生互改作業是可以的,不過最後還是要老師過關。這樣做的目的不是偷懶,是讓學生從老師的角度來審查作業。平時自己檢查自己作業是發現不了問題的,因為一般人內心都會預設自己的作業沒問題,即使是自己不會的,蒙的答案檢查的時候還是不會,沒什麼用。但如果是互相檢查,就沒這個心理障礙了。並且一般學生檢查別人時會更仔細,會真的用平時學到的東西去分辨每個環節。並且改完之後會會認真地看被改過的作業,尋找被改錯的地方。為了證明各自的正確性,還會互相據理力爭。這些都是鞏固知識的過程。另外,會學習的學生還會在這個過程中吸取教訓,不管是別人的還是自己的,都是查缺補漏後的一種強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