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7160814966547
-
2 # 使用者6680448581893
熱脹冷縮,冰冷水熱(相對而言)。由於冰是熱的不良導體,所以熱量來不及傳走,導致冰塊表面溫度升高,開始膨脹。可是內部依然保持原來的狀態,使得表面和內部伸縮量不一致,積累到一定程度就會開裂。當然,整個過程是在一瞬間完成的。
這種現象和熱開水倒入厚底玻璃杯,玻璃杯炸裂的情況是一樣的
-
3 # 使用者8874795591716
這也是熱脹冷縮造成的開裂.因為水溫比冰的表面溫度高,冰的內部溫度低受熱不均自然會開裂; 冰不是粘手,是溫度低,將手與它凍在了一起。
首先,冰的表面本身就比較光滑,所有能形成鏡面反射的物體表面都是比較光滑的。然後,為什麼冰可以光滑到在上面滑冰?這個問題十九世紀的科學家就進行過研究,原因是滑冰時在冰刀和冰面之間會形成一層非常薄的由水組成的潤滑層。這層潤滑層直接導致可以滑冰,因為即使在比冰面還要光滑的玻璃或陶瓷表面也很難穿上冰刀滑,但加點水或油就可以了。最後,滑冰時冰刀和冰面之間的水是怎麼形成的?這個問題至今沒有定論,一般有兩種觀點——壓強說和摩擦說,其中壓強說占主導地位。壓強說認為,水的冰點或冰的融點,在壓強增大的情況下會降低(壓強、溫度和水的三相變化間的關係早有實驗說明,Pressure melting point,Water phase diagram),人穿上冰刀對冰面的壓強增大,從而在冰的表面形成了水。然而壓強在一定範圍內對冰的融點的改變很小,即使人穿冰刀站在冰面上,冰面的溫度也遠低於冰的融點,這是壓強說被懷疑的原因。摩擦說認為,由於冰刀和冰面的摩擦產生熱量,使冰融化為水。人們對摩擦說有兩點疑問:其一是摩擦產生的熱量很難測量,是否足夠融化很低溫度下的冰;其二是無法解釋壓強很大的物體在冰面久置後會陷入其中的現象。個人偏向於壓強說,猜測是由於冰比較特殊(水結成冰後體積反而會增大),當表面壓強增大時,分子間距會變小,趨向於變成水,從而會形成一層很薄的介於水和冰之間的形態。希望有物理專業的大牛出來解釋一下,澄清是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