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科技小升
-
2 # 大蝦仔
在很多老一輩人的眼中,小孩子胖乎乎肉嘟嘟才是健康可愛的標準,胖乎乎似乎也成了抵抗力強的標準。但真的是胖娃娃就代表健康嗎?那是不一定的。在懷孕期間,孕媽都會補充很多的營養,除了正常的三餐水果之外,還會補充各種各樣的營養品。醫院有時檢查完也會開一大推的補品。讓新生兒出生在5至8斤之間都是比較標準。超過8斤的孩子就屬於胖寶寶了。太重的孩子在孕期容易得各種像妊娠糖尿病之類的病,而且胖寶寶在分娩的時候順產的難度要大的多,很多隻能選擇剖腹產。所以啊寶寶真不一定是越胖越好,其實除了個別特殊體質外,孕媽們該吃吃該喝喝,多走路鍛鍊就ok了。
由於本人非專業人士,這個只是個人觀點,不作參考
-
3 # ing286725396
傳統觀念確實是有大娃娃就是好娃娃的觀念。但現在的健康寶寶的標準是多重的:體重,身高,心跳正常,哭聲嘹亮,身體無殘疾。
華人自古以來都喜歡“生個大胖娃娃”,魯迅筆下的九斤老太就經常唸叨“一代不如一代”,自己出生時是9斤,兒子8斤、孫子7斤、這曾孫女都只有6斤,華人自古認為新生兒體重越重越好,這樣健康、胃口好,孩子也比較好帶,但這傳統觀念並不科學。“大胖娃娃”也就是我們俗稱的巨大兒,巨大兒很危險,大多數是由於母體糖尿病,也有極少部分是因為遺傳代謝病,容易造成產婦分娩等困難。
新生兒健康應具有十個方面的標準,供參考。
1、新生兒降生後先啼哭數聲,後開始用肺呼吸。頭兩週每分鐘呼吸40-50次。
2、新生兒的脈搏以每分鐘120-140次為正常。
3、新生兒的正常體重為3000-4000克,低於2500克屬於未成熟兒。
4、新生兒頭兩天大便呈黑色綠粘笛狀,無氣味。餵奶後逐漸轉為黃色(金黃色或淺黃色)。
5、新生兒出生後24小時內開始排尿,如超過或第一週內每日排尿達30次以上,則為異常。
6、新生兒體溫在37-37.5℃之間為正常。如不注意保暖,體溫會降低到36℃以下。
7、多數新生兒出生後第2-3天面板輕微發黃,若在出生後黃疸不退或加深為病態。
8、新生兒出生後有覓食、吸允、伸舌、吞嚥及擁抱等反射。
9、給新生兒照射光可引起眼的反射。自第二個月開始起視線會追隨活動的玩具。
10、出生後3-7天新生兒的聽覺逐漸增強,聽見響聲可引起眨眼等動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