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七話影視

    《驚蟄》開播以來女二號餘小晚收穫大量好評,這位個性鮮明又敢愛敢恨的重慶妹子,為這部增添了更多女性魅力。深愛男主的她,當得知對方真愛是好友張離時,也選擇大方退出,行為十分討喜。

    她的退出,讓這部諜戰劇不至於發展成狗血言情片;

    她的大度,也讓角色更為有質感。

    然而,餘小晚在觀眾心中的形象飆升之時,她卻做了一件十分“無腦”的事情:救下漢奸周海潮。

    作為本劇男二號的周海潮,在未來的劇情中將與荒木惟形成一暗一明的反派線,是陳山諜戰任務中的關鍵絆腳石。餘小晚援手相救,未來必將讓正派角色付出慘痛代價,但她的舉動也有一定的邏輯支撐。

    餘小晚救下週海潮,有能夠自圓其說的理由醫生的使命

    《麻雀》中李小男的“醫生”身份暴露後有一句臺詞很經典:我的志向是治病救人。作為地下工作者的她,立志拯救中國,為祖國的黎明、同胞的未來奉獻出自己的一生。

    而《驚蜇》中的餘小晚,是一名真正的醫生,一個戰爭年代的醫生。雖然劇情沒有給她的職業背書,但七話相信被嬌養長大、又生活在殘酷戰爭年代的她,選擇醫生這一高危工作,一定是源於一顆想要治病救人的心。

    她曾經安於享樂,名義上的丈夫去逝也未阻攔她對跳舞的追求,但對於醫生這個職業,卻是兢兢業業的。從在重慶時不顧自己被懷疑全力救治受傷飛行員,到情敵張離中槍後施以援手,餘小晚都把醫生使命放在個人情感之上。

    同胞情義

    職業之外,《驚蜇》在角色創作上也有一個搶眼又接地氣的刻畫,它挖掘了小人物的家國情懷。這一點,《驚蜇》男主陳山身上體現最為明顯,他不是一個傳統意義上的特工,最初甚至是有些行為不端的小混混。

    但小混混陳山雖然行為“不端”,卻從在塵埃中摸爬滾打時便有著自己的三觀與氣節,他討生活卻不做危害國家、同胞之事。熟悉本劇的觀眾,大相信不會忘記他最初打動張離是因為一句“華人不幫華人,那能幫誰?”。

    餘小晚同樣是一個把家國大義放在心中的“小人物”,她來到上海除了是為自己的愛情做個了斷,還因她不相信張離陳山的“叛變”。所以,當餘小晚得到與他們獨處機會時,並沒有深究兩人為何要背叛她,而是指責他們對不起國家。

    她與陳山、張離一樣,都是亂世中願意為家國獻出一切的人,這是本劇角色設定的重要基底。雖然他們處於不同階層、不同陣營甚至受到敵方威脅,但他們力所能及保全同胞、維護家國,家國情懷流淌在血液之中。

    所以,餘小晚對周海潮的拯救,與陳山的“華人幫華人”心態,其實是可以共通的。

    只不過,她對同胞的憐惜,託付錯了人。

    有作為醫生的職業使命存在,也有家國情懷與維護同胞的情義設定在,餘小晚選擇救人,一定程度上是自圓其說的。

    推動劇情發展給人物蛻變埋下伏筆

    除了人物行為目的的邏輯自洽,劇情前進的任務性,也是餘小晚救周海潮情節出現的關鍵原因。作為本劇對立面中的一方,周海潮擔任與陳山相愛相殺的“責任”,所以編劇需要給周海潮一個滲入陳山生活的契機。

    餘小晚,就是這個契機。

    張離、陳山對餘小晚的內疚,餘小晚對兩人的情誼,註定讓他們無法分開。周海潮借受傷與餘小晚修復聯絡,既可以滲入到陳山生活,也可以給餘小晚一個與陳山、張離進一步“認識”的機會。

    另一方面,餘小晚也需要一個成長契機。

    餘小晚出場氣場強大,在重慶對付周海潮時也霸氣十足,這讓觀眾忽略了她的弱點:一個驕縱的小大姐。從小優渥的生活與長輩的維護,讓她缺少了對人心與世態的認識,潑辣外表之下其實仍是單純的小女生

    她的行為是隨心而為,並沒有嚴謹周全的思考,這是她與張離、陳山最大的區別。

    周海潮是一條毒蛇,他的毒液殺傷力很強,卻也是讓“漁夫”成長的推動力。當餘小晚意識到治病救人需要有底線、意識到自己原本善意的舉動將有什麼樣的災難性後果時,她才會暴風成長,也陳山、張離並肩而立。

    從這些角度來看,編劇讓餘小晚救治周海潮,完全能夠自圓其說,一定程度上也是推動劇情發展的不錯選擇。因此,簡單的以餘小晚行為討不討喜將該情節定性為本劇敗筆,並不恰當。

    但部分觀眾對此情節的不滿意亦在情理之中,因為這一情節逆轉了人物魅力。

    人物魅力逆轉,讓餘小晚陷入“俗套”

    回顧重慶時的餘小晚,有小女兒的嬌蠻同樣也有大女人的清晰條理,總是堅定立場幫助陳山,這是她討喜的一大原因。她身上,頗有爽劇女主的魅力,符合觀眾對有腦、有智商、有魄力的女性角色要求。

    而救治周海潮,卻讓她向傳統的聖母型角色演變,落入俗套。餘小晚雖然不知周海潮想要投入日方的意圖,卻也清楚周海潮曾經惡行,殺害肖正國、李伯鈞、屢次嫁禍陳山,這些沒有任何可洗白的餘地。

    以餘小晚前期敢愛敢恨的人設,不補上一刀已經仁慈,很難援助自己厭惡的人物。

    然而,編劇還是讓餘小晚選擇救人,把她的同情心與職業使命感提升起來,收斂了殺伐決絕。我們可以找到理由為這一劇情的合理性做開解,卻也遺憾她魅力的轉化,不得不接受一個理想型角色走入俗套。

    為什麼說“俗套”呢?因為智商階段性下線、同情心高漲的角色在以往中國產劇中很常見,無論是苦情年代劇、偶像劇還是古裝劇,都不欠缺。即使是燒腦的諜戰作品,也出現過《偽裝者》中的程錦雲以及《麻雀》中的徐碧城等“聖母”。

    在此型別角色氾濫後,觀眾對果敢女性角色的訴求非常高,相對而言《麻雀》中高智商又理智的李小男更受觀眾認可。《驚蟄》前期的餘小晚,雖然不是潛伏者,卻也一定程度上有這類角色光環。

    而讓餘小晚承擔本劇最大的“挖坑”任務,使她迴歸了類似徐碧城的成長線,人物魅力大幅度下降。只能感嘆,角色成長很重要,但還是建議編劇傾向觀眾心聲,給予角色更多有質感的成長推動。

    同情心過度—承擔毀滅性後果—成長”類似的迴圈,可以適當退出舞臺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掩可以組什麼四字成語911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