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星一離婚就馬上成為焦點,成為人們口中熱議的話題,並且有人會以這樣的事件,作為自己離婚或結婚的依據。當然,不只是明星離婚,明星結婚的新聞或抽菸、上個洗手間,都能上到熱搜排行榜,成為全華人矚目的焦點。我們的人格到底哪裡去了?為什麼我們的人格完全依附在明星身上,究竟是這個時代出了問題,還是我們出了問題,還是一種合乎規律的表象?
明星是怎麼形成的?因為有了影視,有了傳播,有了娛樂,就有了觀眾。觀眾多了,就把影視人物眾星拱月成為焦點。理論上明星沒有錯,觀眾也沒有錯。因為兩者相輔相成,彼此需要。但是為什麼明星在這個時代上升了至高的點?粉絲在這個社會又是扮演了什麼角色?他們為何對自己的朋友、親人,甚至都不如他對待自己的偶像?
世界上無論是有神論者或無神論者,心中都有自己的神與服侍關係。在有神論者裡面,他與神的關係,就是一種崇拜關係。教徒信任神,希望神帶給他平安,所以教徒會把身心,乃至財富交給神。而無神論者並不是沒有神,而是神就在他心中。他崇拜自己,相信自己,以自己經驗和價值觀,推定自己的未來和當下。從這個角度上來說,人類自出生以來,因為種種的危機和對未來的未知,心中自然需要一個神來庇佑自己,消除自己內心的不安,即便這樣的依託純屬虛無,但是也仍存在巧合。所以,這也是宗教延續至今的根本原因。
既然人們心中存在的這樣一種嚮往和期盼,所以只有一位神,就不能滿足他所有的幻想和依附。明星、偶像跟隨著影像的出現,頻繁的出沒在人們的視野中,因其角色的定位,開啟了人們心中另一種新的神,並寄託了人們在顏值、上流社會、浮誇、奢侈、浪漫等等很少出現在平民裡面的美好事物,因此得到了人們的崇拜和追隨。很多人都在抨擊明星的亂象和高收入以及那些狂熱的追求者,但依然無法阻擾這種現象的出現。因為正因為高收入才能帶來大幻想,才能顯示“神”無所不能的地位,因此人們才可能追隨。如果人們不追隨的話,明星就沒有群眾基礎,整個影視業就蕭條、凋敝。除了政府幹預,否則這就是一種自然的存在與需求的現象。而基於這樣的需求,引發了人們對偶像的狂熱,對他們私生活的強烈關注,而對他們的離婚、結婚的高度熱議,只能表明,底層人民的精神高度很難達到比較高的境界。
底層人民對明星話題的狂熱,看似一種表面的狂歡或虛無的熱鬧,但是更像是一種人類的本質。人類早期的業餘生活,只不過是在草原上歌舞昇平。娛樂的本質是一樣的,只有少數人,例如哲學家、作家、思想家,才會追求精神需求。絕大多數人,只為生存和調劑生活而存在。他們是構建整個社會的基礎。如果砍掉了這部分,人人都追求精神上的高度,首先這不符合資本主義的發展,其次壓抑了人性的發展,最後會加劇社會的不穩定。人性的構成裡面,娛樂、性愛、生存,永遠都是佔最大比例的底層基礎,由此,再往上出現的少數思想家、哲學家,引領社會的意識形態,這是相對理想的狀態,也是整個社會組織的穩定基石。任何以民主為旗幟的導向,如果不是以幸福、和平為終點,民主將沒有任何意義。民主將只是作為一個概念存在,作為一個看似好的概念存在,但是民主自身無法證明民主的好處。假設按照民主意願,裁掉了娛樂業或明星的高收入,那麼,就沒有人願意做明星,影視的品質就會下降,最後導致行業寒冬。而人們並不會因為娛樂的寒冬而停止對娛樂的追求,人們像從前一樣集結在村口喝酒打牌。
誠然,這是人格獨立的喪失,也是自由人思想的墮落,但是這是順應時代的發展,也是社會階段性時期的體現。也許在一個高度穩定的社會,並不需要太多的所謂地人格獨立存在或思想家的出現,只要滿足於生存、追求於感官的快樂,就是最大的保障。也就是說並不是每個時代都需要百家爭鳴或湧現很多的哲人,因為這個時代需要的只是活著、好好地活著就好。
不要以一己之見去看待整個社會的發展,也不要輕易否定某個群體的表象。在你眼裡,可能某些事物叫囂了時代的平靜,但是沒有這樣的喧鬧,也許是死亡的沉寂。
同時,離不離婚,是明星們的自由,但也希望明星們規範好自己的行為,所謂出軌離婚等,會給年輕人帶來不好的影響和示範。
明星一離婚就馬上成為焦點,成為人們口中熱議的話題,並且有人會以這樣的事件,作為自己離婚或結婚的依據。當然,不只是明星離婚,明星結婚的新聞或抽菸、上個洗手間,都能上到熱搜排行榜,成為全華人矚目的焦點。我們的人格到底哪裡去了?為什麼我們的人格完全依附在明星身上,究竟是這個時代出了問題,還是我們出了問題,還是一種合乎規律的表象?
明星是怎麼形成的?因為有了影視,有了傳播,有了娛樂,就有了觀眾。觀眾多了,就把影視人物眾星拱月成為焦點。理論上明星沒有錯,觀眾也沒有錯。因為兩者相輔相成,彼此需要。但是為什麼明星在這個時代上升了至高的點?粉絲在這個社會又是扮演了什麼角色?他們為何對自己的朋友、親人,甚至都不如他對待自己的偶像?
世界上無論是有神論者或無神論者,心中都有自己的神與服侍關係。在有神論者裡面,他與神的關係,就是一種崇拜關係。教徒信任神,希望神帶給他平安,所以教徒會把身心,乃至財富交給神。而無神論者並不是沒有神,而是神就在他心中。他崇拜自己,相信自己,以自己經驗和價值觀,推定自己的未來和當下。從這個角度上來說,人類自出生以來,因為種種的危機和對未來的未知,心中自然需要一個神來庇佑自己,消除自己內心的不安,即便這樣的依託純屬虛無,但是也仍存在巧合。所以,這也是宗教延續至今的根本原因。
既然人們心中存在的這樣一種嚮往和期盼,所以只有一位神,就不能滿足他所有的幻想和依附。明星、偶像跟隨著影像的出現,頻繁的出沒在人們的視野中,因其角色的定位,開啟了人們心中另一種新的神,並寄託了人們在顏值、上流社會、浮誇、奢侈、浪漫等等很少出現在平民裡面的美好事物,因此得到了人們的崇拜和追隨。很多人都在抨擊明星的亂象和高收入以及那些狂熱的追求者,但依然無法阻擾這種現象的出現。因為正因為高收入才能帶來大幻想,才能顯示“神”無所不能的地位,因此人們才可能追隨。如果人們不追隨的話,明星就沒有群眾基礎,整個影視業就蕭條、凋敝。除了政府幹預,否則這就是一種自然的存在與需求的現象。而基於這樣的需求,引發了人們對偶像的狂熱,對他們私生活的強烈關注,而對他們的離婚、結婚的高度熱議,只能表明,底層人民的精神高度很難達到比較高的境界。
底層人民對明星話題的狂熱,看似一種表面的狂歡或虛無的熱鬧,但是更像是一種人類的本質。人類早期的業餘生活,只不過是在草原上歌舞昇平。娛樂的本質是一樣的,只有少數人,例如哲學家、作家、思想家,才會追求精神需求。絕大多數人,只為生存和調劑生活而存在。他們是構建整個社會的基礎。如果砍掉了這部分,人人都追求精神上的高度,首先這不符合資本主義的發展,其次壓抑了人性的發展,最後會加劇社會的不穩定。人性的構成裡面,娛樂、性愛、生存,永遠都是佔最大比例的底層基礎,由此,再往上出現的少數思想家、哲學家,引領社會的意識形態,這是相對理想的狀態,也是整個社會組織的穩定基石。任何以民主為旗幟的導向,如果不是以幸福、和平為終點,民主將沒有任何意義。民主將只是作為一個概念存在,作為一個看似好的概念存在,但是民主自身無法證明民主的好處。假設按照民主意願,裁掉了娛樂業或明星的高收入,那麼,就沒有人願意做明星,影視的品質就會下降,最後導致行業寒冬。而人們並不會因為娛樂的寒冬而停止對娛樂的追求,人們像從前一樣集結在村口喝酒打牌。
誠然,這是人格獨立的喪失,也是自由人思想的墮落,但是這是順應時代的發展,也是社會階段性時期的體現。也許在一個高度穩定的社會,並不需要太多的所謂地人格獨立存在或思想家的出現,只要滿足於生存、追求於感官的快樂,就是最大的保障。也就是說並不是每個時代都需要百家爭鳴或湧現很多的哲人,因為這個時代需要的只是活著、好好地活著就好。
不要以一己之見去看待整個社會的發展,也不要輕易否定某個群體的表象。在你眼裡,可能某些事物叫囂了時代的平靜,但是沒有這樣的喧鬧,也許是死亡的沉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