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天邊的一團雲

    中國古代講“琴棋書畫”的棋,特指“圍棋”,相傳是“堯舜禹”中的帝堯,為了教育兒子所做。據說其子性急,堯為了打磨他的性子,就發明了圍棋,以此薰陶兒子的性格。據先秦典籍《世本》記載,“堯造圍棋,丹朱善之。”晉張華在《博物志》中繼承並發展了這種說法:“堯造圍棋,以教子丹朱。若白:舜以子商均愚,故作圍棋以教之。”

    後來綿延至今,歷史上湧現過無量圍棋高手,也流傳過各種珍貴材質的棋子、棋盤,也遠傳東南亞國家,特別是日本、南韓等地。而近代公認的絕頂的棋聖則是吳清源,前幾年有他的人物傳記電影《吳清源》,感興趣的,建議找這個電影看一下,很快就對圍牆有個更直觀的感性認識。現代中國公認的大師是聶衛平,縱橫棋壇多年,享譽世界。

    而圍棋文化,也滲透到東南亞諸國文化和生活之中,影響了很多人。除了中國,日本也非常崇敬圍棋,在漫畫《棋魂》中也有反映。

  • 2 # 怪獸小火龍

    棋,一般指的是圍棋或象棋。《蔡邕傳》夫書畫辭賦,才知小者,匡國理政,未有其能。意思是,書,畫、辭、賦都是一個人的小才,而匡復國政,治理國政,用不上這些小才。所以,大才者指得是治國安邦之才。

    圍棋,據西漢楊雄《方言》說:“圍棋謂之弈。自關而東,齊魯之間,皆謂之弈。關於圍棋的起源,先秦史觀編的《世本》說:“堯造圍棋”;晉,張華《博物志》說:“或曰舜以子商均愚,故作圍棋以教之”;《潛確居類書》說:“夏人烏曹作圍棋”。《左傳·襄公二十五年》曾記載了衛國太叔文子的一段話:“今寧子事君不如弈棋,其何以免乎?弈者舉棋不定,不勝其耦,而況置君而弗定乎?必不免矣。”

    象棋屬於國粹,《楚辭·招魂》中記載:“蓖蔽象棋,有六薄些”,這就證明在2000多年以前,已經有了象棋這個名稱。但當時的象棋,可不是現在的象棋。《史記·蘇秦列傳》六博注說:“博,著也,行六棋,故曰六博”。那時的棋,大概是一方為六子,叫“六博”。棋子的名稱有盧,雉、犢、塞、梟。塞有兩枚,梟為首,即為主帥。《說苑》載:雍門子周以琴見孟嘗君,說“足下”燕則鬥象棋麗舞鄭女”……

    現在,象棋普及率要比圍棋高,圍棋漸漸成為高層次的人的雅事,象棋卻貴賤老幼咸宜。圍棋是不分名稱的,棋子就是棋子,一子就是一人,人可左右佔位,圍住就行,象棋有帥有車,有相有卒,等級分明,各有限制。而中國的象棋代代不衰,恐怕是華人太愛政治的緣故吧?他們喜歡自己做將做帥,調車調馬,貴人者,“運籌帷幄,決勝千里。”以再一次施展自己的治國平天下的策略,平民者則作一種精神上的享受。象棋與圍棋,象棋的設計是等級機制,帥車馬炮象士卒,是個官僚體系,屬於政治和軍事鬥爭。而圍棋的每個子都是平等的,是市場經濟,所以圍棋在底層規則上變化多端,豐富多彩。象棋是搞掉老大,圍棋是爭奪生存空間。象棋:象徵著政治和軍事,而圍棋象徵著空間思維。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楊紫整容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