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傅船山

    杜甫是唐朝眾多詩人中的一位,雖然成就最大,但在當時名聲並不是很大。

    現在說李杜是大唐的雙子星座,但李白在唐文宗時被封為三絕之一,這是有明文的。杜甫呢,如果沒有宋人的推崇,他可能就被淹沒掉了,這個推動他的人,那是王安石。

    唐朝杜甫的詩,柳公權的字,韓愈的文章之所以被推崇為後世作文寫詩寫字的標準,是因為宋朝的時候,需要這樣一個標準,他們幾個確實有這樣的實力。但這種實力,是後人發掘出來的,在當時沒有得到公認。

  • 2 # 作家桑妮

    著名文學家余光中先生曾說:“杜甫其實在唐朝並不出名,真正出名是在北宋。”

    事實上,在杜甫所生活的年代,他的詩並沒有被特別推崇,甚至算不到頂尖詩人行列,杜甫經歷唐玄宗、唐肅宗、唐代宗三朝,唐玄宗天寶三年即744年編選的三卷本《國秀集》,收錄作者88人,收詩220首,杜甫甚至李白都無一首入選,而與李白同歲的王維,則入選了7首。而755年至965年之間,唐人所選編的六部唐詩集,只有兩種選了李白杜甫的詩。李白的詩地位還高一點,曾與裴旻劍舞、張旭草書一起被唐文宗御封為“三絕”,當然這也與皇帝的個人喜好有關。

    杜甫的詩受到重視,那是他死後數十年的事了。第一個推崇杜甫詩的人是元稹,杜甫遺體歸葬河南時,他還曾經參與,還親自為杜甫撰寫墓誌銘。元稹甚至認為杜甫的詩超過李白,元稹之所以如此推崇杜甫,主要是為他的新樂府運動鋪路。白居易對杜甫也比較推崇,他認為杜詩的格律工緻,過於李詩。韓愈是中唐的文壇首席,他曾有詩“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韓愈好友張籍對杜甫也是推崇備至,有一次,張籍把杜甫一篇詩燒成灰燼後,拌入蜂蜜,小口小口地喝完後,大為滿足,說道:“令吾肝腸從此改易。”其實在整個唐代,已有部分詩人開始重視杜甫的詩,認識到它的價值,但這還只是侷限於個別詩人,整個詩壇對杜詩的重視程度並不高。

    而到了宋朝,杜甫就被幾乎每一位文人推崇備至,從歐陽修開始,蘇軾、黃庭堅、王安石等詩壇大家無一不推崇杜詩,普通人都以不知杜甫為恥。在整個宋代,文人們對杜甫的尊敬,不是個案,而是整座詩壇的共識。南宋葉適說:“自從慶曆、嘉祐以來,天下士人都以杜甫為師。”兩宋最具影響力的詩派——江西詩派,就以杜甫為“一祖三宗”之“祖”。

    為什麼杜甫的詩在唐代評價不高,到了宋代卻被推崇備至呢?這與唐宋兩朝文人的思想心態有著很大關係。唐宋之間雖然只隔了五十多年,但文人風氣、心態卻截然不同。唐朝文人比較自我,心態上相容幷包,為官、隱逸、情愛都是人生追求。而到了宋代就不一樣了,皇權更為集中,要求士大夫們忠君、仁愛,儒家的一套成為唯一的主流,宋代理學講求“內聖”“正心誠意”,即是內省和反思。於是李白式的放蕩不羈、個性鮮明的風格受到打壓,杜甫符合儒家要求的憂國憂民的詩成為榜樣,其思想境界符合當時的主流,同時才華橫溢、用詞精煉,是可以參酌、學習的物件,不像李白的詩渾然天成,不好模仿,所以宋代文人便將李詩放在一邊,轉而學習杜詩了。

  • 3 # 亦有所思

    自從元微之為杜甫正名,杜甫在唐朝中後期,就已經和李白齊名了!到了宋朝,已經沒有人敢否定杜公了,那是與整個天下文人做對,另一個享受這個待遇的是——孔子!

    如果按朝代和杜甫的關係來說,小可以為,宋朝對杜公的推進有以下兩個方面。

    一是典故,詩歌已被唐人寫盡,並沒有給宋朝詩人留下多少可以發揮的餘地,面對唐詩,宋詩的苦悶可見一斑(關於這方面,錢鍾書先生的《宋詩選注》中有精彩的論述),那麼,同樣的事物,唯一的辦法就是比唐人說得細,說得妙,如果說唐詩是一條河,宋人就只是把這條河擴寬了,並沒有分流出另一條大河。但是他們卻另行挖掘了一條河——詞!

    有些跑題了!回來!

    當同樣的事物被唐人寫盡之後,宋人再寫,似乎除了用典沒有什麼其它的辦法。於是典故風行,而論到用典,天下無出杜公,所以宋朝的詩大多是典故滿滿,從王安石開始就已經成為主流了。到了黃山谷更是登峰造極!

    如果僅僅是這樣,倒也沒有什麼。

    偏偏北宋滅亡了!做為文人國度的大宋,所有的文人發現,原來國破家亡,山河破碎的情感,在杜詩中可以找到共鳴。原來,所有的苦難,悲傷,憤怒,無奈都可以在杜詩中找到寄託。

    於是,杜詩從藝術上,昇華到了情感上,人文上,甚至靈魂上!

    天下文人開始發瘋地熱愛杜詩,詮釋杜詩,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千家注杜”就這樣開始了!

    他們在杜詩中找到了方向,找到了慰藉,找到了可以釋放自己情感的那種需求。

    藝術上的杜詩已經無敵,情感上的杜詩已經無距。

  • 4 # 夜小紫

    文化是具有很強的慣性的。

    魏晉六朝時期,皇權不振,社會動亂,與皇權緊密繫結的儒學陷入漫長的中衰,這一時期玄學和佛教開始真正流行。

    兩漢四百年儒家奠定的秩序一旦鬆動,自由的空氣滲入人們的思想,於是頂級門閥之中,各色的名士開始湧現。他們不沾人間煙火,行事風格“越名教而任自然”。

    大唐建立之後,這種慣性依舊延續。

    初唐、盛唐,社會上流行的人物,依舊是魏晉名士款的。譬如,王維、孟浩然代表的是超塵絕俗的貴族審美,雲淡風輕之間的雍容華貴;而李白、張旭這種型別的,則代表了個人魅力超強的天才型名士,受到人們的狂熱追捧。

    杜甫家世豪華,但是經歷武則天對李唐王室、門閥世家們的打擊,到他手裡,家族已經“不復照耀於明時”了,杜甫一生最想做的,就是恢復家族的榮光。但是偏偏自己考試考不上進士科,去考明經入仕,又丟不起那個人,所以困居長安,困頓不堪。

    這種心態上的東西是會滲入詩歌的,他沒有展現出“性冷淡”型的貴族姿態,也沒有展現出酒神一樣旺盛的精神和人格魅力。

    但是到了宋朝,一切開始變了。

    儒學的大規模復興發生於宋朝,皇權需要重新強大的剛需促使皇帝們重新舉起儒學的大旗,“半部論語治天下”的鼓吹恰也誕生於北宋。

    展現出強大道德感的杜甫,恰恰成為北宋時期人們所需要的“文統”了,他的所有側面,幾乎都正好滿足了宋人文化的需要。

    於是大概在北宋仁宗期間,杜甫開始封神。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衛生人員年增量約50萬人,醫學畢業生超百萬,醫學行業的從業現狀是怎樣的?你怎麼看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