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龍達6269

    文學評論包括詩歌評論、小說評論、散文評論、戲劇評論、影視評論等。《我的父親母親》是電影。電影是集編劇,導演、演員、攝影、音樂、美工、剪輯、服裝、道具、化妝、燈光、特技等於一身的一種集體創作的綜合藝術,影視評論既可對諸多方面做綜合評論,亦可對某一方面做重點評論。 文學評論與一般的思想評論是不同的。思想評論的物件是社會生活和人們在其生活,工作中表現出來的種種思想問題,目的是幫助人們提高思想認識,分清是非;它可以透過各種各樣,各方面的材料予以論證,只要緊扣你所要闡明的觀點就行。 文學評論的物件是文學作品(小說、詩歌、散文、戲劇、繪畫、影視等);評論的目的是透過對其思想內容,創作風格,藝術特點等方面議論、評價,提高閱讀,鑑賞水平,評論時當然可以旁徵博引,引用各種材料論證,但這旁徵博引的各種材料,應是與文學作品有關的,而文學評論所用的材料基本上是來自所評文學作品本身。 另外文學評論與一般的作品分析也不同。當然從某一角度講,文學評論首先要基於對作品的分析,沒有分析何來評論;而分析本身也自然含有對作品的評價。但之間仍是有區別的,分析作品側重是談作品“是這樣”;而評論側重是談作品“為什麼是這樣”,“這樣好不好”。 文學評論必須對作品有總的評價,並且對你這個評價有一定論證過程,但作品分析就未必對作品要有總評價。 另外在寫文學評論時,不必大段引述原材料,那樣會用原材料擠掉你的論述;評論點要集中,鮮明。評論角度不要過大,比如你寫“評《紅樓夢》”如此宏大的古典鉅著,你從何處下手評?很難寫,如果你把它縮為“評《紅樓夢》中人物的對話”,進而再縮小角度為“評《紅樓夢》鳳辣子的語言特徵”就容易下筆了。 觀點要鮮明,要用確鑿的材料的闡析去支援觀點,引證的材料首先要來自作品本身,當然還可旁徵博引,材料分析和觀點要始終保持一致。對讀者不太瞭解的作品,評論前要對其有關方面作一定的交代。 現在新的語文教材中,增加了不少各類文學作品,而且選的基本都是文情並茂的古今中外名篇;另外影視節目也相當豐富。同學們應拿起筆來選擇自己感興趣的文學作品寫寫文學評論。不但可以提高閱讀,鑑賞能力,還能提高你的書面表達能力。下面給同學展示幾篇北大附中高三10班寫的《我的父親母親》的評論。前面已展示了幾篇他們寫的《觀後感》,你們把前後所展示的例文比較一下,然後談談觀(讀)後感與文學評論的異同。

  • 2 # 效堃

    看到題主所示疑問,思索良久。如果用一句話來表達我的觀點那便是:文學沒有本質特點。也就是說,被無數熱愛文學的人孜孜以求的文學性是不存在的。看了眾多朋友的回答,很感性,很有力,很美,當然也很受益。我想從詩學的角度去解釋我給出的回答,讀來或許枯燥,也希望對悉心讀過的有緣人有所助益。

    “本質”是一件事物之所以是它自身的根基,是永恆的,超脫的,跨越時間流的,即使時過境遷,即使人去物易,它也依舊是當初的自己。這種對於統一的確切之物的追求便是典型“本質主義”心態。在知識論上,本質主義設定了以現象-本質為核心的一系列二元對立,熱衷於大寫的“絕對主體”。文學史上出現過多次對於文學的本質的定義,一下列舉兩類,大多數人對於文學的起初認知都是源於其中之一。

    不去尋找文學中的“本質”,而是強調界定文學的具體社會文化語境,將文學視為一種話語建構。是歷史上的什麼力量決定了何種文字被稱為“文學”。“文學”的概念是雜草論而非本體論。喬納森·卡勒認為人們總想知道文學性是什麼,現在關心的不該是這個問題,乾脆就說文學是一個特定的社會認為是文學的任何作品。關注點不再是“什麼是文學”而是“什麼時候、什麼情況下、什麼樣的作品被認為是文學?”

    文學來之於人民的創造。是以人民群眾生產.生活.行為.語言.思想.道德等等的抽象行為,再由文人用文筆以形象化地用各種文學載體形式,經過提煉塑造創作成誇張幽默等等的各種文章小說詩歌畫作的精神食糧,還原給人民飲用吸收提高之。這就是文學的基本本質特點。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postman中實體引數怎麼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