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家有逗趣田園貓
-
2 # 走在路上亦是風景
面對“和父母無話可聊,可父母又說我不說話,有時候父母說的話讓我覺得特生氣,我到底該怎麼辦?”的問題,我談一些個人的看法:
前些日子,一位朋友介紹一對近60歲的夫妻到我家,說一說兒子的事,我仔細一看:夫妻倆臉色憔悴、落落寡和。兩人剛落坐那位女同志眼圈一紅,邊掉淚邊說:“孩子的事,可把俺愁死了”。原來他們的兒子5年前結了婚,當時找的媳婦兩人還是一塊長大的,應該比較瞭解了,加之雙方家長也是多年要好的朋友,大家都比較看好這樁婚姻。但萬萬沒有想到的是,小兩口結婚就吵架不斷,以致發展到相互動手動腳,不到一個月就離了婚。男孩從新房搬到父母家,就與提出的問題非常吻合了。現在,一家三口住在一起,一家人無話可說,眼看兒子過30歲了,父母心急呀,但一提他個人婚姻的事,嚎一嗓子,撂下飯碗摔手就走……。我又瞭解了孩子從小成長的情況。原來,這對夫妻在計劃生育形勢比較緊時,偷要的第二胎,當時夫妻兩人都30多歲了,從小對孩子嬌生貫養,好不容易考了個職業學院,還沒有領到《畢業證》,只領了《肆業證》。工作單位也換幾個了,說著話當父親的便埋怨妻子:當初哭著鬧著要生下來,背了一輩子處份,最後落了個這樣的下場,造孽呀……。
結合上面我與那對夫妻交談的情況,我說幾點僅供參考:
一是要成熟起來,從你的提問中感到:性子比較衝,性情不穩定,也就是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緒,俗話說:衝動是魔鬼。你既然提岀這樣比較全面的問題來,說明你年齡也不小了,應該有了自我把控情緒的能力了。人們常說:“把握不住自己的情緒,你就把握不了自己的命運”,這是不容置疑的。換個角度講,你在家可以以這種態度對待家人,你在社會上以這種態度對待別人、對待領導、對待同事,不客氣的講:門都沒有。最後個人的結局會怎樣?孤家寡人、一敗塗地。
二是要擺正位置。家是什麼?家是溫馨的港灣,它給自己的孩子提供了眾多的庇護和溫暖,是人生幸福的棲息地。作為孩子從父母那裡傳承了生命,也就欠下了晚輩一輩子也還不完的恩情。不論他們相貌如何?是否文盲?修養多高?有多少財富?但只要記住:他們給予了孩子生命,拉扯著孩子長大,就足夠了。他們的一言一行都是做晚輩們伏下身、沉下心、帶著謙虛和虔誠去膜拜和學習的,也只有在家裡透過心理感應才能學到的東西。父母需要孩子的錢財嗎?父母有給孩子提非份要求了嗎?這些,老人們都不需要,他們僅僅需要的是:能著到孩子臉上有Sunny、孩子口裡有良言,一個能與他們知冷知熱的問侯而已。可憐天下父母心呢!
三是要自強。是雄鷹總是要翱翔藍天的。父母含辛茹苦把孩子拉扯大期盼著孩子有個好的前程,父母的心不能傷,父母的期盼不能辜負。要多學習、掌握知識;多請教、掌握技能;在經商上有能力、在單位上有發展、在仕途上有進步。到那時你提的這些問題還存在嗎?
以此共勉。
回覆列表
和父母無話可聊……那就聽聽父母說什麼,聽著就是,雖然父母嘮叨,但是出發點都是為我們好,長大了後確實會發現自己的那個小世界父母是不那麼理解的,因為年代不同,經歷不同,但是父母畢竟是過來人,意見還是值得一聽的,實在沒得話題聊了,可以說一些關心父母的類似話語,父母會很欣慰,有時候真的是要到了那個自己有兒有女的年紀,才能理解父母的用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