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小司馬講史

    首先小司馬講一下在東漢末年三國時期出現降將多的原因:

    1、東漢末年,時局動盪不安,各路軍閥彼此混戰,由於戰場上勝負難料,是那一時期出現降將多的社會原因。

    2、各路軍閥頭子能力水平參差不一,為那一時期的武將們提供了更多選擇的機會。這是一個現實原因。

    3、威望較高、德行較好的軍閥頭子知道武將的重要性,在冷兵器時代,要想獲取戰場上的勝利,一員武將的價值與作用可以無限放大。為此這些有魄力的軍閥頭子不惜一切代價招攬良將,為自己所用。這是軍閥頭子們的個人訴求。

    4、武將們大都有良將輔佐明主的人生追求。“明主”情結是武將們心中一道過不去的坎。他們為此甘願犧牲自己的諸多利益,有時候還要揹負賣主求榮的惡名,可一旦選擇,他們便不回頭。這是武將們自身選擇的原因。

    1、來自呂布的降將:張遼、侯成、魏續、宋憲、臧霸、孫觀、吳敦、尹禮。

    2、來自袁紹的降將:張郃、高覽、呂曠、呂翔、馮禮、馬延、張凱、焦觸、張南、田疇。

    3、來自劉表的降將:蔡瑁、張允、文聘、王威。

    4、來自馬超、韓遂的降將:楊秋、候選、李堪、馬玩、梁興。

    5、來自張魯的降將:龐德。

    6、來自劉備的降將:孟達。

    7、來自其他方面的降將:徐晃、史渙、許褚、段煨、伍習。

    這些降將為曹魏政權的順利建立,立下了汗馬功勞。曹操禮賢下士,對這些降將做到了知人善用,為後人所贊。

    最後,小司馬想說一下這一時期內這些降將做出“投降”這一行為的原因:

    1、被動投降。身陷囹圄,不投降就會被殺死。

    2、主動投降:明主禮遇,受感化去降;明主禮賢下士,背棄救主,重新擇主;迫於形勢和壓力,不情不願去投降。

    3、也算不上主動或者被動。他們看見別的將領投降了,也就跟著投降了。這一類武將大多數沒有人生目標,跟誰都一樣,無非就是圖個養家餬口。

    上述原因是武將做出投降這一行為的幾種心理分析。

    東漢末年三國時期,導致降將多的原因主要還是當時社會動盪不安,軍閥各霸一方,相互攻取兼併。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近日曝光的蘋果Image I/O漏洞的影響範圍有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