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一週刊

    水土流失宏觀條件

    水土流失,從星球的角度而言,首要條件是其為類地行星。如火星、金星。像木星、土星等氣態行星不存在水土流失一說。

    (△新疆 塔克拉瑪干 沙漠雪景)

    類地行星是以矽酸鹽石作為主要成分的行星,其結構具有大致共同點:含鐵等金屬元素的球心,外層則被矽酸鹽地幔所包圍,表面一般都有峽谷、隕石坑、山和火山。月球是地球的天然衛星,雖然沒有躋身行星行列,但其成分、結構特點與地球大致類同,屬類地星體。與之同類的還有如木衛三、土衛六等。類地行星的另一個概念,是如地球所處太陽系的宜居帶,其他星系中宜居帶的行星。

    其次,水土流失還需具備的一個條件,是能形成迴圈的液態流體。如地球上的水,土衛六上的液態乙烷。

    要能形成迴圈的液態流體,則必須具備一定條件的大氣層。土衛六作為太陽系第二大衛星,有著約1.5倍地表大氣壓及94K(-179.15℃)低溫條件,其豐富的甲烷、乙烷可以液態形式存在,而且還彙集了巨大的乙烷海洋。(△土衛六—泰坦 乙烷海洋猜想圖)地球上水土流失,致沙漠化形成

    土壤是附著於地球表面一層由各種顆粒狀礦物質、有機物質、水份、空氣、微生物等組成的疏鬆物質。

    地表植被不足區域,當大量降雨不能就地消納時,部分溶於或懸浮於雨水的土壤顆粒隨著水流一起沖刷至下游地帶沉降。

    (▽建議橫屏瀏覽)

    (△地球表面水土流失)

    當地區域則只剩下大顆粒的沙石裸露於地表。經光照、溫度變化影響,大顆粒的沙石會碎裂沙化。另外,由大氣流動形成的風沙,也會對當地地形起到侵蝕、搬移、堆積等重塑作用。

    沖刷造成水土流失的區域,地表大顆粒沙石蓄水能力急劇下降,且由於土壤匱乏(主要為礦物質鹽、有機物等),以致難以孕育充足的地表植被,這為進一步的水土流失提供便捷條件,形成惡迴圈。

    (△地球表面水土流失 致沙漠化的初始形成)

    當沙化到一定程度,地表的自我修復能力幾乎喪失,沙化進一步擴充套件最終形成沙漠。

    其他星球為什麼沒有水土流失現象?

    鑑於水土流失的“宏觀條件”,及地球水土流失致沙漠化的形成,不難理解其他星球上為什麼沒有水卻有“土壤”,而又為什麼沒有沙漠化。

    首先,拋開氣態行星等不具備“宏觀條件”的星體不談。其他類地星球的“土壤”與地球土壤成分還是有很大區別的,像月球、火星等星體的“土壤”,按地球上的定義更應該稱之為“灰塵”或“粉塵”。

    (△1969年7月21日時,美國太空人Neil Armstrong登陸月球)

    (△美國太空人登陸月球留下的腳印)

    其次,作為類地的巖質行星,表面“土壤”是經光照、溫度變化及星際物質撞擊的長期作用,形成的矽酸鹽石碎裂細化的必然結果,與其是否含有水份沒有直接關係。

    也正是因為缺少水分,缺少劇烈的大氣迴圈,使得其表面“土壤”不被沖刷、搬移、堆積,因而能相對更均勻的分佈在星體表面。

    再次,我們說其他星體不具備“宏觀條件”,是針對已發現星體當前的環境狀態而言。若其曾經或未來具備相應條件,則同樣會出現“水土流失”現象。

    例如,據NASA 2012年的公佈訊息,從好奇號火星車傳回的畫面顯示,他們在火星表面發現了一條曾經流速不慢的古老河床遺蹟。

    (△好奇號火星車 相機系統 空中拍攝到的 火星“河床”)

    (△好奇號火星車 相機系統 近距離拍攝到的 火星“河床”)

    我們回頭來看,地表沙漠化的最初起因主要是偶發的惡劣天氣,如暴雨,大風,反覆異常的溫度變化等。若某些區域因自然火災、人為砍伐、過度放牧等造成地表植被大規模破壞,則沙漠化程序會驟然加劇且難以修復。

    因而,遏制濫砍濫伐、保護生態綠化。

    從一花一草做起——不嫌小;

    從我們人人做起——不能少;

    從此時此刻做起——不算晚!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咳嗽好長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