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日小堯茗居

    “李清照,”對於喜歡寫詩詞的人,或者是愛好文學的人都知道這位宋王朝女詩人,皇帝都崇拜她!

    李清照的詩詞分為兩個時期,前期的詩詞多是表現為少女懷春和男女夫妻之間相思之情,而後期的詩詞這是表現為國家為民族悲涼以及嘲諷封建王朝的無能等方面的意境。

    李清照的詩詞就是那麼別具一格,也同樣讓人嚮往。身為官宦子女,李清照從小就沒有覺得自己比人家高一等,並且李清照的家庭雖然是官宦世家,但是家裡面其實過得還算很清貧拮据。

    他的父親李格非是大學士蘇軾的學生,更是繼承了蘇軾的政治理想,而她的母親是王拱辰的孫女,在這種書氣十足的家庭中,李清照文化基礎奠定的是十分的好。

    或許所有年輕的姑娘都向往愛情,李清照也向往一段美好而浪漫的感情生活。未嫁人之前的李清照年紀輕輕寫的詩詞就已經名動汴京(今開封),就連皇上都十分欣賞這個奇女子的詩詞,而她的父親也是很驕傲自己閨女擁有如此的才華。

    不過女子再怎麼折騰還是要嫁人的,李清照也遵循父親的意思,下嫁給了太學生趙明誠為妻,趙明誠也是官宦世家子弟,他的境遇和才華都和李清照十分類似,兩人不僅僅是思想價值觀一致,就連愛好都是一致,兩人都喜歡古文碑,所以李清照的第一段婚姻是幸福而甜蜜的。

    據說,趙明誠每次回家和李清照相聚的時候,他都會把身上的一些衣服和貴重物品給當掉,然後去買點糕點水果,再弄一些古代的碑文回家。

    夫妻倆就依偎在一起探討古碑文上面的文字和精神,兩人經常一探討就是很晚,後來時間太晚了,兩人才無奈臥床而眠。

    李清照的父母和趙明誠的父母對這對子女的婚配很是滿意,李清照在婆家的日子也是十分的幸福,婆婆雖然是朝廷命婦,不過開明大度的婆婆並不反對兒媳婦搞文學。

    整個趙府規模和傢俱設施根本上不了檯面,唯一有檯面的就是趙府的藏書閣,這裡成了李清照每日必來的地方,也成了夫妻倆幸福的源泉。

    不過老天爺有時候就是會給幸福的人開一些玩笑,李清照的父親因為是蘇軾的弟子,並且還多次贊成司馬光等元祐派的言論,在蔡京掌權之後,李清照的父親就被定為元祐派,並且還多方的打擊。

    說到這裡可能大家不知道元祐派是什麼,當時王安石的改革變法派成為新派,而司馬光為首的守舊派就被稱為舊派,同時也是元祐派。

    元祐派執政的時間較長,後來王安石去世後,到了宋徽宗時代,京城混子蔡京入朝為官,還成為了新派的首領,宋徽宗是贊成新派的,於是蔡京得到了重用,蔡京為了壓制元祐派,就下令元祐派的官員是不可以在京城中當官,必須外調。

    其實元祐派的很多想法是切合實際的,而新派的一些想法是不切合實際的,兩者相互聯絡才是最佳的政治措施,很多人都知道這一點,但是沒辦法蔡京整頓元祐派本來就動機不純。

    而李清照父親就被定義為元祐派,於是他父親就被罷官,並讓他去當京東路刑獄任職,這其實就屬於流放型別的貶謫,而李清照知道父親被誣陷之後,也是十分的氣憤。

    於是李清照直接寫詩挽救父親,不過在統治階層需要的面前,一切的掙扎只是加劇結果的產生,李清照父親沒救成功,反而把自己給搭進去了。

    蔡京開始示意手下整一下這個李清照,其實也因為李清照在汴京名氣太大了,相當於是一個公眾人物,因為李清照救父的言論,搞得汴京城很多人都知道朝廷蔡京為首的新派是無中生有。

    在這種情況下,於是紛紛譴責朝廷和新派,李清照這一招就是典型的社會輿論壓力,不過同樣的新派根本不會在意你怎麼挑撥社會輿論。

    新派頃刻之間就撰寫好了另外一個針對元祐派的政治措施,所有官員不得與元祐派子女通婚,於是李清照反而被陷入了被動。

    而趙家也被朝廷新黨逼的,趙家無奈找到李清照,給她說讓李清照和趙明誠先分開一段時間,趙家也是喜歡李清照的,並沒有直接讓趙明誠休掉李清照,趙明誠在知道這事後堅決表示只認李清照作為自己的妻子。

    為了避難,李清照沒辦法繼續住在趙家,最開始住在汴京的某個民居里,每天婆婆會偷偷的給李清照送些吃的穿的和銀兩,而趙明誠也經常來找李清照。

    後來李清照知道如此下去,必定會影響丈夫趙明誠的仕途,於是李清照就是下了決定,自己去尋找家人,等風波過了再回來當趙明誠媳婦。

    夫妻倆無奈兩眼抹淚的離別,趙明誠也不顧朝廷新派的監督,執意的送李清照出城十幾裡才依依不捨的離開。望著李清照孤單的背影,趙明誠心裡很不是滋味。

    後來蔡京被罷相了,原來的那些政治措施也失效了,李清照一家算是平反了。

    李清照也時隔數年終於可以回京見到自己的丈夫,李清照把這些年寫給丈夫思念的詩詞都給丈夫看,她多想寄過來,但是害怕會影響趙明誠。

    不過李清照一家獲得赦免,趙明誠一家卻又陷入絕境,因為趙挺之被蔡京誣陷,於是趙家無奈搬出京師,這時候李清照義無反顧的隨著丈夫離去,她不想再離開丈夫。

    於是李清照和趙明誠來到了老家青州,開始了夫妻倆的隱居生活,在青州沒有了官場的鬥爭和政治的波折,夫妻倆就把目前的住所命名為歸來堂,而李清照就是歸來堂的易安居士。

    也就是因此開始,夫妻倆開始追尋自己人生理想,收集天下的珍稀古籍金石文物。

    因為趙明誠和李清照在文學上的突出貢獻,夫妻倆認識的文人和官員十分的多,許多朋友甚至無償的把自己的一些珍惜古籍給夫妻倆收藏。

    而趙明誠也是北宋出名的大畫家,在李清照三十多歲的時候,趙明誠親自給妻子題詞和畫像。

    李清照在隨著丈夫隱居的時間裡,成了他最可靠的賢內助,丈夫想完成《金石錄》這個作品,不過後來因為一些原因,金石錄的後序卻一直沒有完畢。

    後來靖康之變的發生,整個北宋陷入了波動,而李清照和丈夫也受到戰爭的影響,趙明誠的母親去世,趙明誠要南下奔喪,而李清照卻還留在北方,後來兩人就分散了。

    在兵荒馬亂之中,李清照依舊擔憂丈夫的安危,而也是在這兵荒馬亂之中,李清照的詩詞寫作昇華到另一個境界,她的作品再也不是婉約細膩,反而是一種女子對於國破家亡的無奈和悲酸。

  • 2 # 沐心語

    歷經北宋、南宋變遷的李清照,

    人生並不一帆風順。

    關於李清照的生平,以及為什麼是她成為千古第一才女,

    可以看下我寫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意思表達了作者的什麼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