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永遠美好084
-
2 # 使用者何生華
學到做人做事的根本,學到他追求科學的態度和頑強而執著的精神,一個人能夠獲得共和國勳章,這個容易是袁隆平老人的應得榮譽,他一次又一次的把自己植根於田野裡,先是雜交水稻使他忘乎所以,顧不上獲獎的旅程,還是,不忘他的夢境,他的高杆水稻又使得這位科學家陶醉在高杆水稻的豐收的喜悅裡。袁隆平一輩子都在和田野打交道,從他不服老還在田野勞動,觀察與試驗,他是老吾老,吾省三日而吾老,仍執著于田野,是否離開田野就無法生存一樣,勤奮于田野的創造之中,他又給海水稻定了個指標,到不了千金,就算我沒有這個本事,九十歲了,還這樣雄心勃勃,難道這位老人還不值得我們學習嗎?
-
3 # 異城
我覺著他老人家就是大愛吧,我敬愛的老科骨!
袁隆平院士的愛是大愛,他有對土地的愛,對水稻等作物的愛,更有對地球上幾十億人的愛。
袁隆平院士多麼簡樸我並不想鼓勵宣傳,因為科學家,尤其大愛大成的科學家應該收到獎賞的,這樣可以鼓勵後來者,更是公理。透過報道,他收到一定獎賞了,但並不奢侈,更不張揚,這是為什麼?細思以後,才覺察,袁老沒時間高調,更不會覺著那是享受,也沒時間解釋。他有他的追求,一生不變,你給他多少千,萬,億等等,他還是他,表面看他有的是機會奢華享受,一般老百姓會趨之若鶩,但他不會為了享受而離開他的實驗田實驗室和拼搏團隊的,這個有些細心的我們看到了。
我們真的不能用收入多少把這種老科骨看扁了哪怕一點點!
有他們在,我們的明天更實在,更踏實!!
-
4 # 紅9九
從袁身上沒學什麼,根本沒見過,但透過報道知道了很多,讓人耳目一新。過去一直認為水稻是個很難種的東西,需要大量淡水澆灌,但透過袁隆平的改造,什麼地方都能種了,新疆沙漠,海水,尼泊爾高原地區,非洲馬拉加西,阿拉伯半島的迪拜……我知道的只這些,但作為國際袁還不僅僅是這幾個地方。看過袁先進事蹟的報道,可以說滿眼都是袁氏水稻,地球無處不水稻,而且區別於其它水稻,袁氏稻下能乘涼,全世界都種,全世界都可以去乘涼,那叫一個舒坦,全世界人民都在享受袁給的幸福,即能吃飽,又可乘涼,中國一個人的能力就可以養活一個世界。
回覆列表
袁隆平遇到了好時代,在鄧小平理論的指導下,讓中國這個14億人口的大國,人人吃飽了飯;鄧小平遇到了袁隆平這樣的偉大的農業科學家,把鄧小平理論發揚光大,“手中有糧,心裡不慌”,華人在不愁吃的情況下,安心理得發展經濟建設,把鄧小平理論“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推向高潮!!鄧小平袁隆平兩個偉人成就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繁榮昌盛!願袁隆平老人福如東海長流水,壽比南山不老松!!鄧小平理論永放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