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聖劍17
-
2 # 航小北的日常科普
這個問題實際上很有意思,我可以嘗試回答一下。
所謂的“鹼”一般指一類物質,嚴格意義上指的是帶有氫氧根的鹼性化合物,與之對應的有“鹽”和“酸”,但是諸如純鹼之類的物質本質是“鹽”,但是因為歷史原因,我們也認為它是一種“鹼”。
我們常見的鹼包括小蘇打【如下圖所示的食用鹼就是小蘇打】、石灰、燒鹼等等,這些物質在人們的生活、生產過程中別提有多重要了。
而人類使用鹼性物質的歷史那可以說是非常長了。比如說最基礎的建築材料:石灰,這種物質的使用歷史甚至於可以追溯到人類有文字記載之前。比如說有考古發現在公元前8000年的加傑努(土耳其),人們就開始把石灰和沙子混合在一起搭建曬臺。如下圖所示,就是歷史畫作中人們在調製石灰。
至於說人類是怎麼發現石灰可以這麼用的,可能是人們偶然把石灰石(CaCO3)放在火邊烤時候居然發現石灰石會分解(產物是CaO),然後分解的產物遇到水之後就會變軟(變成泥狀的Ca(OH)2),並且一段時間之後泥狀的物質還會變硬。如下圖所示,就是石灰的迴圈。
這種獨特的性質讓石灰可以變成非常好的粘合劑,用在建築上簡直正合適,因為你可以把這種粘合劑輕鬆放在石頭縫之間,然後等到粘合劑乾燥之後就變成堅固的圍牆了。
所以人類使用“鹼”的歷史非常長,但是人們真正意識到這些鹼性物質有一些共同點的時間卻是在近現代。17世紀後期,英國化學家波義耳給酸跟鹼下了如下的定義:
凡是有酸味,水溶液能溶解某些金屬,與鹼接觸會失去原有的特性,能使藍色石蕊試紙變紅的物質,叫作酸;凡水溶液有苦澀味、滑膩感,與酸接觸後失去原有的特性,能使紅色石蕊試紙變藍的物質,叫作鹼。如下圖所示,就是初中大家就已經接觸到地pH試紙,這是我們驗證一種物質到底是酸性物質和鹼性物質最直觀的一種方法。
後來這樣的概念不斷變化,形成了現在的諸如基於電離的酸鹼分類法、基於質子的酸鹼分類法和基於電子的酸鹼分類法等等。
總之,人類一開始發現鹼、並且開始使用鹼是出於偶然,隨著科技的發展,人類才開始認真地研究“鹼”是什麼。 -
3 # 裸猿的故事
酸鹼鹽的識別
圖示:每一個味蕾都具有五種味覺感受器,用於感受酸甜苦鹹鮮,曾經傳說的味覺地圖是錯誤的,舌頭的不同部位都能感受五種味覺,差異極小,幾乎不可能分辨。
最基礎而常見的酸和鹽靠舌頭嘗就能感知到,自從動物離開海洋,就踏上了一條需要尋找食鹽才能生存的道路,人類也同樣如此。
圖示:阿爾卑斯高山山羊為了吃鹽,登上義大利一座近乎九十度的大壩,如履平地,讓人歎為觀止。
不知道山羊的舌頭是如何感知鹽的,但我們的舌頭為了感知鹽的存在,專門演化出了鹹味這種味覺,鹹就代表著鹽。
圖示:來一張近景,看看這種匪夷所思的動物。修建大壩的某些石頭含鹽量較高,鹽分會慢慢地滲出並在石頭表面結晶
而我們吃水果的歷史則賦予我們感知甜、酸和苦的能力,未成熟的果子常常即酸又苦,而等果實成熟後,則轉變為酸甜或純甜。當人類學會發酵後,我們得到了醋,這是一種常用的酸,此外如檸檬這類酸得過分的水果,能告訴人類什麼是酸。
那麼,鹼有味道嗎?
鹼的確有味道,通常是苦味,這對人類認識鹼或鹼性物質大有幫助。
不過更重要的是,古人發現酸可以透過鹼來中和!
中和酸的物質,就是古人認知中的鹼文字記錄表明,古羅馬人可能是最先明確意識到鹼的存在的文明,他們意識到自然界中存在一種可以與酸中和的物質,於是它被命名為鹼,鹼的發現很符合古羅馬人的平衡與和諧的宇宙觀。不過他們最初發現的鹼來自草木灰,古羅馬人還發現草木灰與脂肪混合後可以得到一種洗滌劑,這就是化學中所言的皂化反應,但那時候他們並不明白真正的道理,只是經驗。
而幾乎所有古文明對鹼的最初認識大多都是這種型別的鹼,實際上它們都不是真正的鹼,只是具有鹼性的鹽,中國廚房中常見的鹼面(蘇打,碳酸鈉),它被用來調和發酵後的面中的酸味!大概因為大自然中缺乏真正的鹼,才讓人類在很久以後才搞明白鹼和鹼性鹽的差異。
所以古人對鹼的基礎認識都建立在這個事實上——能夠調和酸的物質就算是鹼。
另外,必須指出,華人還發現用草木灰和麵之後,能夠極大地增強面的延展性,由此創造出中國特色的——拉麵(該詞的最先使用據說是日本,最初的名字叫中華面),現在的拉麵,一些地方繼續使用傳統草木灰(蓬灰),而另一些地方則開始直接使用碳酸鉀,這是製造拉麵的傳統辦法。
化學誕生後,酸鹼鹽開始得到清楚的界定。酸+鹼 = 鹽,這樣的反應常被稱為酸鹼中和反應
這就是經典化學中對鹼和鹼性鹽的區分。
如果是弱酸+強鹼 = (鹼性)鹽,而古人說的鹼,大多屬於此種情況,它們也是生活中常用的鹼,這些鹼大多屬於鹼性鹽的範疇而不是真正的鹼,如碳酸鈉(蘇打)和碳酸鉀(蓬灰中真正起作用的物質)等。
生活中最常見的真正的鹼是熟石灰(生石灰+水會放出極大熱量,因此才有了生熟的石灰稱呼),它的確是貨真價實的鹼,氫氧化鈣,但它在空氣中會和二氧化碳結合,慢慢變成碳酸鈣,成為一種強鹼弱酸鹽。透過煅燒常見的碳酸鈣,可以製造出生石灰。與鹼性鹽相反,也存在各種強酸弱鹼鹽,如硫酸銨等,它們會讓溶液呈酸性。對於酸性和鹼性的精確識別,是因為化學家找到了酸鹼指示劑。
但在最新的化學概念中,凡是能吸收氫離子就是鹼,凡是能釋放氫離子的就是酸,因此說鹼性鹽就是鹼,其實也並不算是錯誤。
探根尋微,幫您瞭解基礎科學概念
回覆列表
哈哈!海鹹河淡!從鹹的基礎上可以看見的固體存在,就是鹼了!可以說我們的民族發現了,鹽性物質的礦物性存在。這種鹹類物質的礦物性存在,就是鹽鹼。或者體現於具有結晶狀態水煮沸後的存在。當然了!大面積的板結土地,黃河流域大面積的農田。這些都在人們的品嚐。類似於鹹,有區別與鹹的物質存在。
喜歡你的問題刁鑽吉祥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