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知道唐朝的詩歌是最具代表性的古代詩歌,但我們現在的人往往只是記住了那些精美的詩句,只是感嘆唐朝詩人們非凡的才華和創造力,然而我覺得我們讀唐詩的意義應當不僅僅侷限於此,更應該去理會詩人們寫這些詩所賦予的精神意義,唐詩不僅僅體現了唐人具有高超的藝術天賦,更體現了在國家強盛的唐朝,唐人奮發向上積極進取精神境界和超凡的獨立人格魅力,這才是我們現代人更應該去學習並繼續傳承下去的! 唐代詩歌沾溉後人實多.論者謂詩就是人心的甦醒,是離我們心靈本身最近的事情,是從平庸、浮華與困頓中,醒過來見到自己的真身。讀詩讀到會心,又恍然好像古人是我們的夢中人,我們是古人的前世今身。讀唐詩最能讀到人心:讀我們的夢中人--古人,古人的前世今生--我們. 唐代是中國詩歌最光輝時期.評述唐代的詩,一般都按它發展的情況分類初唐(618—712),盛唐(713—765),中唐(766—846),晚唐(847—906)四個時期. 唐朝建立不久,因為軍事力量強大,政治統一,經濟發展迅速,文化日益提高,各方面都顯出一片繁榮景象 .人民富有積極奮發情緒,要求擺脫一些社會制度的束縛追求新的健康的生活. 唐詩幾乎為所有的景色都題寫了絕妙的解說,像李白登黃顴樓說的,眼前有景題不得,崔顥有詩在上頭。影響了我們的創作情緒。 連人的情感也每每陷在唐詩的情臼中,唐詩常常侵入人的潛意識。過年過節時,“每逢佳節倍思親”,想念故鄉親人時恨不得“只願化作身千億,散上峰頭望故鄉”。 唐詩記述了幾乎所有的軍國大事,描寫的物件上到帝王將相,才子佳人,下有耕夫走卒,市井遊俠,留下一幅幅豐富多彩的社會畫面,唐詩就是一部唐朝的詩史。 唐詩不僅是文學藝術,而是一種文化,一種唐朝人的生存形態,一種激勵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的博大精神,唐詩的魅力無窮,原因何在,古往今來,專家學者有許多專著在探討,在解讀.唐詩的魅力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以下幾點:詩中有畫,詩中有情,詩中有史,詩中有魂。 唐代是中國詩歌發展的黃金時代。強大的國力、兼收幷蓄的文化精神與豐厚的文化積累,為唐詩的繁榮準備了充足的條件。眾多偉大、傑出的詩人把中國詩歌藝術的發展推向高峰。韓愈、孟郊和他們周圍的一些詩人,在盛唐詩歌那樣高的成就面前,另尋新路。他們追求怪奇的美,重主觀,常常打破律體約束,以散文句式入詩。在這一派的詩人裡,李賀是一位靈心善感、只活了27歲的天才詩人。在他的詩裡,充滿青春樂趣的五彩繽紛的世界,以及人生寥落的悲哀,與過早到來的遲暮之感交織在一起。他的詩,想像怪奇而豐富,意象色彩斑斕,而且組合密集。在這個詩派裡,他的詩有著特別鮮明的風格特徵。這時的另一個詩派,以白居易、元稹為主。他們主張詩應有為而發,應有益於政教之用。白居易提出“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元、白都寫有新題樂府,表示了對於國家的關心、對於黑暗現象的抨擊和對於生民疾苦的同情。 晚唐詩歌又一變。中唐的那種改革銳氣消失了,詩人們走向自我。這時出現了大量寫得非常好的詠史詩,杜牧、許渾是代表。杜牧是寫詠史詩的大手筆,對於歷史的思索其實是對於現實的感慨,歷史感和現實感在流麗自然的形象和感慨蒼茫的嘆息中融為一體,《江南春》都是詠史佳作。晚唐藝術成就最高的一位詩人是李商隱。唐詩的發展,到盛唐的意境創造,達到了意象玲瓏、無跡可尋的純美境界,是一個高峰。杜甫由寫實而走向集大成,是又一個高峰。 唐詩的題材非常廣泛。有是從側面反映當時社會的階級狀況和階級矛盾,揭露了封建社會的黑暗;有的歌頌正義戰爭,抒發愛國思想;有的描繪祖國河山的秀麗多嬌;此外,還有抒寫個人抱負和遭遇的,有表達兒女愛慕之情的,有訴說朋友交情、人生悲歡的等等。總之從自然現象、政治動態、勞動生活、社會風習,直到個人感受,都逃不過詩人敏銳的目光,成為他們寫作是題材。在創作方法上,既有現實主義的流派,也有浪漫主義的流派,而許多偉大的作品,則又是這兩種創作方法相結合的典範,形成了中國古典詩歌的優秀傳統。 唐詩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唐代的古體詩,基本上有五言和七言兩種。近體詩也有兩種,一種叫做絕句,一種叫做律詩。絕句和律詩又各有五言和七言之不同。所以唐詩的基本形式基本上有這樣六種:五言古體詩,七言古體詩,五言絕句,七言絕句,五言律詩,七言律詩。 唐詩的文學成就在於以下幾點: 一、詩歌數量達到了5萬首,超出各代詩歌總合的兩三倍。 二、詩歌質量較高。 三、唐詩的題材和意境也幾乎無所不包,修辭手段的運用已達到爐火純青的程度。這對於想要另闢新境的宋代詩人來說無疑是巨大的壓力。王安石曾說:“世 間好語言,已被老杜道盡。世間俗語言,已被樂天道盡。” 唐詩的風格多種多樣,有的偏於豪放,有的偏於深沉,有的偏於平易,有的偏於險怪。但不可否認,唐詩確有一種區別於其他時代詩歌的總體風貌。唐詩之時代風貌在於氣象的恢宏、神韻的超逸、意境的深遠、性情的天真、格調的高雅、語言的新鮮,以及由這些方面共同形成的健康的美、內在的美、靈動的美,這是一種新的富有時代特色的美感。因而唐詩的影響深遠而又廣泛,可以說後代沒有哪一位詩人不讀唐詩的。 選本眾多,流傳至今。 我們當代的中學生們也非常喜歡品讀唐詩,對於唐詩,大家有著濃厚的興趣與感情。因為品讀唐詩,我們就進入了詩人的世界,體驗詩人的情懷,觸控詩人的心靈。同時,也增加了我們的知識,比如白居易的〈賣炭翁〉不僅揭露統治階層對百姓的掠奪,還生動記述了唐朝時市場交易的場景: “一車炭,千餘斤,半匹紅紗一丈綾,糸向牛頭充炭值,”〈新豐折臂翁〉描寫了一個退伍軍人的一生,老人因征戰傷了一條臂,反而慶幸“且喜老身今獨在,不然當時瀘水頭,身死魂飛骨不收。”讀來叫心酸落淚。 唐詩在鄰國日本、北韓半島和越南也得到許多知音,許多唐人的詩集很早傳到了這些地方,成為當地人學習的範本。唐詩也被翻譯成多種語文流傳到世界各地,歐洲著名的作曲家馬勒(Gustav Mahler)所作的《大地之歌》,就是讀了唐詩的一個選譯本之後,受到啟發,得到靈感而寫成的。 唐詩是中華文化的瑰寶,千年以來,傳誦不已,代代承傳,它不僅被文人傳唱,供在文學藝術的殿堂上,也豐富了老百姓的生活,至今仍然鮮活而生機盎然。 唐詩對我們每個人都有著或深或淺的影響,學習唐詩也在我們中國的學生之間如火如荼的展開著。
我們都知道唐朝的詩歌是最具代表性的古代詩歌,但我們現在的人往往只是記住了那些精美的詩句,只是感嘆唐朝詩人們非凡的才華和創造力,然而我覺得我們讀唐詩的意義應當不僅僅侷限於此,更應該去理會詩人們寫這些詩所賦予的精神意義,唐詩不僅僅體現了唐人具有高超的藝術天賦,更體現了在國家強盛的唐朝,唐人奮發向上積極進取精神境界和超凡的獨立人格魅力,這才是我們現代人更應該去學習並繼續傳承下去的! 唐代詩歌沾溉後人實多.論者謂詩就是人心的甦醒,是離我們心靈本身最近的事情,是從平庸、浮華與困頓中,醒過來見到自己的真身。讀詩讀到會心,又恍然好像古人是我們的夢中人,我們是古人的前世今身。讀唐詩最能讀到人心:讀我們的夢中人--古人,古人的前世今生--我們. 唐代是中國詩歌最光輝時期.評述唐代的詩,一般都按它發展的情況分類初唐(618—712),盛唐(713—765),中唐(766—846),晚唐(847—906)四個時期. 唐朝建立不久,因為軍事力量強大,政治統一,經濟發展迅速,文化日益提高,各方面都顯出一片繁榮景象 .人民富有積極奮發情緒,要求擺脫一些社會制度的束縛追求新的健康的生活. 唐詩幾乎為所有的景色都題寫了絕妙的解說,像李白登黃顴樓說的,眼前有景題不得,崔顥有詩在上頭。影響了我們的創作情緒。 連人的情感也每每陷在唐詩的情臼中,唐詩常常侵入人的潛意識。過年過節時,“每逢佳節倍思親”,想念故鄉親人時恨不得“只願化作身千億,散上峰頭望故鄉”。 唐詩記述了幾乎所有的軍國大事,描寫的物件上到帝王將相,才子佳人,下有耕夫走卒,市井遊俠,留下一幅幅豐富多彩的社會畫面,唐詩就是一部唐朝的詩史。 唐詩不僅是文學藝術,而是一種文化,一種唐朝人的生存形態,一種激勵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的博大精神,唐詩的魅力無窮,原因何在,古往今來,專家學者有許多專著在探討,在解讀.唐詩的魅力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以下幾點:詩中有畫,詩中有情,詩中有史,詩中有魂。 唐代是中國詩歌發展的黃金時代。強大的國力、兼收幷蓄的文化精神與豐厚的文化積累,為唐詩的繁榮準備了充足的條件。眾多偉大、傑出的詩人把中國詩歌藝術的發展推向高峰。韓愈、孟郊和他們周圍的一些詩人,在盛唐詩歌那樣高的成就面前,另尋新路。他們追求怪奇的美,重主觀,常常打破律體約束,以散文句式入詩。在這一派的詩人裡,李賀是一位靈心善感、只活了27歲的天才詩人。在他的詩裡,充滿青春樂趣的五彩繽紛的世界,以及人生寥落的悲哀,與過早到來的遲暮之感交織在一起。他的詩,想像怪奇而豐富,意象色彩斑斕,而且組合密集。在這個詩派裡,他的詩有著特別鮮明的風格特徵。這時的另一個詩派,以白居易、元稹為主。他們主張詩應有為而發,應有益於政教之用。白居易提出“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元、白都寫有新題樂府,表示了對於國家的關心、對於黑暗現象的抨擊和對於生民疾苦的同情。 晚唐詩歌又一變。中唐的那種改革銳氣消失了,詩人們走向自我。這時出現了大量寫得非常好的詠史詩,杜牧、許渾是代表。杜牧是寫詠史詩的大手筆,對於歷史的思索其實是對於現實的感慨,歷史感和現實感在流麗自然的形象和感慨蒼茫的嘆息中融為一體,《江南春》都是詠史佳作。晚唐藝術成就最高的一位詩人是李商隱。唐詩的發展,到盛唐的意境創造,達到了意象玲瓏、無跡可尋的純美境界,是一個高峰。杜甫由寫實而走向集大成,是又一個高峰。 唐詩的題材非常廣泛。有是從側面反映當時社會的階級狀況和階級矛盾,揭露了封建社會的黑暗;有的歌頌正義戰爭,抒發愛國思想;有的描繪祖國河山的秀麗多嬌;此外,還有抒寫個人抱負和遭遇的,有表達兒女愛慕之情的,有訴說朋友交情、人生悲歡的等等。總之從自然現象、政治動態、勞動生活、社會風習,直到個人感受,都逃不過詩人敏銳的目光,成為他們寫作是題材。在創作方法上,既有現實主義的流派,也有浪漫主義的流派,而許多偉大的作品,則又是這兩種創作方法相結合的典範,形成了中國古典詩歌的優秀傳統。 唐詩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唐代的古體詩,基本上有五言和七言兩種。近體詩也有兩種,一種叫做絕句,一種叫做律詩。絕句和律詩又各有五言和七言之不同。所以唐詩的基本形式基本上有這樣六種:五言古體詩,七言古體詩,五言絕句,七言絕句,五言律詩,七言律詩。 唐詩的文學成就在於以下幾點: 一、詩歌數量達到了5萬首,超出各代詩歌總合的兩三倍。 二、詩歌質量較高。 三、唐詩的題材和意境也幾乎無所不包,修辭手段的運用已達到爐火純青的程度。這對於想要另闢新境的宋代詩人來說無疑是巨大的壓力。王安石曾說:“世 間好語言,已被老杜道盡。世間俗語言,已被樂天道盡。” 唐詩的風格多種多樣,有的偏於豪放,有的偏於深沉,有的偏於平易,有的偏於險怪。但不可否認,唐詩確有一種區別於其他時代詩歌的總體風貌。唐詩之時代風貌在於氣象的恢宏、神韻的超逸、意境的深遠、性情的天真、格調的高雅、語言的新鮮,以及由這些方面共同形成的健康的美、內在的美、靈動的美,這是一種新的富有時代特色的美感。因而唐詩的影響深遠而又廣泛,可以說後代沒有哪一位詩人不讀唐詩的。 選本眾多,流傳至今。 我們當代的中學生們也非常喜歡品讀唐詩,對於唐詩,大家有著濃厚的興趣與感情。因為品讀唐詩,我們就進入了詩人的世界,體驗詩人的情懷,觸控詩人的心靈。同時,也增加了我們的知識,比如白居易的〈賣炭翁〉不僅揭露統治階層對百姓的掠奪,還生動記述了唐朝時市場交易的場景: “一車炭,千餘斤,半匹紅紗一丈綾,糸向牛頭充炭值,”〈新豐折臂翁〉描寫了一個退伍軍人的一生,老人因征戰傷了一條臂,反而慶幸“且喜老身今獨在,不然當時瀘水頭,身死魂飛骨不收。”讀來叫心酸落淚。 唐詩在鄰國日本、北韓半島和越南也得到許多知音,許多唐人的詩集很早傳到了這些地方,成為當地人學習的範本。唐詩也被翻譯成多種語文流傳到世界各地,歐洲著名的作曲家馬勒(Gustav Mahler)所作的《大地之歌》,就是讀了唐詩的一個選譯本之後,受到啟發,得到靈感而寫成的。 唐詩是中華文化的瑰寶,千年以來,傳誦不已,代代承傳,它不僅被文人傳唱,供在文學藝術的殿堂上,也豐富了老百姓的生活,至今仍然鮮活而生機盎然。 唐詩對我們每個人都有著或深或淺的影響,學習唐詩也在我們中國的學生之間如火如荼的展開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