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馬金駒
-
2 # 軍機處留級大學士
在蘇聯共產主義的較低階段,生產力還沒有充分發展到能夠滿足人民所有的物質和文化需要,但是這個較低階段的全部目的和宗旨是發展生產力,使這些需要能夠儘早得到滿足。正是由於這些原因,工人們根據他們的勞動得到獎勵。生產力不足以滿足所有需求,因此共產主義的高階階段不得不推遲,直到這種變化。
根據人們所做的工作來獎勵他們的制度非常善於鼓勵人們努力工作,他們對工作的態度已經被多年在資本主義制度下的工作弄得傷痕累累,他們認為工作只不過是苦差事,而不是生活的主要需求。
蘇聯公民有受教育的權利。這項權利透過普及義務初等教育得到保障;透過7年級以下的免費教育,透過高等教育機構學業優秀學生的國家津貼制度;透過在學校用母語授課,由工廠、國營農場、多邊貿易體系和集體農場的組織為勞動人民提供免費職業、技術和農藝培訓。 但是,如何才能達到高水平的生產力,當達到這一水平時,如何才能保持它呢?顯然,一個生產力高的社會必須配備所有最新的技術。但是為了獲得這種技術並有效地使用它,受過教育的人口是必要的。
文盲必須消除,成千上萬的蘇聯專家必須接受培訓。 在這項事業開始時,任務是巨大的,解決它的力量是極其微弱的,教育是一個關鍵因素。 從俄羅斯帝國的廢墟中建設一個現代、工業和社會主義社會的任務已經以殘酷無情的方式——以人類的代價向前推進。但是,無情的決心本身是不夠的,為了像五年計劃這樣的專案的成功,蘇聯當局不僅依賴於人力和經濟資源的聚集,還依賴於教育發展。必須有一支由工程師、科學家、各種技術人員組成的新力量……任何可能的人才來源都不能被忽視,滿足這些需求的唯一途徑就是快速發展有計劃的大眾教育體系。
在沙皇俄國,大眾教育既不必要也不可取,因為資本主義發展遲緩,不需要有文化的工人階級,教育給人民帶來沙皇俄國永遠無法滿足的對更好生活的期望。結果是沙皇俄國73%的人口(不包括9歲以下的兒童)是文盲,只有四分之一的孩子上過學。
相比之下,在蘇維埃俄羅斯,除了教育人們提高生產力之外,蘇維埃教育還必須讓他們成為共產主義社會的好公民,鼓勵他們放棄對工作和財產的態度。例如,資本主義已經培養了這些態度,而許多老一輩人仍然堅持這些態度。蘇聯的教育不僅被設計成一臺培養科學家、工程師和技術人員的機器,而且被設計成一種大眾教育的工具,年輕一代不僅可以從中獲得正式的學習,還可以獲得他們的社會、道德和政治思想。
因此,教育問題對於蘇聯共產主義的生存及其向更高階段的發展至關重要。正如列寧所說:"沒有教育就沒有知識,沒有知識就沒有共產主義." 這就是為什麼在前兩個五年計劃期間,當蘇聯人民竭力確保他們的工業生產能力趕上最先進的帝國主義國家時,因為他們知道如果他們不成功,蘇聯的工人階級國家權力將被帝國主義軍事幹預所消滅,但是巨大的資源卻被投入教育——成人和兒童的教育。
在1917年到1937年間,4000萬成年人接受了閱讀教育!接受全日制教育的兒童和學生人數從1914年的800萬增加到1938-1939年的4700萬。中學入學率從1914年的不到100萬上升到1938-1939年的1200多萬。大學生人數從1914年的112000人增加到1938-1939年的601000人,蘇聯在20年內修建的學校比沙皇獨裁政權在200年內修建的學校還要多。
但是除了在學校提供教育,蘇聯還為在職人員組織教育。 廣泛的課程體系和學習圈提供了廣泛的教育設施,使他們能夠精通自己特定的行業或專業。 一個直接附屬於工廠的職業培訓學校系統在蘇聯已經運作了多年。在這些學校裡,來自所有行業和運輸服務部門的高技能工人都接受免費培訓。這些學校的學生獲得與中學同等的普通教育,並在合格教師的監督下,學習精通他們選擇的行業…
職業培訓學校自成立以來,已經向蘇聯提供了大約200萬名各行各業的熟練工人。他們的許多畢業生後來發展成為熟練技工,創造了傑出的勞動生產率記錄。 除了中等教育之外,還為工人提供了大量兼職(主要是函授課程)攻讀大學學位的機會,但這些機會與學生經常被邀請參加特別研討會或活動的大學密切相關,就像今天的開放大學一樣。1959年,兼職學生佔總數的45%。
儘管如此,提供教育是一回事,但教育質量如何呢?是否僅限於讓工人閱讀操作機器的說明,並有足夠的算術來充分測量材料?還是教育的目的是讓工人真正瞭解自然和社會?是對大量明顯不相關的事實進行壓迫性的死記硬背學習,還是在面對世界呈現給人類的複雜情況時獲得真正的能力?
回覆列表
1978年,從鐵道部,設計院,分配我站的一名,60多歲的,總工程師,前蘇聯莫斯科,鐵道學院畢業生,講話舉止,確實優雅,給我們上課,講起他在蘇聯鐵道學院學習時,蘇聯專家,只是把題目稍稍一講,就離開了,一上午,可這一整天,就靠自己的學習和努力了,就即便不懂的,也不敢輕易的亂問,否則是要挨k的,這位高階工程師,叫譚寓生;大概90年左右,又調回鐵道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