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hupui20650

    不少人都認為母豬在斷奶前需要減料,理由有二:①減料可以防止母豬斷奶後脹乳,避免引起乳房炎;②斷奶前幾天給母豬減料,可以減少母豬的泌乳量,仔豬因此吮乳不夠,強烈的飢餓感迫使它們多采食乳豬料,這樣能夠減少斷奶後的應激。這種想法確實有一定的道理,但事實並非如此,這是因為:①母豬泌乳是對仔豬吮乳刺激所做產生的反應,如果仔豬斷奶,母豬乳房缺乏仔豬吮乳刺激,自然會很快停止泌乳;②母豬剛斷奶時,即使乳腺組織裡蓄積著大量乳汁,由於生理上的負反饋機制,抑制催乳素的釋放,停止泌乳,母豬的乳房很快就回乳,;③母豬斷奶前控料,對於促進仔豬採食沒有實際意義,因為母豬的泌乳能力早就在哺乳期第21天已經開始下降,斷奶前幾天根本無法滿足仔豬的營養需要,仔豬可能對奶水有一定的依賴性,但是飢餓迫使它們必須透過採食飼料來補充營養;④母豬的泌乳量不可能在幾天之內由於限飼而大幅下降,因為只要有仔豬的吮乳刺激存在(而且較大日齡的仔豬對乳房拱得更有力),母豬即使外來營養來源減少,也會臨時動用自身的體膘,儘量給仔豬提供乳汁,因此,泌乳量並不可能在短期內減少;⑤斷奶母豬患乳房炎的可能性很少,因為在斷奶的當天可以適當減料,同時,由於仔豬的吮乳刺激不復存在,斷奶母豬又有並欄應激,泌乳很快就會減少、停止,剩餘的乳汁可以被母豬機體慢慢吸收,這樣,沒有持續的脹乳,就不可能發生乳房炎。其實,母豬斷奶前減料也有益處,確實可以減少仔豬斷奶後的營養應激,但是操作起來比較麻煩。因為一方面要給母豬減料,另一方面還要定期把母仔隔離,人為地減少仔豬吮乳的次數,迫使仔豬多采食飼料,而母豬也不會脹乳。分娩舍的日常工作本來很繁瑣,飼養員每天要專門花費時間去定期隔離母仔,即指定時間把母仔隔離,又指定時間把母仔合群,這樣做操作難度較大。

  • 2 # 指尖時

    ① 飼料過渡 仔豬斷奶後,要保持原來的飼料2周內不變,並新增適當的抗菌素、維生素和氨基酸,以減輕應激。2周之後逐漸過渡到保育仔豬料,保育仔豬配合料要求含有優質蛋白、高能量和含有豐富的維生素、礦物質,且易於消化。

    ② 飼養制度過渡 仔豬斷奶後2周內,飼餵次數不變(5-6次),2周後逐漸減少飼餵次數(4-5次)。1周之內控制採食,每次飼餵量不宜過多,以七八分飽為宜,以防止仔豬拉稀,1周以後逐漸增加飼餵量。

    (2)保育仔豬的管理

    ① 環境過渡 仔豬斷奶的最初幾天,常表現出精神不安、鳴叫、尋找母豬。為了減輕仔豬的不安,最好採取趕母留仔的方法,將仔豬留在原圈內1周,1周後原窩轉入保育舍。

    ② 細心調教 仔豬轉入保育舍後,要及時進行調教,逐漸養成在固定位置排便、睡覺、進食和飲水的習慣。

    ④ 防寒防暑 冬季要防寒保溫,保持豬舍乾燥、溫暖,防止仔豬感冒、拉稀。夏季要防暑降溫,可採取通風、灑水、遮陽等方法降低舍內溫度。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和平精英取消“死亡招手”,為什麼不取消訊號電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