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8361551009705

    一般情況下,生長初期,羊肚菌菌絲為白色或淡黃色,有光澤,尖端分泌有針尖大的無色露珠,隨後菌絲尖端呈多指狀或樹枝狀分枝,開始時分枝少,而後逐漸增多並交織成網格狀,構成一個複合的整體。

    生長中期,羊肚菌菌絲一且在培養基上形成菌落,便分泌出一種深褐色色素至培養基中,色素由菌落中心較老的菌絲分泌,使菌絲呈棕黃色隨著菌絲的老化,菌絲分泌的色素擴散到平皿四周,使菌落由深棕色轉為汙棕色,光澤隨之消失.

    值得注意的是:不同種的羊肚菌菌株具有不同的培養特徵,包括生長速度生長習性、菌核發育、菌絲和菌核的顏色等有明顯的差異,即使是羊肚菌的同一菌株在不同的培養基中的培養特徵也不完全一致。因此,全面地研究和描述羊肚菌菌紅的培養特徵,可作為鑑定羊肚菌的初步依據和輔助手段。

    菌核的形態特徵

    羊肚菌的菌核可分為兩個型別,即基內菌核和氣生菌核,一般先形成基內菌核,再形成氣生菌核,基內菌核是由基內菌絲逐漸形成狀、點狀或片狀的菌核團或菌核維.

    變化過程為:針尖大的幼菌核由淡黃色→中心杏黃、四周淡黃色→棕色→深棕色→汙棕色的老齡菌核團(堆).

    具有很強的再生能力,最大可達3.2cm×2.5cm。氣生菌核是由氣生菌絲尖端開始形成淡黃色點狀菌核,並逐漸增多形成菌核堆,最大可達2cm×1.5cm,顏色變化為:淡黃色一中心棕色、四周淡黃色或乳白色→棕色→汙棕色並由有光澤的幼齡階段進入無光澤的老齡階段,但仍具有很強的再生能力,光學顯微鏡下觀察成熱的菌核,其菌絲呈膨大的近等徑細胞。

    將菌核壓碎,內部有許多油滴狀物是一些作為進一步發育的貯備營養脂類,此時,菌核可耐低溫和乾燥等不利條件實驗表明,不同的羊肚菌種所形成的菌核在大小、形狀、顏色、數量上也不盡相同,說明其存在遺傳差異性.

    菌株不同,其菌核的形成特徵也存在差異,有的菌株形成菌核早,菌絲老化的也比較早;有的菌株形成菌核晚,但菌絲不易老化。這說明菌核的產生直接關係到菌絲老化的早晚,且菌核多,聚集的養分就多,耐低溫和抗乾燥的能力就強.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餈粑蒸熟了以後怎麼存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