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學國學網

    張士貴,原名張忽峍(lù),是唐代名將,文獻記載他“善騎射,臂力過人”,新舊《唐書》都對他多有溢美之詞,認為他為唐朝的建立和版圖擴張立下了汗馬功勞。

    那為什麼張士貴在民間的名聲這麼壞呢?

    這就不得不說清代如蓮居士寫的一本小說《薛仁貴徵東》,在小說裡,張士貴是個不擇不扣的大奸臣,不但嫉妒薛仁貴的才能讓自己的女婿冒領功勞,更是三番五次設下毒計想要謀害薛仁貴。

    雖然在真實的歷史中,張士貴根本不是嫉賢妒能的小人,相反,他對薛仁貴還有知遇之恩。但是因為坊間小說的流傳,說書人又“以訛傳訛”,就導致張士貴被扣上“奸臣”的帽子,並且一直沒能摘下來。

  • 2 # 文蹤旅跡

    張士貴沒有留下好名聲的說法大概源於小說《薛平貴東征》。

    清代小說家如蓮居士在經典通俗名著《薛仁貴徵東》中,將唐朝名將薛仁貴塑造成了一位智勇雙全、能打硬仗的史詩級人物。

    小說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為了突出薛平貴的高大形象,如蓮居士把張士貴塑造成薛仁貴的對手和敵人。被藝術化了的張士貴從此離開了本來的樣子。

    如蓮居士筆下,薛仁貴以布衣之身投軍,立下不少的戰功,但這些功勞都被何宗憲攬在身上。何宗憲是張士貴的女婿,靠著老丈人的權勢在軍中桀驁不馴、飛揚跋扈。張士貴又對薛仁貴羨慕嫉妒恨,多次陷害他。小說中的張士貴成了一個心胸狹窄,作惡多端的人物,最終被皇帝治罪。

    其實,真實的張士貴絕對稱得上是忠臣良將、屢立戰功。

    隋代開皇六年(583年),張士貴出生於虢州盧氏縣(位於今天的河南省三門峽市一帶)。他的祖輩原本生活在今屬於山西省陽泉市治下的盂縣上文村,他的曾祖張俊曾在北魏擔任銀青光祿大夫、橫野將軍,祖父張和則擔任北齊的開府車騎將軍。

    張士貴的父親張國在隋朝歷任陝縣主簿、硤州錄事和參軍,又因為戰功而被封為大都督,自此移居虢州。到了張士貴這一代,他沒有辜負家族歷代習武為將的傳統,據《舊唐書》記載,他“善騎射,膂力過人。”而《新唐書》則說他“彎弓百五十斤,左右射無空發。”

    武勇過人的張士貴在當地很有名望。隋朝末年,天下大亂,張士貴便召集起一支起義軍,攻打周邊縣城,產生了強烈的衝擊波,隋朝地方官員都很畏懼。因為本名忽峍,所以張士貴率領的義軍又被官方稱之為“忽峍賊”。

    不久,李淵在晉陽起兵,勢如破竹。為了招攬張士貴,李淵下一道勸降書。其情也真,張士貴讀罷很快帶著部卒前去投靠李淵,被封為右光祿大夫。大業十三年(617年),李淵率部南下西進,排山倒海般攻入隋朝都城大興城。李淵謀取天下的決心已定,他派出相府司馬劉文靜前去安撫河南地區。

    來到河南,劉文靜讓熟悉當地情況的張士貴為嚮導,很快成功平定河南。在此過程中,因為屢次立下戰功,張士貴被賜爵位為新野縣公。後來,張士貴隨軍攻破隋朝東都洛陽,又被封為虢州刺史。讓張士貴在老家做刺史,李淵的用意十分明顯。將張士貴封官後,唐太祖李淵還特意解釋他的用意:“欲卿衣錦晝游耳。”

    成語“錦衣夜行”出自《史記•項羽本紀》。原文是:“富貴不歸故鄉,如錦衣夜行。”意思是,人飛黃騰達後,如果不回鄉讓故人們知曉,就如同穿著錦衣在夜間行走,不為外人所知。

    李淵讓張士貴“衣錦晝游”,客觀上提升了張士貴的知名度,也堅定了張士貴為自己奮力的決心。不久,李淵又加封張士貴為虢國公、右屯衛大將軍。

    一個有知遇之恩,一個立下奇志。人生不但要有相互激賞,還要有相互信任。

    武德元年(618年),唐朝初建,周邊局勢很不太平。右屯衛大將軍張士貴到了秦王李世民的麾下,跟隨秦王西征,消滅了割據隴西,自稱“西秦霸王”的軍閥薛舉。

    搬掉了薛舉這個絆腳石之後,張士貴受封馬軍總管,率兵以少勝多,打敗了王世充的部隊。619年,軍閥劉武周勾結突厥,佔領了李淵的發跡之地山西。這時候,李世民帶領張士貴渡過黃河,一路反擊,收復失地。隨後,張士貴南下河南攻打王世充、竇建德;北上平定河北,屢立奇功。

    憑藉著如日中天的戰功,張士貴成為秦王李世民的鐵桿。

    而李淵治下,太子李建成和秦王李世民成為互不相容的猛虎。626年(武德九年),玄武門之變,秦王李世民帶領孫無忌、尉遲敬德、張士貴等人在玄武門設下埋伏,幹掉了太子李建成。

    就是這次慘烈的武裝政變,讓李世民認識到禁衛統領的重要性。是他買通了禁軍統領常何,才得以順利發動政變。李世民任命張士貴作為自己的禁軍統領,負責宮廷守衛。

    633年(貞觀七年),廣西平南縣的龔州動亂。張士貴受封龔州道行軍總管,跋涉千里,帶兵平定,又立戰功。

    班師後,李世民褒獎他道:“聞公親當矢石,為士卒先,雖古名將,何以加也!朕嘗聞以身報國者,不顧性命,但聞其語,未聞其實,於公見之矣。”

    此戰後,張士貴受封左領軍大將軍。唐高宗顯慶二年(657年)張士貴去,被追贈荊州都督,陪葬在埋葬唐太宗李世民的昭陵,在另外一個世界成為唐太宗李世民永遠的守衛著。

    張士貴在唐朝建立和統一過程中立下了赫赫戰功,生前身後都擁有尊崇地位,是一個名副其實的名將。

  • 3 # 談古論金

    張士貴的壞名聲主要是因為薛仁貴傳奇中他以嫉賢妒能、給少年英雄薛仁貴穿小鞋的主帥形象出現而引起百姓們的反感。

    歷史上真實的張士貴是大唐王朝一個叱吒風雲的名將,他先後得到高祖李淵與太宗李世民的重用,作為薛仁貴的直屬領導,薛仁貴嶄露頭角是在張士貴擔任遼東道行軍總管時期,後來張士貴負責玄武門的禁衛工作薛仁貴也在他的手下任職,張士貴退休之後薛仁貴是他職位的接替者,沒有什麼記載顯示張士貴給薛仁貴下過絆子,反之張士貴很可能是比較栽培提攜薛仁貴的。

    張士貴顯然是被醜化了,問題在於為什麼偏偏他被醜化?

    這或許是因為他後代的原因:

    張士貴的十六世孫張國禎在金天會二年(1124)中進士,官著作郎,遷集賢院學士,也就是成了金國的筆桿子之一,此時金軍已經佔領了張士貴家族世居的故鄉盂縣(今山西省陽泉市盂縣),但是北宋都還沒有滅亡,張國禎就參加金國的科舉,還為金國舞文弄墨搖旗吶喊,因此宋朝軍民與後來的北宋遺民將對張國禎的不滿遷怒到了其祖先張士貴身上。

    金代,從張士貴的十六世孫張國禎到二十一世孫張易、張書兄弟,6代之中出了8個進士,其中兄弟同榜者2次,從張氏家族的角度,當然是保持了富貴與家族地位,但是在對其恭順姿態不滿的人們那裡,現實中的張士貴後裔越興旺發達,虛構中的張士貴就可能越被醜化。

  • 4 # 塞外剛仔

    真不巧,我昨天去了位於呼和浩特市土默特左旗白廟子鎮潮忽鬧村的慈濟寺,這個村子就有張士貴後人由山西忻州遷徙此處居住,寺內有大唐名將虢國公墓誌銘碑記。

    張士貴本是開國名將,功勳卓著,戰績顯赫,只因後世民間所著小說薛仁貴徵西,流傳張士貴給薛仁貴使絆子穿小鞋,引起老百姓反感。

    其實這都是民間傳說,無據可考,小說體裁本來就是藝術加工,為了突出薛仁貴這個人物,作者必然會樹立與之匹配的反面角色,不然讀者怎麼好看到薛仁貴的英武。

    既然是藝術品,權且讀讀就行了,張士Quest什麼樣的人,正史有翔實的記載。傳說永遠都是傳說。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遊戲中全鍵無衝鍵盤有多大的作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