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品我主要往兩個方向是思考。
一個方向是跟爆品。第二個方向是選爆品。
選和跟是兩個概念。選,是自己選出一款產品,然後將其打造為爆款。而跟是跟現有的,已有的爆款。
難度上來說,其實兩個相差不算大,自己打造爆款變數更多一些。
但他們共通的一點在於,都需要前期做好情報的收集工作。我一開始做二類電商,和很多人一樣,在1688等B2B平臺逛啊逛,看到哪個順眼就選哪個。後面才知道前期收集情報有多重要。
跟品
首先,跟品的第一步,在於如何獲取到第一手資料。
連人家現在再賣什麼都不知道,怎麼跟?對吧?
連人家的商品賣的好不好都不知道,就瞎跟,那哪成啊?
所以,不僅僅是要資料,還是要最新最全的第一手資料。
這裡推薦DataEye-EDX,二類電商行業頂尖的大資料平臺,包含爆品榜單、大盤資料、競品情報等各種功能,甚至還有二類電商線上課程,業內產品TOP1。可以實時跟蹤爆款資訊,方便快捷而且最重要的是,實時!
想跟爆品的商家特別多,一件爆款出現,後續就會十數家商家跟進。
比如上圖的這款頭繩,根據DataEye-EDX的資料來看,與這件頭繩有競爭關係,或者說功能類似的產品共有100多件。
上述提到資料的重要性,現在說說具體的跟品方法:
首先得了解一下目前市場的大盤情況。哪些類目競爭大?哪些類目銷量不錯?結合自己的預算,分析一下自己是否有足夠的實力去與熱門類目的爆款競爭。比如近期男女裝的銷量奇高,爆款層出不窮,但相應的現在這兩個類目的競爭也很大,廣告出價自然而然也被太高,利潤空間也理所當然地被壓縮。
在預算並不充足,或者追求較大利潤空間的情況下,可以嘗試錯開競爭激烈的高銷量商品類目。
像方才展示的DataEye-EDX的銷量榜單中,航空腰帶、防窺膜、休閒鞋這種商品同樣能有不錯的銷量。一些小眾品類也是不錯的選擇。
小眾並非是指受眾小,更多是指商品本身的競爭小。一些小眾品類會嘗試附帶“黑科技"屬性,也代表它相比同類商品具有與眾不同之處。
而這類商品想要賣爆,撇開“黑科技”,更重要的是它滿足了消費者的需求,而非只是以“與眾不同”這一點來吸引消費者購買。有需求消費者才有購買的慾望,而產品本身的效能則是放大這一慾望。
另外,跟品儘可能地跟潛質爆款。像市面上已經上架十天半個月的那種爆款,在跟的商家數不勝數,同樣是競爭力大的問題,越後入場可操作空間就越小,難度也越高。
所以儘可能地去關注剛賣爆的,甚至還沒賣爆的有潛質的產品。像下圖這件航空腰帶,昨天(202年6月8日)剛上架,一天銷量兩萬,選這類商品跟是比較不錯的。
也就是說,跟品首先看所跟商品的銷量以及商品上架平臺的時間,銷量過千過萬的,僅僅出現一天半天的,這種商品屬於有爆款潛質的,值得跟的。
其次還得看價格,看成本,看利潤空間。一些商品利潤空間較小,想要高展現量需要前期稍微虧本運作一下,這方面就看商家個人的意思了。
打造爆品
和跟品同理,前期同樣是要先掌握第一手資料。
那麼資料要用來做什麼呢?
主要用來分析。
分析消費者。
很多人習慣於憑空想象消費者的需求,但不一定準確,就算準確,也會有一定偏差。資料的作用不僅在為想法做佐證,更是扭正偏差。
消費者需求?只是想象感覺似乎很簡單。現在天氣這麼熱,消費者肯定要穿夏季衣服啊!於是屁顛屁顛就隨便挑了件感覺挺好看的衣服拿去賣,然後等待命運の審判,接著銷量暴死,最後自閉。
只是想想,確實很簡單。但消費者的需求並非是單一的,而是綜合而且曲折的,甚至是極為具體的。
比如想到要賣夏季衣服,但是哪個款式比較好呢?消費者對服裝的哪些屬性比較關心呢?價格?顏色?設計?等等。
資料的其中一個作用在於輔助商家去分析消費者具體的需求,或者分析消費者需求中更注重哪些部分。把消費者的需求精確化,分割到具體的,能夠為人所用的部分。而不是像“要穿新衣服!”這樣籠統的想法。
但並非說籠統的,大的就無用。
就像在做消費者分析之前,得分析大盤,瞭解市場。
看看DataEye-EDX的資料,如圖可以直接看出,近期消費者對服裝品類有需求,而且需求不小。那麼從下面的資料,還能瞭解到什麼呢?
圖1
圖2
現在我們選品就有了方向了。
目前主要的幾個熱門品類是:女裝、零食生鮮、彩妝、個護、清潔。
而零食生鮮屬長期需求,易消耗類目,若是有穩定且優質的供應鏈,可嘗試長線運營。
單單兩張圖表,幾行資料,就能分析出很多東西,得到具體的結論和方向,而且有資料佐證,方向不僅明確,還能給商家帶來自信心,有時候信心是很重要的。
把握消費者需求,亦是細分市場的過程:
細分市場,就是在大方向下找更細分的客戶需求,切分出更細的市場。當大的市場需求已經飽和的時候,再想擠進去是很難的,只有不斷細分出需求去滿足,才有機會搶佔這部分細分出來的市場份額。所以在各家的品類都相似的情況下,只有不斷細分出需求去滿足,才有機會吸引使用者。此時,就需要電商主考察定位的目標人群。再者,什麼是細分類目?比如筆記本,這是一個大類目,那麼商務筆記本就是細分類目,還可以再往下細分。
透過市場需求資料精準定位,透過行業研究報告、搜尋引擎相關資訊、同行/朋友等渠道找尋產品資訊;自己也要學會思考,把自己當做消費者來定位產品。
選品我主要往兩個方向是思考。
一個方向是跟爆品。第二個方向是選爆品。
選和跟是兩個概念。選,是自己選出一款產品,然後將其打造為爆款。而跟是跟現有的,已有的爆款。
難度上來說,其實兩個相差不算大,自己打造爆款變數更多一些。
但他們共通的一點在於,都需要前期做好情報的收集工作。我一開始做二類電商,和很多人一樣,在1688等B2B平臺逛啊逛,看到哪個順眼就選哪個。後面才知道前期收集情報有多重要。
跟品
首先,跟品的第一步,在於如何獲取到第一手資料。
連人家現在再賣什麼都不知道,怎麼跟?對吧?
連人家的商品賣的好不好都不知道,就瞎跟,那哪成啊?
所以,不僅僅是要資料,還是要最新最全的第一手資料。
這裡推薦DataEye-EDX,二類電商行業頂尖的大資料平臺,包含爆品榜單、大盤資料、競品情報等各種功能,甚至還有二類電商線上課程,業內產品TOP1。可以實時跟蹤爆款資訊,方便快捷而且最重要的是,實時!
想跟爆品的商家特別多,一件爆款出現,後續就會十數家商家跟進。
比如上圖的這款頭繩,根據DataEye-EDX的資料來看,與這件頭繩有競爭關係,或者說功能類似的產品共有100多件。
上述提到資料的重要性,現在說說具體的跟品方法:
首先得了解一下目前市場的大盤情況。哪些類目競爭大?哪些類目銷量不錯?結合自己的預算,分析一下自己是否有足夠的實力去與熱門類目的爆款競爭。比如近期男女裝的銷量奇高,爆款層出不窮,但相應的現在這兩個類目的競爭也很大,廣告出價自然而然也被太高,利潤空間也理所當然地被壓縮。
在預算並不充足,或者追求較大利潤空間的情況下,可以嘗試錯開競爭激烈的高銷量商品類目。
像方才展示的DataEye-EDX的銷量榜單中,航空腰帶、防窺膜、休閒鞋這種商品同樣能有不錯的銷量。一些小眾品類也是不錯的選擇。
小眾並非是指受眾小,更多是指商品本身的競爭小。一些小眾品類會嘗試附帶“黑科技"屬性,也代表它相比同類商品具有與眾不同之處。
而這類商品想要賣爆,撇開“黑科技”,更重要的是它滿足了消費者的需求,而非只是以“與眾不同”這一點來吸引消費者購買。有需求消費者才有購買的慾望,而產品本身的效能則是放大這一慾望。
另外,跟品儘可能地跟潛質爆款。像市面上已經上架十天半個月的那種爆款,在跟的商家數不勝數,同樣是競爭力大的問題,越後入場可操作空間就越小,難度也越高。
所以儘可能地去關注剛賣爆的,甚至還沒賣爆的有潛質的產品。像下圖這件航空腰帶,昨天(202年6月8日)剛上架,一天銷量兩萬,選這類商品跟是比較不錯的。
也就是說,跟品首先看所跟商品的銷量以及商品上架平臺的時間,銷量過千過萬的,僅僅出現一天半天的,這種商品屬於有爆款潛質的,值得跟的。
其次還得看價格,看成本,看利潤空間。一些商品利潤空間較小,想要高展現量需要前期稍微虧本運作一下,這方面就看商家個人的意思了。
打造爆品
和跟品同理,前期同樣是要先掌握第一手資料。
那麼資料要用來做什麼呢?
主要用來分析。
分析消費者。
很多人習慣於憑空想象消費者的需求,但不一定準確,就算準確,也會有一定偏差。資料的作用不僅在為想法做佐證,更是扭正偏差。
消費者需求?只是想象感覺似乎很簡單。現在天氣這麼熱,消費者肯定要穿夏季衣服啊!於是屁顛屁顛就隨便挑了件感覺挺好看的衣服拿去賣,然後等待命運の審判,接著銷量暴死,最後自閉。
只是想想,確實很簡單。但消費者的需求並非是單一的,而是綜合而且曲折的,甚至是極為具體的。
比如想到要賣夏季衣服,但是哪個款式比較好呢?消費者對服裝的哪些屬性比較關心呢?價格?顏色?設計?等等。
資料的其中一個作用在於輔助商家去分析消費者具體的需求,或者分析消費者需求中更注重哪些部分。把消費者的需求精確化,分割到具體的,能夠為人所用的部分。而不是像“要穿新衣服!”這樣籠統的想法。
但並非說籠統的,大的就無用。
就像在做消費者分析之前,得分析大盤,瞭解市場。
看看DataEye-EDX的資料,如圖可以直接看出,近期消費者對服裝品類有需求,而且需求不小。那麼從下面的資料,還能瞭解到什麼呢?
圖1
圖2
除了服裝以外,食物、化妝品的需求也很大。而且總體資料結合來看,像女裝,面部護理、彩妝之類產品都和女性息息相關。女性群體消費力度肉眼可見的強悍。女裝品類細分之下,內衣和上裝兩個類目更受歡迎(從籠統→具體)。圖1與圖2結合來看,在女裝品類下,“女上裝”競爭力比較大, 相反“女內衣”在售商品數似乎並沒有想象中的那麼多,也就是說競爭力尚可,如果要做服飾,可以朝“女內衣”方向去考慮。從圖2可以看出,服裝類目競爭力極大。可以嘗試錯開競爭,朝其他品類發展。現在我們選品就有了方向了。
目前主要的幾個熱門品類是:女裝、零食生鮮、彩妝、個護、清潔。
而零食生鮮屬長期需求,易消耗類目,若是有穩定且優質的供應鏈,可嘗試長線運營。
單單兩張圖表,幾行資料,就能分析出很多東西,得到具體的結論和方向,而且有資料佐證,方向不僅明確,還能給商家帶來自信心,有時候信心是很重要的。
把握消費者需求,亦是細分市場的過程:
細分市場,就是在大方向下找更細分的客戶需求,切分出更細的市場。當大的市場需求已經飽和的時候,再想擠進去是很難的,只有不斷細分出需求去滿足,才有機會搶佔這部分細分出來的市場份額。所以在各家的品類都相似的情況下,只有不斷細分出需求去滿足,才有機會吸引使用者。此時,就需要電商主考察定位的目標人群。再者,什麼是細分類目?比如筆記本,這是一個大類目,那麼商務筆記本就是細分類目,還可以再往下細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