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5
回覆列表
  • 1 # 小雨滴答滴答

    歷史沿革 望奎縣駐地,原稱“雙龍城”。放荒之初,“因縣地居高,遙望西北,卜奎(省城齊齊哈爾)隱約可現”,1908年(清光緒三十四年)將雙龍城改為望奎鎮,屬海倫府轄地。中華民國成立後,隸屬海倫縣管轄。1916年春,黑龍江省長公署批准,將海倫縣南部三道烏龍溝以南地區劃出,設定望奎設治局。設治員嚴兆霖於同年9月20日抵望奎“設局開辦,啟用關防 ”。1918年2月11日,奉令將望奎設治局改為望奎縣,列為二等縣。隸屬綏蘭道。1929年2月,撤銷道制,由黑龍江省直轄。東北淪陷後,初隸黑龍江省,1934年12月改隸濱江省。1939 年6月,劃歸新設之北安省管轄。1945年“九三”抗日戰爭勝利後,劃歸黑龍江省管轄。194 7年2月,隸屬黑嫩聯合省第三專區管轄,同年9月復歸黑龍江省管轄。1956年3月,劃歸綏化專區,1958年8月改由松花江專區管轄。1965年6月,松花江專區更名為綏化專區,望奎縣隸屬綏化專區。 1992年,望奎縣位於黑龍江省中部,松嫩平原北部。東、東南與綏化市毗連,南與蘭西縣為鄰,西與青岡縣以通肯河為界,北與海倫市接壤。全縣總面積2299平方公里。全縣共轄19個鄉、鎮。1992年末全縣總人口45.6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8.1萬人;滿、蒙古、回族等少數民族人口約佔7%。縣政府駐地望奎鎮。 周以前為肅慎地;戰國為貉地,漢屬穢地;後漢三國時為扶余的屬地;隋唐歸屬黑水靺鞨;遼為生女真的屬地;金為上京會寧府管轄;元為斡赤斤分地;明為奴兒干都司統轄;前清此地是清政府封禁的圍場,由於此地位於海倫南部所以。屬海倫府的轄境;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開始奏賣準開放,其開拓墾荒的情形與海倫相同,按放荒之地可為通肯段,俗名蘇拉荒,又以劃井出放而得名井子荒(亦曰五井子),光緒二十五年(1899年)設通肯副都統衙門,民國五年(1916年)四月設望奎設治局,十一年(一說八年、六年)改望奎縣。由海倫拔地十三萬餘響劃歸該縣管轄。民國十八年(1929年)劃屬黑龍江省管轄,為二等縣;偽滿大同元年(1932年)公佈了省公署官制,確立東北為五省,望奎劃屬黑龍江省管轄,為乙類縣;康德元年(1934年)十二月實行地方行政機構改革,東北劃為十四省,望奎歸屬濱江省所轄;康德六年(1938年)六月實行第二次地方行政機構改革,在原十六省的基礎上又增設了東安、北安兩省,望奎劃屬北安省管轄;民國三一十六年(1947年)六月五日公佈東北新省區方案,將偽省合併為九省,望奎縣又劃屬黑龍江省管轄,沿續至今。 望奎皮影藝術 精美絕倫的影人、高亢委婉的腔調,黑龍江省望奎縣的皮影藝術以它獨具特色的魅力感染著人們,在當今電影、電視等現代藝術爭奇鬥豔的今天,人們仍對皮影這一古老藝術有著特殊的感情,博得眾多人的喜愛,這支璀燦的民間藝術的根早已牢牢深植於人民群眾的心中。 據記載,皮影藝術始於西漢,距今已有2100多年的歷史,相傳漢武帝懷念死去的帝后,有侍從入夜教人仿帝后姿態,用燈光把人影照在帷帳上,武帝十分感動。這便是皮影藝術的雛形。到了宋代,這門藝術已廣泛流傳,明清兩代,皮影藝術已遠傳中東、中南亞和歐洲各地。在國內,河北灤州影戲大盛,清代灤州驢皮影傳入東北。 望奎的皮影戲,可追溯到清朝同治年間,大約在1865年前後,就有皮影藝人活動。其藝人以"邊外"東北影為主要唱腔。在土地改革運動中,皮影藝術成為黨的宣傳工作之一,他們結合當時政治形勢,自編自演以宣傳黨的方針政策和新婚姻法為主要內容的 、 、 等劇目,使人們在欣賞藝術的過程中,受到潛移默化的薰陶和教育。 20世紀50年代,是望奎皮影藝術發展的走紅時期,也是黑龍江皮影戲江北派形成的關鍵時期。以創作見長的皮影戲藝人張繼德,以最佳伴奏而聞名的趙乾成,黑龍江省第一位女皮影藝人趙亞芹,以其聲腔飽滿、吐字清楚、感情細膩而出名,她主唱的和多次在廣播電臺播放;多才多藝的皮影藝人關興九,1958年在北京參加了全國木偶皮影觀摩演出大會,受到周恩來總理的親切接見。1960年,他又參加了在北京召開的全國文學藝術工作代表大會,受到毛澤東主席等國家領導人在中南海接見併合影留念。 千百年延續下來的皮影藝術在不斷髮揚光大,形成了風格獨具的音樂藝術、巧奪天工的雕鏤藝術、技藝高超的表演藝術。其中,在人物造型上,各個栩栩如生,呼之欲出的影人,不僅是影戲中的"演員",也是精美的工藝品,在國際上也享有"精美絕倫的雕刻"之盛譽。透過運用自如地擺動三根操縱籤子,使影人的各種動作都形象、逼真表現出來的表演藝術,真可謂"三尺生綃作戲臺、全憑十指逞詼諧,有時明月燈光下、一笑還從掌中來"。 ""期間,是望奎皮影藝術比較蕭條冷落階段。皮影藝人被視為"四舊"的傳播者,遭受批鬥、遊街之苦,許多影卷、影人被付之一炬。 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望奎皮影藝術發展進入最興旺階段。那時,皮影藝術是鄉村中主要的文藝形式,在長期的廣泛傳播中,已經深入人心,征服了觀眾,農村的文化生活需要它,人們對藝術美的欣賞需要它。所以""結束後,廣大群眾對所喜愛的皮影藝術大有"久別重逢之感",在黨的重視群眾文化工作、積極扶植民間藝術政策的作用下,皮影藝術如雨後春筍,生機勃勃。不但影班遍佈城鄉,而且各村屯還興起了一些"在野派"的小影箱,全縣影箱最多時發展到22個。他們演出的節目 、 、 《禿尾巴老李》和《深港螺號》等非常受歡迎。特別是《禿尾巴老李》連演30天,場場暴滿,成為望奎皮影戲的保留劇目。 望奎"第四代"皮影藝人表演的《三請樊梨花》 、 《紅月娥做夢》等劇目多次被電臺、電視臺採錄實況,《三請樊梨花》在中央電視臺一、二套節目中播放,專題片《望奎皮影》參加了國際民間藝術節並與世界其它國家交流了同類藝術。 古老的望奎皮影藝術歷經風風雨雨,特別是經過"文化大革命"十年浩劫,遭到了巨大的破壞,人才斷檔、劇目斷檔、觀眾斷檔。目前隊伍老化,後繼無人,演出活動開展少,基本處於停演狀態,這塊民間藝術瑰寶正面臨著衰竭和失傳的危險。 為把這一民間藝術延續下去,保護好、發展好,望奎縣正在採取措施,使古老的民間藝術獲得新的生命力。縣委書記盛威介紹,要廣泛徵集流散在民間的傳統影卷和影人,特別是要把即將失傳的優秀影卷和影人挖掘出來,為繼承和發揚皮影藝術提供充足的資料。努力培養和造就一支文化素養好、富有創作才華的年輕創作群體和演出群體,培養建立起一支受廣大群眾歡迎、具有較強生命力的皮影隊伍。同時,讓這一古老藝術走出望奎,走向世界,讓更多的人瞭解望奎皮影,喜歡望奎皮影,傾情望奎皮影,使這一文化藝術瑰寶永遠的流傳下去。

    記得采納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遠嫁的女人,想回(是偶爾)孃家過年,這個要求過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