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不賭不毒不妒不獨
-
2 # 三味聊教育
無論怎麼做,都得不到父母的認同。我感覺題主這個說法的本身,似乎帶有一定的個人主觀色彩,或者說是帶有一定情緒化的怨言。
父母對孩子有期望,就必然會對孩子有各種要求。如果孩子能按父母的要求去做,應該不會得不到父母的認可。
那麼,我們做孩子的,為何會產生“無論怎麼做,都得不到父母的認同”的想法和感受呢?
下面,“三味”從以下幾個方面給你找找原因,並給出相應的解決途徑:
原因一:之所以“無論怎麼做,都得不到父母的認同。”,主要原因可能是你與父母之間溝通不到位。溝通不到位的直接後果就是:你根本還沒有很好地明白和理解父母的要求。
比如:父母叫你將客廳的衛生打掃一下,而你就掃了地面;父母檢查時,發覺桌椅、沙發下等“死角”處你沒掃;你重掃了這些“死角”後,父母又說你窗臺沒擦拭;你擦拭好窗臺後,父母又埋怨你怎麼不收撿一下茶几上零亂的杯子……
這時,你可能很不耐煩了:“媽媽,你究竟讓我幹什麼?怎麼這麼囉嗦!”
媽媽的火氣可能更大:“這麼大的人了,怎麼做事的?看看吧,門口是放拖把的地方嗎?"
這種情況,你是不是覺得“無論自己怎麼做,都得不到父母的認可”呢?你是不是甚至認為是父母在故意挑剔或找茬呢?
當然不是這樣!主要原因就是你沒有很好地明白父母叫你“打掃客廳衛生”的具體要求是什麼。而父母總以為你應該明白的,所以也沒詳細講述。
針對這種情況,我們的解決辦法是:
與父母進行深層次的溝通,儘量弄清楚父母在要求我們做某件事時的具體要求。有時父母給我們的要求可能只是一個“大框框”,實際上,它包含了很多“細要求”。自己缺乏經驗,不清楚的地方多問一句,切忌想當然。經歷多了,我們自然就學會了做事。
原因二:之所以“無論怎麼做,都得不到父母的認同。”,是因為我們本身做事的態度有問題。事情做不做得好、效率高不高,與我們對待事情的態度有很大關係。父母讓我們幹某件事時,如果我們不是心甘情願地接受,甚至是帶有抵制情緒,那麼,其結果往往很粗糙、拖沓、不徹底,自然達不到父母想要的結果。
比如:父母讓我們寫家庭作業,可我們心裡一直還掛念著沒看完的電視節目或沒打完的遊戲。當不情願地拿出作業本去寫時,往往也是帶著情緒在應付。
於是,父母檢查你的作業時,就會埋怨:“看看你的解題過程,怎麼這麼簡單啊?步驟呢?"
你免強將答題步驟寫上了之後,父母再檢查時,又埋怨你:“看看你寫的字,怎麼這麼潦草,重寫!"
面對這種情況,你也會覺得“無論怎麼做,都得不到父母的認同。”
那麼,我們究竟該如何做呢?
當然不能一味責怪父母太囉嗦、大苛刻。我們自己也應反思一下,在對待每一件事上,是否態度端正。我們應學會自我管控,做任何事須有計劃性、條理性,講求時間觀念,切不可只圖完成任務而敷衍了事。
原因三:之所以“無論怎麼做,都得不到父母的認同。”,是因為我們確實不具備做好某件事的能力。現在很多孩子除了學習以外,各種實踐技能嚴重缺乏。隨著年齡的增長,很多事情(甚至很簡單的事情)在父母的想象中,是完全可以做的很好的,但實際結果卻出乎父母的意料之外。
比如:父母偶爾一次讓你去煮飯,可你將米飯煮成了稀飯;父母讓你洗碗,可你洗了很長時間,不僅浪費了很多水讓媽媽心疼,而且還沒洗乾淨;媽媽讓你去倒垃圾,可你因怕髒,不小心反將垃圾掉了滿屋子……
這些在父母眼裡看似很簡單的事,可你一次又一次地將它乾得很糟糕,能不遭受到父母的埋怨嗎?
面對這種情況,我們做孩子的,在家裡除了學習之外,也應主動為父母分擔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活,有意提高自己的生活技能。其實,很多事不是難,而是我們受慣了嬌寵,沒做或做得太少的緣故。
學習重要,但學會做事,對我們的成長同樣很重要。
原因四:之所以“無論怎麼做,都得不到父母的認同。”,很可能是我們責任心不強,沒有做到善始善終。這點,幾乎是大多數的孩子共同存在的缺點。
父母要求我們去做某件事時,存在很強的依賴心理,總認為自己年紀小,做事僅憑興趣和心情,認為是幫父母做事,做多少算多少,不想幹或做不完時,父母自然會來收尾。
其實,在我們產生這種想法之時,我們就已經在犯一個錯誤:父母原本想給我們一次鍛鍊的機會,或者對我們的能力進行測試,可留給父母的評價只能是“什麼也幹不好。"
因此,我們在眼裡一天天在長大,應該由孩子自己承擔的責任,我們就決不能推脫給父母。
原因五:之所以“無論怎麼做,都得不到父母的認同。”,也有可能是因為父母對我們平時的表現不佳存在偏見或在發洩情緒。天下父母都存在“望子成龍"的熱切期望。當子女在某些方面表現欠佳,甚至出現偏差時,父母會很傷心。於是,父母總忍不住將這種糟糕的情緒發洩在孩子身上,覺得孩子毫無是處。
比如:當父母看到你糟糕的考試成績時;當父母因為你的犯錯而受到老師的責問時;當父母叫你去幹某件事而遭到你無理拒絕時……父母可能會對你發氣:
“學習不好,遵守紀律也不會嗎?”
“這也不會,那也不行,看你將來怎麼過?”
面對這種情況,雖然父母也不恰當,但我們做子女的也應冷靜,多多體諒父母的一片好心。一方面主動認識自己的不足,另一方面,盡力按父母的要求,將眼下的事情主動做好。
對於一個懂事的孩子而言,會盡力剋制逆反心理和抵抗情緒,尊重父母。在父母情緒穩定後,擇機與父母進行溝通,表達自己的想法。
關愛子女是父母的責任,理解和尊重父母是子女應盡的義務。
總之,天下父母都是一樣的,對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的點滴成績和進步,都是看在眼裡,喜在心裡!我們之所以認為“無論怎麼做,都得不到父母的認同。”,往往就是因為我們沒有按父母所希望的那樣去做或做好。雖然這句話可能會打擊我們的自信心,但只要我們正確認識和對待,它也是激勵我們成長的動力。
回覆列表
不用刻意去討好誰,請認真做自己,爭取用成績來說話。當你有錢了,真理就站起來了,俗話說得好:是騾子是馬牽出來溜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