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儲存油畫 一幅油畫如果儲存得當,可數百年不變顏色,反之,則可能發生色層的龜裂、脫落和變色。那麼,怎樣保護你的油畫免受損壞呢?一位畫廊經營者的經驗之談,可資借鑑: 一、可在畫布背面薄薄地塗上兩層預先溶解在松節油中的天然蜂蠟,能完全防止潮溼空氣的浸入而造成損害。 二、油畫要避免Sunny的長期直射,因為紫外線對色彩的破壞性很大,會造成褪色和變色。 三、儲存油畫的屋子要注意通風和防潮,儘可能離洗澡間、廚房遠一些,注意防止灰塵、油煙與發黴對畫布造成的損壞,房間內應保持在一定的溫度與溼度。受潮的畫一定要慢慢陰乾,切忌暴曬,否則畫面容易脫落。 四、油畫切忌將兩張畫面對貼,一旦氣溫升高,可能會使畫面粘連,以致油彩脫落、畫面受損。 五、卷油畫時,用四五寸以上的紙筒,畫布衝裡,畫面衝外,跟著紙筒卷,外面再用塑膠布裹上,防止畫裂。 六、牆上掛的油畫如果落上灰塵,可以用微溼的乾淨布輕輕地擦。如果上面有油煙的話,可以用淡一點的肥皂水和清水輕輕地試著擦洗,然後迅速拿吸水的東西把畫面上的水吸乾,再拿電風扇把水吹開。如果遇到年頭長的、有龜裂的油畫,一定要少用水,區域性乾擦即可。有人買專業的上光油為油畫做保養,這是可以的,但在噴之前,一定要用乾淨的布把畫面擦乾淨。另外,一些專業的拍賣行和畫廊也可以幫著清潔。 七、一般油畫可以儲存二三百年,隨著時間的推移,有些油畫幾十年後可能出現龜裂,因此,如果你的收藏品很多,那些不掛的作品,可以用塑膠布包起來,放在木箱裡,防止硬傷。 以上僅為其經驗之談,還需購藏者在實踐中靈活掌握,不斷總結,才能在油畫收藏中做到遊刃有餘,品嚐樂趣。 油畫收藏儲存?修復的認識 大自然中的任何有機體,經歷歲月的流逝都會逐漸的變老、變舊。許多油畫作品在種自然法則的演變中,也逐漸出現各種劣化的問題,甚至面臨儲存的瓶頸,油畫修復是肩負治療劣化的問題,達到傳承作品原貌的目的,讓後人有機會看到前人藝術的面貌。但迄今仍有些人對油畫修復的真正功能保持存疑的態度,甚至被一種根深蒂固的錯誤觀念所誤導,因而否定一件經過良好修復作品的價值。 喜愛藝術品進而收藏擁有,除了喜愛外,當我們擁有它時,就要如照顧自己小孩一樣地去呵護愛護它。觀看古今中外美術館,我們有幸能看到百年前大師所留下作品,不外就是有著良好收藏儲存及修復,才能不斷公諸展示您我面前。 第一從如何儲存一件心愛的油畫作品,有個基本認識: (一) 購畫前多注意作品本身材料使用是否得當。 (二) 畫作均以裝框較易受到完整安全的保護。 (三) 掛畫展示的選擇,首先是避免太陽直接照射,因為紫外線易分解顏料中的分子結構而褪色。另外避免接近廚房、浴廁或是潮溼地方,一般溫度以20~25℃及溼度50%左右,並以通風佳為考慮。 (四) 目前國內西畫裝框均已有壓克力,除保護畫面外更能隔離空氣中的灰塵及蟲子汙染,但平常切忌以清潔劑擦拭以免汙染畫本身。 (五) 定期的檢驗與保養,所謂預防勝於治療,在一定時間內應請專業修復師檢視,早期發現問題可減少病變的惡化。 第二對油畫作品經常遇到的問題及基本結構認識 (一) 油畫作品基本結構可分為 1. 底基物:又簡稱「畫布」或「畫板」,材質可分為麻布、綿布、合成纖維,而畫板則有木板、紙。 2. 塗底層:介於畫布與繪畫層( 顏色層)之中,雖只是薄薄的一層,但所肩負的責任就如女人在上妝前的粉底一樣重要,缺少這層將使繪畫層因附著不佳而快速剝落,其材料可分為水性與油性。 3. 繪畫層:顏料主要來源可分為有機色粉與無機色粉,有機色粉因其分子結構較活潑易起變化,常會引發區域性性的發黴與褪色,其中如黑色、紫色、紅色、綠色就儲存上要多留意,無機色粉則無上述缺失。此外,油脂化合物中的乾性油是與空氣接觸後,將產生氧化作用,而逐漸乾硬,許多繪畫層的龜裂紋就時常會發生。 4. 保護層:又稱凡尼斯,它如一層透明的薄膜附著於繪畫層的上面,主要功能在保護繪畫層不受到直接汙染(但凡尼斯質量良莠不齊如果塗到劣質凡尼斯,日後氧化會慢慢引起病變,繪畫層的色澤被泛黃的凡尼斯所覆蓋而失去原有色彩,俗稱凡尼斯層的氧化病變。另一種是繪畫層未完全乾燥就塗上凡尼斯因而存在繪畫層內部的溼氣無處揮發,逐漸形成有點暗灰色黴點,稱之為滯怠性的黴化作用。) (二) 油畫修復經常性的問題 1. 油畫的清洗:因受到空氣中雜質日積月累的汙染,自然會漸漸失去它原有的光彩。而清洗重點可分為 l 凡尼斯層(保護層) l 繪畫層的汙染 l 重新復筆(作品完成後一段時間被第三者或畫家本人,又在畫面上加筆,此種復筆,已影響原畫的感覺時可將此復筆去除恢復原貌。治療而不傷害,還原而不變質,清潔而不豔麗是清洗作品的最高境界。) 2. 為什麼畫會龜裂 a. 年代的龜裂紋 l 底基物的蠕動:繪畫層因逐漸老化而失去彈性,因此無法適應底基物膨漲與收縮的變化,漸漸形成繪畫層的分裂,有如蜘蛛網紋,這是自然現象。 l 區域性撞傷:在搬運過程中,碰撞或壓傷,通常形狀是同心圓或蝸牛式向外擴張。 l 人為失誤:已完成年代久的作品,繪畫層已乾硬,有時為方便攜帶而拆框捲成圓型。 b. 過早的龜裂紋:原因出自藝術家作畫時,技法的應用不當,或是對材料特性認識不清。實際上龜裂紋的產生並不可怕,只要適當給予治療就可以控制龜裂的蔓延,浮起的繪畫層或即將剝落的顏色都可以重新撫平。 c. 畫布移植:十六世紀開始採用麻布為底基物,一般上等麻布儲存時間為200年左右,而儲存環境已影響畫布壽命長短,因潮溼或畫家使用較次的麻布、綿布甚至是麻布袋(米袋、麵粉袋)有些作品已破舊不堪,為使作品生命延續,就必需進行繪畫作品的移植手術。 第三建立正確修復觀念 (一)當作品出現病變時,多數人找畫家本人來修復,但創作與修復是兩個截然不同的領域,許多因認知不同而造成二度傷害。 (二)任何作品病變都是有其原因,無論是畫家材料不當使用或儲存環境不佳,甚是年代自然老化,都有其治療方式。所以必須找到專業認知,有藝術涵養的修復師。 (三)修復費用的質疑,許多人將作品的修復看成藝術品買賣一樣作品愈大應該愈貴,其實不然,修復費用的多寡是以病變輕重差異而不同。 專業修復已扮演了藝術市場不可或缺的角色,修復師為其修復的作品負責任,畫廊對收藏家也負起健康完整的畫作才賣出的責任,而收藏家買回的作品也當定期請修復師做檢查,各盡其責之下,自然會將作品一代一代傳承下去,就如我們去欣賞林布蘭、拉斐爾、提香等大師作品。
如何儲存油畫 一幅油畫如果儲存得當,可數百年不變顏色,反之,則可能發生色層的龜裂、脫落和變色。那麼,怎樣保護你的油畫免受損壞呢?一位畫廊經營者的經驗之談,可資借鑑: 一、可在畫布背面薄薄地塗上兩層預先溶解在松節油中的天然蜂蠟,能完全防止潮溼空氣的浸入而造成損害。 二、油畫要避免Sunny的長期直射,因為紫外線對色彩的破壞性很大,會造成褪色和變色。 三、儲存油畫的屋子要注意通風和防潮,儘可能離洗澡間、廚房遠一些,注意防止灰塵、油煙與發黴對畫布造成的損壞,房間內應保持在一定的溫度與溼度。受潮的畫一定要慢慢陰乾,切忌暴曬,否則畫面容易脫落。 四、油畫切忌將兩張畫面對貼,一旦氣溫升高,可能會使畫面粘連,以致油彩脫落、畫面受損。 五、卷油畫時,用四五寸以上的紙筒,畫布衝裡,畫面衝外,跟著紙筒卷,外面再用塑膠布裹上,防止畫裂。 六、牆上掛的油畫如果落上灰塵,可以用微溼的乾淨布輕輕地擦。如果上面有油煙的話,可以用淡一點的肥皂水和清水輕輕地試著擦洗,然後迅速拿吸水的東西把畫面上的水吸乾,再拿電風扇把水吹開。如果遇到年頭長的、有龜裂的油畫,一定要少用水,區域性乾擦即可。有人買專業的上光油為油畫做保養,這是可以的,但在噴之前,一定要用乾淨的布把畫面擦乾淨。另外,一些專業的拍賣行和畫廊也可以幫著清潔。 七、一般油畫可以儲存二三百年,隨著時間的推移,有些油畫幾十年後可能出現龜裂,因此,如果你的收藏品很多,那些不掛的作品,可以用塑膠布包起來,放在木箱裡,防止硬傷。 以上僅為其經驗之談,還需購藏者在實踐中靈活掌握,不斷總結,才能在油畫收藏中做到遊刃有餘,品嚐樂趣。 油畫收藏儲存?修復的認識 大自然中的任何有機體,經歷歲月的流逝都會逐漸的變老、變舊。許多油畫作品在種自然法則的演變中,也逐漸出現各種劣化的問題,甚至面臨儲存的瓶頸,油畫修復是肩負治療劣化的問題,達到傳承作品原貌的目的,讓後人有機會看到前人藝術的面貌。但迄今仍有些人對油畫修復的真正功能保持存疑的態度,甚至被一種根深蒂固的錯誤觀念所誤導,因而否定一件經過良好修復作品的價值。 喜愛藝術品進而收藏擁有,除了喜愛外,當我們擁有它時,就要如照顧自己小孩一樣地去呵護愛護它。觀看古今中外美術館,我們有幸能看到百年前大師所留下作品,不外就是有著良好收藏儲存及修復,才能不斷公諸展示您我面前。 第一從如何儲存一件心愛的油畫作品,有個基本認識: (一) 購畫前多注意作品本身材料使用是否得當。 (二) 畫作均以裝框較易受到完整安全的保護。 (三) 掛畫展示的選擇,首先是避免太陽直接照射,因為紫外線易分解顏料中的分子結構而褪色。另外避免接近廚房、浴廁或是潮溼地方,一般溫度以20~25℃及溼度50%左右,並以通風佳為考慮。 (四) 目前國內西畫裝框均已有壓克力,除保護畫面外更能隔離空氣中的灰塵及蟲子汙染,但平常切忌以清潔劑擦拭以免汙染畫本身。 (五) 定期的檢驗與保養,所謂預防勝於治療,在一定時間內應請專業修復師檢視,早期發現問題可減少病變的惡化。 第二對油畫作品經常遇到的問題及基本結構認識 (一) 油畫作品基本結構可分為 1. 底基物:又簡稱「畫布」或「畫板」,材質可分為麻布、綿布、合成纖維,而畫板則有木板、紙。 2. 塗底層:介於畫布與繪畫層( 顏色層)之中,雖只是薄薄的一層,但所肩負的責任就如女人在上妝前的粉底一樣重要,缺少這層將使繪畫層因附著不佳而快速剝落,其材料可分為水性與油性。 3. 繪畫層:顏料主要來源可分為有機色粉與無機色粉,有機色粉因其分子結構較活潑易起變化,常會引發區域性性的發黴與褪色,其中如黑色、紫色、紅色、綠色就儲存上要多留意,無機色粉則無上述缺失。此外,油脂化合物中的乾性油是與空氣接觸後,將產生氧化作用,而逐漸乾硬,許多繪畫層的龜裂紋就時常會發生。 4. 保護層:又稱凡尼斯,它如一層透明的薄膜附著於繪畫層的上面,主要功能在保護繪畫層不受到直接汙染(但凡尼斯質量良莠不齊如果塗到劣質凡尼斯,日後氧化會慢慢引起病變,繪畫層的色澤被泛黃的凡尼斯所覆蓋而失去原有色彩,俗稱凡尼斯層的氧化病變。另一種是繪畫層未完全乾燥就塗上凡尼斯因而存在繪畫層內部的溼氣無處揮發,逐漸形成有點暗灰色黴點,稱之為滯怠性的黴化作用。) (二) 油畫修復經常性的問題 1. 油畫的清洗:因受到空氣中雜質日積月累的汙染,自然會漸漸失去它原有的光彩。而清洗重點可分為 l 凡尼斯層(保護層) l 繪畫層的汙染 l 重新復筆(作品完成後一段時間被第三者或畫家本人,又在畫面上加筆,此種復筆,已影響原畫的感覺時可將此復筆去除恢復原貌。治療而不傷害,還原而不變質,清潔而不豔麗是清洗作品的最高境界。) 2. 為什麼畫會龜裂 a. 年代的龜裂紋 l 底基物的蠕動:繪畫層因逐漸老化而失去彈性,因此無法適應底基物膨漲與收縮的變化,漸漸形成繪畫層的分裂,有如蜘蛛網紋,這是自然現象。 l 區域性撞傷:在搬運過程中,碰撞或壓傷,通常形狀是同心圓或蝸牛式向外擴張。 l 人為失誤:已完成年代久的作品,繪畫層已乾硬,有時為方便攜帶而拆框捲成圓型。 b. 過早的龜裂紋:原因出自藝術家作畫時,技法的應用不當,或是對材料特性認識不清。實際上龜裂紋的產生並不可怕,只要適當給予治療就可以控制龜裂的蔓延,浮起的繪畫層或即將剝落的顏色都可以重新撫平。 c. 畫布移植:十六世紀開始採用麻布為底基物,一般上等麻布儲存時間為200年左右,而儲存環境已影響畫布壽命長短,因潮溼或畫家使用較次的麻布、綿布甚至是麻布袋(米袋、麵粉袋)有些作品已破舊不堪,為使作品生命延續,就必需進行繪畫作品的移植手術。 第三建立正確修復觀念 (一)當作品出現病變時,多數人找畫家本人來修復,但創作與修復是兩個截然不同的領域,許多因認知不同而造成二度傷害。 (二)任何作品病變都是有其原因,無論是畫家材料不當使用或儲存環境不佳,甚是年代自然老化,都有其治療方式。所以必須找到專業認知,有藝術涵養的修復師。 (三)修復費用的質疑,許多人將作品的修復看成藝術品買賣一樣作品愈大應該愈貴,其實不然,修復費用的多寡是以病變輕重差異而不同。 專業修復已扮演了藝術市場不可或缺的角色,修復師為其修復的作品負責任,畫廊對收藏家也負起健康完整的畫作才賣出的責任,而收藏家買回的作品也當定期請修復師做檢查,各盡其責之下,自然會將作品一代一代傳承下去,就如我們去欣賞林布蘭、拉斐爾、提香等大師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