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doudou是豆

    這句話的意思是,想要讓人們的精神變得文明,應該先讓他們的身體變得更加強健。強壯健康的身體,是創造文明、改變世界的前提。

    這句話出自於毛澤東1917年所發表的文章《體育之研究》。

    結合當時中國積貧積弱的國情,毛澤東在文章中提到這句話,還有號召華人民強身健體,趕走外國侵略者,延續中華文明血脈的含義。

    擴充套件資料:

    毛澤東的理解是:一要有鍛鍊的自覺性。“欲圖體育之有效,非動其主觀,促其對於體育之自覺不可。”二要有恆。“日以為常,使此運動之觀念,相連而不絕。今日之運動,承乎昨日之運動,而又引起明日之運動。”三要充滿興趣和快樂。因為“興味者,運動之始;快樂者,運動之終。興味生於進行,快樂生於結果。”

    所以運動中的興趣和快樂都是很重要的。

    由此,他對當時學校體育中存在的一些不良傾向,提出了嚴肅的批評。比如體育課程設定,“多有形式而無實質”的問題;體育課教學時,“教者發令,學者強應,身順而心違,精神受無量之痛苦”的問題;以及教室光線不足、學校不講衛生的問題等等。

    總之,毛澤東認為:體育具有“強筋骨、增知識、調感情、強意志”,使人“身心並完”的作用。

    因此國家提倡體育,從對個人來說,則可以“養生”;從對國家來說,則可以“衛國”。所以他主張透過發展體育,走救國救民的道路。

  • 2 # 使用者3651863859076

    意思是:想要讓人們的精神變得文明,應該先讓他們的身體變得更加強健。強壯健康的身體,是創造文明、改變世界的前提。

    出處:這句話源自毛澤東在1917年發表的《體育之研究》。

    原文:

    非第強筋骨也,又足以增知識。 近人有言曰:文明其精神,野蠻其體魄。 此言是也。欲文明其精神,先自野蠻其體魄。苟野蠻其體魄矣,則文明之精神隨之。

    夫知識之事,認識世間之事物而判斷其理也。於此有須於體者焉。直觀則賴乎耳目,思索則賴乎腦筋,耳目腦筋之謂體,體全而知識之事以全。故可謂間接從體育以得知識。

    今世百科之學,無論學校獨修,總須力能勝任。力能勝任者,體之強者也。不能勝任者,其弱者也。強弱分,而所任之區域以殊矣。

    釋義:

    不僅可以強筋骨的,又足夠可以增加知識。最近有人說:文明其精神,野蠻其體魄。這句話是正確的。想要讓人們的精神變得文明,應該先讓他們的身體變得更加強健。如果一個人體魄強健了,那麼他的精神也會變得文明。

    那些認識的事,認識世間的事物而判斷它的原理。在這有必須在身體的地方。直接觀察則依賴於耳目,思考則依賴於腦筋,耳朵眼睛腦筋對於身體,身體健全而認識事情也就全面。所以可以說間接從體育以獲得知識。

    現在各種各樣的科學,無論學校獨自修養,總要力能勝任。力能勝任的,身體也強壯。不能勝任的人,身體也弱。強弱分,而所任的職位區域也就不同了。

    向左轉|向右轉

  • 3 # 使用者2975663675321

    意思是:想要讓人們的精神變得文明,應該先讓他們的身體變得更加強健。強壯健康的身體,是創造文明、改變世界的前提。

    出處:這句話源自毛澤東在1917年發表的《體育之研究》。

    原文:

    非第強筋骨也,又足以增知識。 近人有言曰:文明其精神,野蠻其體魄。 此言是也。欲文明其精神,先自野蠻其體魄。苟野蠻其體魄矣,則文明之精神隨之。

    夫知識之事,認識世間之事物而判斷其理也。於此有須於體者焉。直觀則賴乎耳目,思索則賴乎腦筋,耳目腦筋之謂體,體全而知識之事以全。故可謂間接從體育以得知識。

    今世百科之學,無論學校獨修,總須力能勝任。力能勝任者,體之強者也。不能勝任者,其弱者也。強弱分,而所任之區域以殊矣。

    釋義:

    不僅可以強筋骨的,又足夠可以增加知識。最近有人說:文明其精神,野蠻其體魄。這句話是正確的。想要讓人們的精神變得文明,應該先讓他們的身體變得更加強健。如果一個人體魄強健了,那麼他的精神也會變得文明。

    那些認識的事,認識世間的事物而判斷它的原理。在這有必須在身體的地方。直接觀察則依賴於耳目,思考則依賴於腦筋,耳朵眼睛腦筋對於身體,身體健全而認識事情也就全面。所以可以說間接從體育以獲得知識。

    現在各種各樣的科學,無論學校獨自修養,總要力能勝任。力能勝任的,身體也強壯。不能勝任的人,身體也弱。強弱分,而所任的職位區域也就不同了。

    向左轉|向右轉

    擴充套件資料:

    青年時代的毛澤東深刻地意識到必須“文明其精神,野蠻其體魄”,方能剛毅有為。

    1917年,毛澤東在《新青年》雜誌發表了《體育之研究》一文,明確地指出:“國力苶弱,武風不振,民族之體質,日趨輕細,此甚可憂之現象也。”他認為體育的作用在於能“強筋骨”、“增知識”、“調感情”、“強意志”,展示了毛澤東早期“健身強國”的體育思想。

    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國家處於百業待興的時期。從全民健康的角度出發,毛主席多次號召、指示要廣泛開展群眾性體育活動,增強民眾的身體健康。

    1952年6月10日,毛澤東為中華全國體育總會成立大會題詞:“發展體育運動,增強人民體質”,深刻揭示了體育的地位、作用和目的。這12個光輝大字,科學地指出了透過體育增強體質的內在聯絡,同時又明確規定了中國社會主義體育必須為人民服務的社會屬性,由此確定了新中國體育的根本目的和任務。

    1953年6月,毛澤東同志在接見中國新民主主義青年團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時,充滿熱情和希望地對青年們說:“我給青年們講幾句話:一、祝賀他們身體好;二、祝賀他們學習好;三、祝賀他們工作好。”

    1957年11月,毛澤東同志在蘇聯接見中國留學生以及其後在多個場合,都是祝願青年“身體好、學習好、工作好”,始終把“身體好”放在首位。

    1960年他親自在工作人員送審的黨中央《關於衛生工作的指示》草稿中加了下面這樣一段話:“凡能做到的,都要提倡做體操,打球類,跑跑步,爬山,游水,打太極拳及各種各色的體育活動。”

    毛澤東一生熱愛體育活動。他認為,只有具備了強健的體魄,才可能有知識上、道德上的追求,才談得上實現自己的宏偉志向。早年,他一方面如飢似渴地學習文化科學知識,另一方面積極鍛鍊身體,把強健體魄、勇氣、意志上升為人格重塑的首要前提。

    他在學校自編了27節《六段運動》,持之以恆地進行鍛鍊,並進行遊泳、爬山、跑步等活動。他特別重視冷水浴,以鍛鍊“猛烈與不畏”的精神。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秦始皇陵的千古之謎,秦兵馬俑為何被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