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筠軒微文史
-
2 # 姑山之嵐
劉備剿黃巾軍,是受命於朝廷。他是官,黃巾軍是匪,剿滅匪徒是官員的職責。
況且張角利用符水治病,本來就是蠱惑人心之徒。他為了自己的野心迷惑群眾,這是很明顯的邪教組織。
張角的起義現在說是農民起義,我認為不正確。他是屬於邪教起義。這樣的起義不具有正義性。他和赤眉起義,陳勝吳廣起義是不一樣的。
張角的起義就像韓山童的明教起義一樣,都是教團組織起義。
當年劉伯溫勸朱元璋脫離明教,就是因為邪教組織起義根本沒有正義性和正統性。
這樣的組織一旦起義,必須剿滅!
-
3 # 方夢白
巢黃巾應該算是劉備的功績,而不是黑點。
劉備本來一直就是官,而且還是漢室劉家後裔。黃巾反的就是劉家天下,如果劉備反過來幫黃巾,那是不是就是忘恩負義了呢?
劉備一直都以自己是漢室正統自居,反農民起義才是正常的。而且劉備一直有官職,雖然,他曾經辭任,但不改變他是官家的身份,以官巢黃巾是維護治安,談不上黑不黑點。
第二,不能說是農民起義就一定是正義的,反對農民起義的人都是邪惡的。農民也會有暴徒,朝廷也會有好官,不是一個人的身份決定他的正邪,而是一個人的行為。
黃巾起義也是藉助宗教來組織民眾起義,實質上也是為了建立另一個皇朝,這對當時的朝廷本就是一種威脅,鎮壓也是正常反應。
劉備作為朝廷的官員,帶兵鎮壓黃巾義軍,也可以說是為了維護地方和平,單就行為來說,很難說正義不正義。
歷史上,很多大人物,在為官時,有不少都有鎮壓叛亂的功績。用現在的眼光看,你犯了法,自然有執法者執法。那你說執法者是正義還是不正義呢?
劉備就是一個執法者而已,他不能代表當時腐敗的朝廷,他也無力去改變朝廷的性質,他只是做他當時職位應該做的事而已。所以巢黃巾不算是劉備的人生黑點。
-
4 # 新語說古今
劉備沒有參與過剿滅黃巾起義的戰爭,故而所謂的汙點、黑點都不成立。
有一些人或許是受《三國演義》的影響。然而就算三國演義裡面,滅黃巾也不算是黑點。
劉備發家,的確和黃巾有點關係,因為他的戰功,是殺了一些黃巾起義失敗之後,別人收繳的降兵。並且對方還自稱是黃巾。事實上,黃巾也是有尊嚴的,那個自稱的人,還真的算不了黃巾。
1.三國記載的橋段《三國演義》中開篇就說,劉備三兄弟桃園三結義,斬黃巾英雄首立功。書中從三結義寫起,劉關張領五千兵,破十萬黃巾賊。
《三國志》中也提到,劉備跟隨校尉鄒靖,討伐黃巾軍,從而開始發跡。
百科中說,184年,劉備平黃巾起義有功。
所以,大眾普遍認為,劉備軍事生涯的開端,就是鎮壓黃巾起義而開始。
2.劉備發跡從何開始187年,前中山相張純和前泰山太守張舉,等人發動叛亂。
平原人劉子平,知道劉備勇猛,派他出兵鎮壓叛亂。鎮壓有功後,劉備開始發跡,得到了安喜尉這份工作。
這算是大漢的公務員了。
然而,前面資料上都說,劉備是184年鎮壓黃巾軍,才得到的這份工作。而實際上安喜尉是劉備在187年得到的工作。
會不會,劉備兩個都參加了,這個職位得到了兩次呢?
3.三國志搞錯這個先不深挖,就看劉備最開始是跟著誰混的。《三國志》說的很清楚,劉備的直屬領導,是校尉鄒靖。
鄒靖是在185年在《後漢書》冒頭,招募鮮卑人作戰,駐紮邊塞,防備烏桓及其他遊牧民族的騷擾。這期間,他的主要工作任務是防備烏桓,劉備跟著鄒靖混,其主要工作任務是一樣的,是防備外患,而不是討伐黃巾。
只是在防備胡人的同時,鄒靖曾帶著劉備去平定反賊張純,時間是187年。
張角是在184年3月5日,興兵反漢,口號為"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但是提出來這個口號後,英雄們紛紛嶄露頭角鎮壓,張角雙拳難敵四手,很快敗退消亡。
黃金政權被滅了之後,張純收繳了很多黃巾的逃兵,自稱黃巾軍。
他雖是自稱,但他並不屬於黃巾,連分支都不算。只是《三國志》為了懶省事,把後起之秀張純,真的當成了黃巾。
看更多精彩故事
回覆列表
讀史就應該用歷史的視角來看待問題,不能僅站在我們現代人的立場來評判古人的是非曲直,而是應該融入當時的社會背景、群體生存狀況等大環境,這樣才客觀公正。如果不是這樣,我可以斷言,古代沒有一個人是沒有黑點的。
舉幾個例子吧。
比如說蘇軾吧,我們現在看來他確乎是個完人。可是他和司馬光那一群人為何堅決反對王安石變法,還不是因為“方田均稅法”等措施嚴重損害了士大夫集團的利益。也就是說官員和老百姓一樣要繳納賦稅,而官員與老百姓怎麼能一樣啊。階級等級在那裡嘛,所謂“勞力者治於人,勞心者治人”,士大夫是“牧”,而老百姓是“羊”,所以治理一方又叫“牧民”,“牧羊人”與“羊”怎麼能一樣呢?
以今人的眼光來看,王侯將相寧有種乎,人人不是生而平等嘛?這算是蘇軾的黑點了吧?
再來一個更狠的,比如說李白吧,“詩仙”李白在我們這些後人眼中那可不是仙氣飄飄,繡口一吐就是半個盛唐嘛。可他除了給後人留下幾百首詩以外,他做過些什麼利國利民流芳後世的實事嗎?以今天的道德標準來說,他可不就是個“不事稼薔”的酒鬼與流浪漢?
其他的例子就不舉了。
總之,看待歷史人物就應該把人物放在其所處的時代背景下,這樣才能客觀公正。以我們現在的階級觀點來說,劉備剿黃巾其實質就是統治階級在鎮壓農民起義,當然是黑點。如果只是把他當作漢朝末年的一個普通的有志青年,那這又不算什麼了。
當然,如果題主的意思僅是說劉備在剿黃巾中沒多大建樹,那當然可以說是他的一大黑點。
他是個屢敗之將,前半輩子幾乎沒打好過幾次仗,屢戰屢敗。究其原因,是因為力量太小,一方面缺錢少糧;另一方面是出身低無謀臣良將願意追隨。但劉備還是夠努力的,比如說高唐一役,劉備一行數百人遽然遭遇幾千黃巾軍,劉關張三人很快被衝散,劉備力鬥之下身受重傷,“假死”得脫。所謂“假死”,許多人認為是裝死,其實就是重傷昏厥了,最後還是關張趕來相救,將他裝在牛車上才得以逃脫。
劉備有一股韌勁,史家認為是“屢戰屢敗,屢敗屢戰,折而不撓”,正是因為這樣,他最後才能與曹、孫三足鼎立,而不是早早地倒在了創業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