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太平洋戰爭爆發,最高興和最擔憂的人,那一定是丘吉爾。因為美國的參戰是他夢寐以求的事情,而同時東南亞是英國殖民地最多的地區,日軍的進攻,一定會侵害英國的利益;
如果說香港的淪陷,已經給了丘吉爾悶頭一棍,那新加坡的丟失,一定給了他響亮的一記耳光。因為僅在一個月前,他向全世界信誓旦旦地保證:“日本人想攻克大英帝國在遠東的堡壘新加坡,會比登天還難。”丘吉爾哪裡來的自信呢?
我們都知道,新加坡位於馬來半島的最南端。自古以來,就是海上交通和貿易中心,更是兵家必爭之地。大英帝國第一批殖民者到達後,把該地區生產的橡膠、石油等重要戰略資源,透過這裡運往世界各地。
成為舉世聞名的貿易和戰略要地。這也是日本人為什麼一定要攻佔她的原因。
山下奉文仿效“閃擊戰”,發明了“電鑽戰”。可以說讓英華人極不適應這種戰術,一路敗退。但“電鑽戰”只是增強了進攻速度,並沒有形成圍殲戰,導致大部分的英軍撤退到了新加坡。
如果是讓我們老一輩優秀的戰術家們打這一仗,一定想辦法就地全殲,不會打成擊潰戰,給對手製造一個“越敗越大”的機會。正如毛主席他老人家說過:“對於人,傷其十指不如斷其一指,對於敵,擊潰其十個師不如殲滅其一個師。”
面對新加坡的危機,丘吉爾的自信主要還是來自於工事的堅硬,彈藥的充足,以及近10萬的守軍,是日軍的2倍。更何況橫跨柔佛海峽,連線新加坡與馬來半島的唯一一條長堤被守軍炸燬,形成了天然的防禦“壁壘”。
首先,新加坡的防禦是不錯,但都是針對來自海上的進攻。而這次日軍長途跋涉幾千公里從陸上攻過來,出乎守軍的意料。岸炮威力大,但都是固定的,不可能調轉炮口。而且,面對陸上的防禦工事,都是臨時搭建的,其堅固程度可想而知。
其次,守軍人數雖然不少,但是士氣低落。自日軍登陸以來,他們一場勝仗沒打過,唯一的優勢就是跑得快。現在的守軍大多都是敗退而來的,個個如同驚弓之鳥,士氣低迷,怎麼能與氣勢如虹的對手決一雌雄呢?
更讓人沮喪的是,沒有援軍。英國的遠東艦隊在不久前遭到慘敗,幾乎全軍覆沒;國內也剛剛從倫敦大轟炸結束後,慢慢地恢復中;而剛剛參戰的美華人在菲律賓也是疲於應付、焦頭爛額、自顧不暇,哪來的援軍?
事已至此,儘管困難重重,但誰也不願成為日本人的刀下鬼,拼一把沒準還有一線生機,“死馬當活馬醫”吧。
作為一名指揮官不研究對手的戰術特點和作戰風格,是要吃大虧的。按照守軍的估計,對方的主攻方向在東面,因為那裡有守軍賴以生存的樟宜海軍基地,於是將戰鬥力最強的第18師安排在那裡,而戰鬥力極弱的澳洲師放在了西北面。
這樣的安排按理說也沒有什麼,對付其他人是沒有問題。可問題是眼前的這個對手,自開戰以來,大大小小几十仗,沒有一次是不按常理出牌的。所以說,仗還沒有開始打,英軍就輸了一招。
正應了孫子所說:“知彼知己,百戰不殆;不知己,每戰必殆。”
果不其然,山下奉文命令日軍向樟宜海軍基地猛烈轟擊。一時間,炮聲震天,整個城市地動山搖,街上到處是被炸得支離破碎的屍體,慘不忍睹。與此同時,20多艘登陸艇載著400多名士兵開始“興師動眾”地發動進攻。
自以為是的守軍以為判斷準確,按照預先計劃,開始向東部派遣大批的增援部隊。並暗自慶幸,幸好部署了最強的部隊,現在又派出了援軍,進攻一定擋得住。
然而,山下奉文要的就是,對方將主要兵力移向東面。見其上鉤後,他立刻命令炮口轉向西面,猛轟對手前沿陣地,瞬間防禦工事都飛上了天,機槍陣地被夷為平地。300多艘登陸艇載著12000名士兵開始進攻。
守軍還沒有反應過來,日軍已衝到面前,只能拼刺刀了。拼刺刀可是他們的強項,本就戰鬥力極弱的澳洲士兵,那裡見過這樣的架勢,瞬間防線崩潰。這時,東面的日軍由佯攻改為主攻,拿下了城外陣地,矛頭直指城中央。
奇怪的事情發生了,先前一路敗退的守軍,此時表現的英勇頑強,開始拼死抵抗了。
難道是什麼神力相助?不是。
原來從戰俘營逃出來的英軍士兵,把日軍的殘暴和虐待戰俘的情形,在英軍中迅速傳播。這激發了士兵們與其成為俘虜被折磨致死,還不如拼死一搏。於是,日軍的進攻越來越困難,雙方居然打成了拉鋸戰。
首先有些扛不住的,居然是日軍。雖然山下奉文壓根兒瞧不起對手的戰鬥力,但打了幾天,彈藥、給養快用光了。而英軍的炮彈似乎還很充足,不停的向進攻部隊猛轟,有人提議暫停攻擊,原地修整,遭到他嚴厲訓斥:
“八嘎,進攻的部隊一旦放鬆下來,疲勞會讓士兵的戰鬥意志瞬間崩潰,再想攻佔將會更加困難。現在,敵人也快堅持不住的時候,再接再厲,一定能拿下”;“繼續進攻”。
首先,他一面命令部隊放慢進攻速度,以節省彈藥;另一方面,又調來日本陸軍航空隊的轟炸機,對市區進行狂轟濫炸,共出動轟炸機4700架次,投彈770多噸,爆炸聲此起彼伏,把一個美麗的城市炸成人間地獄,企圖迫降對手。
其次,下令切斷城市供水,進一步給守軍施加壓力。不吃飯可以活7天,不喝水只能活3天,他要用這種“內外交困”的“局面”迫使對手放下武器。然而,這種拼耗,日軍也耗不起,已經連續作戰七天七夜,糧食、彈藥眼看要消耗殆盡了,很多士兵已經開始在野地裡找草根、樹皮勉強充飢。
強攻、逼迫不行,他又想到了一“軟”招。用飛機一連空投了29封勸降信,誰知扛不住的英華人打著白旗從城裡走了出來。在這場意志和作風的較量中,近12萬英軍投降,高傲的英華人終於低下了頭。
當得知對手已經彈盡糧絕,而守軍還有近8萬,以及可以至少支撐五年的糧食彈藥時,守軍指揮官懊悔不已。這一天也成為了丘吉爾一生中最為黑暗和最覺恥辱的一天,他悲痛的說:“英國史上最沉痛的浩劫,規模最大的投降,就在新加坡。”
其實,拋開其他因素,日軍卷席東南亞西方列強的殖民地。客觀上,在戰後隨著日本的投降,紛紛獨立。從這個角度講,列強們“狗咬狗”的時候,倒也給殖民國家帶來自主的希望。
如果說太平洋戰爭爆發,最高興和最擔憂的人,那一定是丘吉爾。因為美國的參戰是他夢寐以求的事情,而同時東南亞是英國殖民地最多的地區,日軍的進攻,一定會侵害英國的利益;
如果說香港的淪陷,已經給了丘吉爾悶頭一棍,那新加坡的丟失,一定給了他響亮的一記耳光。因為僅在一個月前,他向全世界信誓旦旦地保證:“日本人想攻克大英帝國在遠東的堡壘新加坡,會比登天還難。”丘吉爾哪裡來的自信呢?
苦心經營123年的殖民地,外強中乾。我們都知道,新加坡位於馬來半島的最南端。自古以來,就是海上交通和貿易中心,更是兵家必爭之地。大英帝國第一批殖民者到達後,把該地區生產的橡膠、石油等重要戰略資源,透過這裡運往世界各地。
成為舉世聞名的貿易和戰略要地。這也是日本人為什麼一定要攻佔她的原因。
山下奉文仿效“閃擊戰”,發明了“電鑽戰”。可以說讓英華人極不適應這種戰術,一路敗退。但“電鑽戰”只是增強了進攻速度,並沒有形成圍殲戰,導致大部分的英軍撤退到了新加坡。
如果是讓我們老一輩優秀的戰術家們打這一仗,一定想辦法就地全殲,不會打成擊潰戰,給對手製造一個“越敗越大”的機會。正如毛主席他老人家說過:“對於人,傷其十指不如斷其一指,對於敵,擊潰其十個師不如殲滅其一個師。”
面對新加坡的危機,丘吉爾的自信主要還是來自於工事的堅硬,彈藥的充足,以及近10萬的守軍,是日軍的2倍。更何況橫跨柔佛海峽,連線新加坡與馬來半島的唯一一條長堤被守軍炸燬,形成了天然的防禦“壁壘”。
可是,與之相反的是,守軍指揮官憂心忡忡。首先,新加坡的防禦是不錯,但都是針對來自海上的進攻。而這次日軍長途跋涉幾千公里從陸上攻過來,出乎守軍的意料。岸炮威力大,但都是固定的,不可能調轉炮口。而且,面對陸上的防禦工事,都是臨時搭建的,其堅固程度可想而知。
其次,守軍人數雖然不少,但是士氣低落。自日軍登陸以來,他們一場勝仗沒打過,唯一的優勢就是跑得快。現在的守軍大多都是敗退而來的,個個如同驚弓之鳥,士氣低迷,怎麼能與氣勢如虹的對手決一雌雄呢?
更讓人沮喪的是,沒有援軍。英國的遠東艦隊在不久前遭到慘敗,幾乎全軍覆沒;國內也剛剛從倫敦大轟炸結束後,慢慢地恢復中;而剛剛參戰的美華人在菲律賓也是疲於應付、焦頭爛額、自顧不暇,哪來的援軍?
事已至此,儘管困難重重,但誰也不願成為日本人的刀下鬼,拼一把沒準還有一線生機,“死馬當活馬醫”吧。
山下奉文的“聲東擊西”。作為一名指揮官不研究對手的戰術特點和作戰風格,是要吃大虧的。按照守軍的估計,對方的主攻方向在東面,因為那裡有守軍賴以生存的樟宜海軍基地,於是將戰鬥力最強的第18師安排在那裡,而戰鬥力極弱的澳洲師放在了西北面。
這樣的安排按理說也沒有什麼,對付其他人是沒有問題。可問題是眼前的這個對手,自開戰以來,大大小小几十仗,沒有一次是不按常理出牌的。所以說,仗還沒有開始打,英軍就輸了一招。
正應了孫子所說:“知彼知己,百戰不殆;不知己,每戰必殆。”
果不其然,山下奉文命令日軍向樟宜海軍基地猛烈轟擊。一時間,炮聲震天,整個城市地動山搖,街上到處是被炸得支離破碎的屍體,慘不忍睹。與此同時,20多艘登陸艇載著400多名士兵開始“興師動眾”地發動進攻。
自以為是的守軍以為判斷準確,按照預先計劃,開始向東部派遣大批的增援部隊。並暗自慶幸,幸好部署了最強的部隊,現在又派出了援軍,進攻一定擋得住。
然而,山下奉文要的就是,對方將主要兵力移向東面。見其上鉤後,他立刻命令炮口轉向西面,猛轟對手前沿陣地,瞬間防禦工事都飛上了天,機槍陣地被夷為平地。300多艘登陸艇載著12000名士兵開始進攻。
守軍還沒有反應過來,日軍已衝到面前,只能拼刺刀了。拼刺刀可是他們的強項,本就戰鬥力極弱的澳洲士兵,那裡見過這樣的架勢,瞬間防線崩潰。這時,東面的日軍由佯攻改為主攻,拿下了城外陣地,矛頭直指城中央。
奇怪的事情發生了,先前一路敗退的守軍,此時表現的英勇頑強,開始拼死抵抗了。
難道是什麼神力相助?不是。
原來從戰俘營逃出來的英軍士兵,把日軍的殘暴和虐待戰俘的情形,在英軍中迅速傳播。這激發了士兵們與其成為俘虜被折磨致死,還不如拼死一搏。於是,日軍的進攻越來越困難,雙方居然打成了拉鋸戰。
首先有些扛不住的,居然是日軍。雖然山下奉文壓根兒瞧不起對手的戰鬥力,但打了幾天,彈藥、給養快用光了。而英軍的炮彈似乎還很充足,不停的向進攻部隊猛轟,有人提議暫停攻擊,原地修整,遭到他嚴厲訓斥:
“八嘎,進攻的部隊一旦放鬆下來,疲勞會讓士兵的戰鬥意志瞬間崩潰,再想攻佔將會更加困難。現在,敵人也快堅持不住的時候,再接再厲,一定能拿下”;“繼續進攻”。
山下奉文的“軟硬”招數。首先,他一面命令部隊放慢進攻速度,以節省彈藥;另一方面,又調來日本陸軍航空隊的轟炸機,對市區進行狂轟濫炸,共出動轟炸機4700架次,投彈770多噸,爆炸聲此起彼伏,把一個美麗的城市炸成人間地獄,企圖迫降對手。
其次,下令切斷城市供水,進一步給守軍施加壓力。不吃飯可以活7天,不喝水只能活3天,他要用這種“內外交困”的“局面”迫使對手放下武器。然而,這種拼耗,日軍也耗不起,已經連續作戰七天七夜,糧食、彈藥眼看要消耗殆盡了,很多士兵已經開始在野地裡找草根、樹皮勉強充飢。
強攻、逼迫不行,他又想到了一“軟”招。用飛機一連空投了29封勸降信,誰知扛不住的英華人打著白旗從城裡走了出來。在這場意志和作風的較量中,近12萬英軍投降,高傲的英華人終於低下了頭。
當得知對手已經彈盡糧絕,而守軍還有近8萬,以及可以至少支撐五年的糧食彈藥時,守軍指揮官懊悔不已。這一天也成為了丘吉爾一生中最為黑暗和最覺恥辱的一天,他悲痛的說:“英國史上最沉痛的浩劫,規模最大的投降,就在新加坡。”
其實,拋開其他因素,日軍卷席東南亞西方列強的殖民地。客觀上,在戰後隨著日本的投降,紛紛獨立。從這個角度講,列強們“狗咬狗”的時候,倒也給殖民國家帶來自主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