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一次海灣戰爭末期,多國部隊對從科威特撤退的伊拉克大軍發動了猛烈的攻擊,將80號公路變成了“死亡公路““人間煉獄“。那麼,美軍動用的什麼戰機,什麼彈種達到如此可怕的效果?對夾雜平民的目標進行無差別轟炸是否有違國際法?
伊拉克軍隊撤退的車隊大部分是被美軍A-10攻擊機摧毀的。
在1991年海灣戰爭中,伊拉克戰敗以後在撤退圖中,一百多架美國A-10攻擊機使用航空子母彈猛烈的空襲了潰退途中的伊拉克車隊,造成伊軍的重大傷亡,據估算有數萬伊軍被集束炸彈殺死在伊科邊境的公路上。
航空反坦克子母彈具有多恐怖的破壞力。我們從1991年海灣戰爭就可以看出來。1991年1月16日,以美國為首的盟國開始對伊拉克軍隊發動軍事進攻,在歷時42天的空襲和100小時的地面戰鬥後,多國部隊以較小代價取得決定性勝利,重創伊拉克軍隊。伊拉克最終接受聯合國660號決議,伊拉克軍隊主力從科威特撤軍,在科伊邊境的公路上,握制空權的美軍,對擁擠在公路上的伊軍展開了瘋狂的轟炸。
著名的“死亡公路”
海灣戰爭末期,十幾萬伊拉克軍主力在多國部隊打擊下實在經受不住,不得乘坐汽車,坦克等各種車輛從科威特撤軍,但在撤軍的路途中,在80號公路上被多國部隊發現了。
喪失了制空權的伊軍成為活靶子,美軍出動了100多架次的A-10攻擊機為火力輸出核心,以航空子母彈為主要攻擊武器,先轟炸道路前端和後端的車隊,讓伊軍進退不得,然後成波次的轟炸伊軍車隊,最後造成據說上十萬伊軍部隊的慘重傷亡。美軍飛行員事後回憶:從空中掠過燃燒了幾十公里的伊拉克車隊時,彷彿看見了地獄般的情景。據統計,伊拉克軍隊大約有2000輛車輛被摧毀,數萬人葬身於火海,被摧毀的車輛殘骸佈滿了公路,綿延達36公里。這條公路因此被稱為“死亡公路”。
坦克大戰
空軍打不嬴,那就打陸戰吧!要知道伊拉克陸軍可是當時全球第四大裝甲力量。擁有5600輛坦克,以及近8000輛裝甲車。
1990年1月26日,美軍兩個裝甲師在巴士拉與遭遇到伊拉克共和國衛隊三個裝甲師,隨即一場坦克大戰開始了。美軍有470-輛M1A1,而伊軍有300輛T-72及一些老式坦克。
T72在1971年開始服役, 而M1A1則是1986年才開始服役,相差了15年,這15年的技術差距大得嚇人,造成了一邊倒的結果。
看這些紀實照片固然是覺得很殘忍,但從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出現代戰爭是個多麼複雜的過程,不是有幾個大炮,有幾輛坦克開上去就能打的。從照片上可以看出,被摧毀的伊軍這輛也以後勤為主。
T-72上的夜視系統只能發現800米左右的目標,並且落後的火控系統,只能射擊靜止目標。而美軍的M1A1可以可以在黑夜裡發現2500米左右的目標,並且在移動中射擊。
而更讓伊拉克人絕望的是,哪怕有機會搶先開火,擊中M1A1,卻只能在對方身體上留下幾個小坑,而相反M1A1的反擊,卻基本都是一炮撂倒(甚至有直接將T72打穿的),經過一夜激戰,伊拉克軍隊的三個裝甲師在美軍未動用空軍的情況下,經過一戰“解除番號”。
由於在海灣戰爭中死亡公路上被摧毀的伊拉克車隊中混有大量巴勒斯坦民兵,以及一些伊拉克官員、非正規軍的強力部門人員,在科威特的伊拉克移民和他們的家屬,因此這次美軍制造的死亡公路事件也飽受爭議,有些國際組織指控美軍濫用武力。然而沒什麼卵用,勝利者是不受指責的。1991年6月10日,美國紐約,海灣戰爭勝利慶祝儀式上,上萬名剛剛在伊拉克戰場上戰無不勝、攻無不克,載譽歸來的美軍大兵,受到數百萬紐約市民的熱烈歡迎,鮮花和綵帶淹沒了他們……
1990年代初的解放軍還是一隻以陸軍為絕對主力的軍隊,海軍只有近海作戰能力,不足以出第一島鏈作戰,空軍嚴重依賴地面指揮,作戰半徑小無超視距作戰能力,無對地精確打擊能力。在資訊化和精確打擊面前,提倡敢打敢拼的解放軍,突然發現連跟敵人刺刀見紅的機會都沒有。
海灣戰爭促使中國軍隊開始反思。“軍隊要忍耐”之後,忍耐了近10年的中國軍隊發現與世界一流軍事強國已經出現恐怖的代差,而世界格局的突變卻並未讓中國擁有預期中的和平。當時,中國軍事領域的改革步伐遠遠比不上社會和經濟生活的改革。海灣戰爭為這種改變提供了契機和方向。
當然,海灣戰爭給中國軍隊帶來的並不只是負面的訊息,伊拉克在蘇制飛毛腿B基礎上改進而成的侯賽因和阿巴斯戰術彈道導彈,是海灣戰爭期間伊拉克僅有的幾種能對聯軍造成大量傷亡的武器,雖然因為伊拉克自身技術實力問題,彈道導彈並未讓戰局發生改變,卻為中國同類武器做出了啟示。
海灣戰爭後,中國軍事鬥爭準備的基點由應付一般條件下的區域性戰爭轉到打贏現代技術特別是高技術條件下的區域性戰爭上來。解放軍在提高機械化水平的同時,全力向資訊化發展,並針對科學技術落後、軍費投入有限等實際困難,提出有選擇地發展先進武器裝備,即後來所謂的“撒手鐧”武器。在此之後,中國軍方更是提出了“反介入/區域拒止”戰略,並最終在近年來迎來裝備發展的井噴期。由此可見,一支軍隊落後並不可怕,可怕的是落後而不自知,自知而不思改變。也許對於中國軍隊來說,驚醒和鞭策,才是海灣戰爭的真正啟示。
海灣戰爭加速了蘇聯的解體和兩極格局的終結,客觀上有利於多極化趨勢的發展。蘇聯在海灣危機和戰爭中的表現說明,它作為兩極格局中的一極已名存實亡,昔日的超級大國只能聽任事態的發展。從一定程度上講,美國在海灣戰爭中既是打伊拉克,也是在打蘇聯。
海灣戰爭後,蘇聯最終解體,為兩極格局畫上了句號。美國在海灣戰爭中大獲全勝,成為冷戰後唯一的超級大國,但這並沒改變世界基本力量的對比,相反,世界加速向多極化發展。
海灣戰爭顯示出高技術武器的巨大威力,標誌著高技術區域性戰爭已經作為現代戰爭的基本樣式登上了世界軍事舞臺。
由於高技術武器的使用,使現代戰爭的作戰思想、作戰樣式、作戰方法、指揮方式、作戰部隊組織結構以及戰爭程序與結局等方面都出現了重大變化。
因此海灣戰爭對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形成的傳統戰爭觀念產生以強烈震撼,促使在全世界範圍內掀起了研究未來新型戰爭的熱潮,從而引發了一場以機械化戰爭向資訊戰爭轉變為基本特徵的世界性新軍事革命!
在第一次海灣戰爭末期,多國部隊對從科威特撤退的伊拉克大軍發動了猛烈的攻擊,將80號公路變成了“死亡公路““人間煉獄“。那麼,美軍動用的什麼戰機,什麼彈種達到如此可怕的效果?對夾雜平民的目標進行無差別轟炸是否有違國際法?
伊拉克軍隊撤退的車隊大部分是被美軍A-10攻擊機摧毀的。
在1991年海灣戰爭中,伊拉克戰敗以後在撤退圖中,一百多架美國A-10攻擊機使用航空子母彈猛烈的空襲了潰退途中的伊拉克車隊,造成伊軍的重大傷亡,據估算有數萬伊軍被集束炸彈殺死在伊科邊境的公路上。
航空反坦克子母彈具有多恐怖的破壞力。我們從1991年海灣戰爭就可以看出來。1991年1月16日,以美國為首的盟國開始對伊拉克軍隊發動軍事進攻,在歷時42天的空襲和100小時的地面戰鬥後,多國部隊以較小代價取得決定性勝利,重創伊拉克軍隊。伊拉克最終接受聯合國660號決議,伊拉克軍隊主力從科威特撤軍,在科伊邊境的公路上,握制空權的美軍,對擁擠在公路上的伊軍展開了瘋狂的轟炸。
著名的“死亡公路”
海灣戰爭末期,十幾萬伊拉克軍主力在多國部隊打擊下實在經受不住,不得乘坐汽車,坦克等各種車輛從科威特撤軍,但在撤軍的路途中,在80號公路上被多國部隊發現了。
喪失了制空權的伊軍成為活靶子,美軍出動了100多架次的A-10攻擊機為火力輸出核心,以航空子母彈為主要攻擊武器,先轟炸道路前端和後端的車隊,讓伊軍進退不得,然後成波次的轟炸伊軍車隊,最後造成據說上十萬伊軍部隊的慘重傷亡。美軍飛行員事後回憶:從空中掠過燃燒了幾十公里的伊拉克車隊時,彷彿看見了地獄般的情景。據統計,伊拉克軍隊大約有2000輛車輛被摧毀,數萬人葬身於火海,被摧毀的車輛殘骸佈滿了公路,綿延達36公里。這條公路因此被稱為“死亡公路”。
坦克大戰
空軍打不嬴,那就打陸戰吧!要知道伊拉克陸軍可是當時全球第四大裝甲力量。擁有5600輛坦克,以及近8000輛裝甲車。
1990年1月26日,美軍兩個裝甲師在巴士拉與遭遇到伊拉克共和國衛隊三個裝甲師,隨即一場坦克大戰開始了。美軍有470-輛M1A1,而伊軍有300輛T-72及一些老式坦克。
T72在1971年開始服役, 而M1A1則是1986年才開始服役,相差了15年,這15年的技術差距大得嚇人,造成了一邊倒的結果。
看這些紀實照片固然是覺得很殘忍,但從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出現代戰爭是個多麼複雜的過程,不是有幾個大炮,有幾輛坦克開上去就能打的。從照片上可以看出,被摧毀的伊軍這輛也以後勤為主。
T-72上的夜視系統只能發現800米左右的目標,並且落後的火控系統,只能射擊靜止目標。而美軍的M1A1可以可以在黑夜裡發現2500米左右的目標,並且在移動中射擊。
而更讓伊拉克人絕望的是,哪怕有機會搶先開火,擊中M1A1,卻只能在對方身體上留下幾個小坑,而相反M1A1的反擊,卻基本都是一炮撂倒(甚至有直接將T72打穿的),經過一夜激戰,伊拉克軍隊的三個裝甲師在美軍未動用空軍的情況下,經過一戰“解除番號”。
由於在海灣戰爭中死亡公路上被摧毀的伊拉克車隊中混有大量巴勒斯坦民兵,以及一些伊拉克官員、非正規軍的強力部門人員,在科威特的伊拉克移民和他們的家屬,因此這次美軍制造的死亡公路事件也飽受爭議,有些國際組織指控美軍濫用武力。然而沒什麼卵用,勝利者是不受指責的。1991年6月10日,美國紐約,海灣戰爭勝利慶祝儀式上,上萬名剛剛在伊拉克戰場上戰無不勝、攻無不克,載譽歸來的美軍大兵,受到數百萬紐約市民的熱烈歡迎,鮮花和綵帶淹沒了他們……
海灣戰爭給中國國防建設的啟示1990年代初的解放軍還是一隻以陸軍為絕對主力的軍隊,海軍只有近海作戰能力,不足以出第一島鏈作戰,空軍嚴重依賴地面指揮,作戰半徑小無超視距作戰能力,無對地精確打擊能力。在資訊化和精確打擊面前,提倡敢打敢拼的解放軍,突然發現連跟敵人刺刀見紅的機會都沒有。
海灣戰爭促使中國軍隊開始反思。“軍隊要忍耐”之後,忍耐了近10年的中國軍隊發現與世界一流軍事強國已經出現恐怖的代差,而世界格局的突變卻並未讓中國擁有預期中的和平。當時,中國軍事領域的改革步伐遠遠比不上社會和經濟生活的改革。海灣戰爭為這種改變提供了契機和方向。
當然,海灣戰爭給中國軍隊帶來的並不只是負面的訊息,伊拉克在蘇制飛毛腿B基礎上改進而成的侯賽因和阿巴斯戰術彈道導彈,是海灣戰爭期間伊拉克僅有的幾種能對聯軍造成大量傷亡的武器,雖然因為伊拉克自身技術實力問題,彈道導彈並未讓戰局發生改變,卻為中國同類武器做出了啟示。
海灣戰爭後,中國軍事鬥爭準備的基點由應付一般條件下的區域性戰爭轉到打贏現代技術特別是高技術條件下的區域性戰爭上來。解放軍在提高機械化水平的同時,全力向資訊化發展,並針對科學技術落後、軍費投入有限等實際困難,提出有選擇地發展先進武器裝備,即後來所謂的“撒手鐧”武器。在此之後,中國軍方更是提出了“反介入/區域拒止”戰略,並最終在近年來迎來裝備發展的井噴期。由此可見,一支軍隊落後並不可怕,可怕的是落後而不自知,自知而不思改變。也許對於中國軍隊來說,驚醒和鞭策,才是海灣戰爭的真正啟示。
海灣戰爭對世界影響海灣戰爭加速了蘇聯的解體和兩極格局的終結,客觀上有利於多極化趨勢的發展。蘇聯在海灣危機和戰爭中的表現說明,它作為兩極格局中的一極已名存實亡,昔日的超級大國只能聽任事態的發展。從一定程度上講,美國在海灣戰爭中既是打伊拉克,也是在打蘇聯。
海灣戰爭後,蘇聯最終解體,為兩極格局畫上了句號。美國在海灣戰爭中大獲全勝,成為冷戰後唯一的超級大國,但這並沒改變世界基本力量的對比,相反,世界加速向多極化發展。
海灣戰爭顯示出高技術武器的巨大威力,標誌著高技術區域性戰爭已經作為現代戰爭的基本樣式登上了世界軍事舞臺。
由於高技術武器的使用,使現代戰爭的作戰思想、作戰樣式、作戰方法、指揮方式、作戰部隊組織結構以及戰爭程序與結局等方面都出現了重大變化。
因此海灣戰爭對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形成的傳統戰爭觀念產生以強烈震撼,促使在全世界範圍內掀起了研究未來新型戰爭的熱潮,從而引發了一場以機械化戰爭向資訊戰爭轉變為基本特徵的世界性新軍事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