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幸福一生77729277

    吳起戰無不勝,攻無不破的軍事家政治家,他到三千國家都使三個國家強盛起來。可他又被每個國家所拋棄,這是他失敗的地方。

  • 2 # 扶著往事衝

    吳起,文比商鞅,武堪白起。一生無一敗績,為了功名,吳起拋棄了太多,卻彷彿什麼也沒有得到,所以說又是一個徹頭徹尾的失敗者

  • 3 # 張細水

    吳起在戰國同時代軍事才能上絕對是神一般的存在。初侍魯,以弱旅敗強齊;次侍魏,多次打敗秦國,奪秦河西,使秦龜縮洛水;後侍楚,又擊敗魏國。

    在魏時打造出武卒無敵於天下,歷經三國掛帥百餘戰無一敗,五萬魏軍擊敗五十萬秦軍,放其餘各國不敢想像。

    若論吳起的失敗有二。

    一、殺妻求將,心狠手辣,是為不義。魯穆公欲拜吳起為將,但疑心吳起老婆是齊華人,吳起為博出人頭地立刻殺妻以示其忠。

    二、三勿其主,不知進退,是為不智。吳起一生雖然軍事才能無可匹敵,但屢次遭君主猜忌導致出逃他國。他仍不能反思原因所在,在楚國仍然對舊貴族勢力正面對抗,最終落得個車裂身死的悲慘下場。

  • 4 # 蟻史為諫

    在我看來吳起確實是一個失敗者。

    空有一身本事,卻不得善終;這只是其中之一,說他是一個失敗者是有根據的。我們從他到魯國以後說起。本是衛華人,卻跑去魯過做官。聽說是在家裡殺了人犯了事。做官就做官吧憑本事沒人說你什麼。

    可是最可恨的是為了自己的地位穩固,竟然把老婆殺了以表忠心。最後雖然大破齊軍卻被人穿小鞋。

    總會有人看不慣他的作為。於是就到老闆面前說他壞話“這個人原來是曾參的徒弟,後來曾參和他斷絕了關係;原因是他母親過世了都沒有回去奔喪,曾參認為他不孝”。

    然後再嚇唬一下魯國老闆,“我們國家小,現在有打敗齊國的能力;別的國家會不會看我們不爽都來打我們呢?”

    於是他在魯國失敗。

    就這樣,吳起害怕被殺跑去投奔魏國。魏文侯是一個明君,知人善任;可是對於這種品格的人還是有所疑問的。所以他問李克“要不要用這個人”

    李克回答“這個人雖然貪財好色,可是打仗確實厲害,我們國家最厲害的人也不如他”

    於是魏文侯用他為大將去攻打秦國,佔領了五座城池。在魏國吳起幹了有10幾年,可是卻做不到宰相的位置,之後還是被魏國宰相公叔陷害。

    公叔是嫉妒他的才能嗎?歷史上是這麼寫的,可是事實是不是這樣呢?我覺得還有一種可能,那就是他爭奪權利失敗導致的他在魏國混不下去。

    歷史書上說“公叔的計謀是建議老闆嫁一個公主給他,然後又讓他看到公主的刁蠻;之後拒婚,讓老闆懷疑他的忠誠”。不知道大家怎麼看,反正這一段我是不信的。一個大將軍會這麼一點政治覺悟都沒有嗎?為了一點脾氣上的事不顧自己的前途?

    最有可能的是他鬥不過宰相,卻又不是宰相的人,成為了宰相的眼中釘。說他正直的拒婚不過是為了遮蓋他失敗的結果。

    最後他跳槽到楚國。楚國倒是給力一過去就給他宰相的位置,然後楚國國力蒸蒸日上,其他諸侯國開始害怕楚國強大的同時;楚國內部的既得利益者也開始記恨吳起。

    於是在老闆楚悼王掛了之後,吳起也被楚國計程車大夫們合夥亂箭穿心而死。

    總得來說,吳起為了事業可以不在乎家裡的老人,為了事業可以不要老婆,為了事業可以和士兵同甘共苦,為了事業可以得罪大部分的人。雖然對每一個老闆都鞠躬盡瘁,付出了全部,可是每一次都不得善終。

    這樣一個名將,這樣一個結果。

    我想也只能算是成功的名將,卻是失敗的人生。

  • 5 # 百里不奚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吳起有才無德,然而歷代統治者並不需要德才兼備的理想人才。他們只要“因人而授官,循名而責實”,充分發揮他們的優點,同時對其缺陷有清醒的認識,用制度或者權術控制他們的行為,將其消極因素控制、削減到最低點。魏文侯、楚悼王用吳起就是很好的例證。

    有人說吳起一生從道德上說卑劣的一塌糊塗,從功業上說雖然非常顯赫,卻幾經沉浮,最後沒能得到善終,可以說失敗的很。但他一生光明正大,從來不耍陰謀詭計,從他生平唯一一次的反間計來看,他絕不是智商低下,或者性格單純,耍不來權術手段,而是他實在不屑於搞這一套,他一直深信只憑自己的曠世大才就足以立足世間,這也正是他的可悲之處。

    吳起為了做官殺了自己的妻子,千百年來他承受了無數的唾罵,郭沫若在《述吳起》中寫道“殺妻求將的故事出於本傳,然傳文所據卻只是一片蓄意重傷的謠言,除了本傳之外,別的書上還沒有看見過這同樣的記載”。其殺妻的真實性是非常可疑的,即使真有這件事,也不能結論性的認為他無德,他為士兵吸吮膿毒,這樣的吳起也算無德嗎?

    即便這些記載都有誇張的成分,也不能說吳起是一個十足的冷血殘酷的人。更何況吳起先學的是儒家,他在兵法上的主張,還有政治上的舉措,無一不是儒家的做派,他足食足兵、世而後仁、教民即戒,反對世卿世祿,把這樣的吳起形容成追名逐利、無德不仁的敗類,似乎有些荒謬。

    吳起不知道韜光養晦,權力這個巨大的磁場異化了吳起,使他變得心腸冷酷,毫無情感,甚至藐視生命。但是這種異化又使他永遠都不被看作官僚體系的內部人,吳起把自己的命運壓在君王一個人身上,也就註定了他要隨著君王的逝去而逝去。

    吳起在臨死前還趴在楚悼王的遺體上放重放聲痛哭,這是對權力的懷念、留戀還是對結局的不滿呢?

    吳起的仕途非常坎坷,從一個國家到另一個國家,從一位君主到另一位君君主,歷經無數沉浮,他成就了一個個國家,卻一次次被拋棄,最終斷送了性命。

    事實上吳起的才華是絕對能勝過孫子的,因為他不僅是偉大的軍事家,更是一位極富才幹的政治家,他智慧過人,胸懷遠大,既能治兵又能治國,在歷史上留下許多佳話。但他也因為母喪不歸、殺妻求將等劣跡,而在品德上沾染了巨大的汙點。

    吳起這種為求目的不擇手段的性格,雖然使他功名揚於天下,但也註定了他人生的悲劇,雖然後世的史學家都認同吳起的能力,卻極為鄙視他的人品,不願意宣揚他的事蹟,這也正是吳起的名聲遠遠不如孫武的原因,司馬遷評價說:“吳起說服魏武侯為政用形式不如用恩德,但是在楚國實行他的改革時,卻因為苛刻殘暴,缺少恩德,把自己的性命也斷送了,非常可悲。”其實司馬遷也沒有弄明白吳起遊說魏武侯說形勢不如德,那是出自公德。而最後導致他萬箭穿身的多半是由於私德。

    私德不佳,人不我信,朝秦暮楚,卒亡其身!這才是吳起真正的悲劇所在。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小米發了IPO上市後的第一份財報,根據財報來看,小米的表現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