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祥子談歷史

    劉娥,宋真宗趙恆皇后,史稱章獻明肅皇后劉氏,益州華陽人。因“狸貓換太子”故事,人皆稱其為劉娥,實則其名不詳,身世成謎,故事與歷史真相更是面目全非。

    同時,由於她完成了北宋從真宗時期向仁宗時期的平穩交接,為仁宗時代的繁榮奠定了基礎,又未發生宮鬥殘害事件,因此史書稱她“有呂武(西漢呂后,武則天)之才,無呂武之惡。”

    丈夫支援劉氏藉機抓住良機“攀高枝”

    劉氏十三四歲的時候,嫁給當地一名少年銀匠龔美。後來,她隨夫一起來到京師開封謀生。由於劉氏貌美,經常跟隨丈夫走街竄巷招攬生意,又善於邊搖拔浪鼓邊唱歌,見著多有稱讚,因此在京城頗有才貌之名。

    同時,龔美為人誠實,又善於交朋結友,特別與襄王府中的指揮使張耆投緣。一次喝酒中,龔美聽張耆說,襄王趙恆(後來的宋真宗趙恆,當時名為趙元侃)只有16歲,還未婚配,對才貌雙全的蜀中女子非常感興趣,並讓他們這些下人暗中物色。

    龔美聽後,心中暗喜,認為這是一個改變自身命運的良機,立即以劉氏表哥的身份,讓劉氏隨張耆進入王府。

    由於劉氏聰慧靈巧,深得趙恆寵愛。而趙恆的乳母秦國夫人卻認為劉氏出身寒微,勸阻趙恆親近劉氏,見趙恆不加理睬,隨稟報給了宋太宗,太宗一怒之下,下旨將劉氏逐出京城。同時,封趙恆為韓王,將忠武軍節度潘美16歲的八女兒,賜予其為婚。

    期間,趙恆迫於皇命只好將劉氏送出王府,但是卻將她偷偷藏在了張耆家裡,二人時常暗中幽會長達15年之久。

    劉氏入宮成皇后,丈夫有幸得高官

    人常說:“任何一件事情,只要堅持10年去做,就會成為專家。”劉氏在張耆家裡幽居的15年中,聰明好學,以博覽群書為喜好,用心鑽研琴棋書畫,可謂才華出眾,外在修為與內在氣質都在不斷昇華。因此,趙恆對劉氏更加的寵愛。

    同時,原丈夫龔美頗能認清形勢,自從劉氏進入趙恆王府的那一天後,兩人就再也沒有見過面了。

    期間,與趙恆成婚的潘氏,在第六年的時候病死。接著,太宗又將宣徽南院使郭守文的次女郭氏賜婚,初封魯國夫人、再晉封秦國夫人、後冊立為皇后。

    997年3月,宋太宗趙光義病逝,太子趙恆繼承大統,是為真宗皇帝。不久,即將36歲的劉氏詔進宮中,1004年封為四品美人,正式成為後宮妃嬪中的一員。當時,因劉美人聰慧溫柔,真宗對她幾乎達到了三千寵愛獨一人的地步,後宮地位僅次郭皇后。

    1007年4月16日,郭皇后因生育三個兒子,不幸盡皆夭折,傷心過度之下,病發身亡。

    此時,真宗很想立劉氏為後,由於劉氏一直沒有子嗣,且出身貧寒,諸大臣多有反對。而對於大臣建議立14歲的才人沈氏(宰相沈倫孫女)為皇后,真宗又不滿意,隨將後位空置。

    1010年4月14日,劉氏身邊侍女李氏生下一子,當即被送到了劉氏身邊,取名為趙受益(宋仁宗趙禎),認劉氏為母,由與劉氏情同姐妹的同鄉楊婕妤進行哺養。同時,在孩子出生前的三個月,真宗已對外宣佈劉氏懷有龍種,並冊封她為修儀,楊才人為婕妤。

    對於趙受益的生母李氏,真宗封她為崇陽縣君,後又生一女晉封才人,正式進入妃嬪行列。雖然,小公主早早夭折,李氏頗感孤獨,但她一生都未曾與兒子相認。

    不久,因劉氏“誕有龍子”,真宗詔告群臣,欲立為後,但許多朝中重臣又清楚其中的來龍去脈。因此,真宗幾次欲立,而劉氏只好又幾次固辭。1012年12月,真宗先晉封44歲的劉氏為德妃,又給百官加官進爵,以堵眾臣之口。同時,也不進行冊後儀式,更不接受百官道賀,只將封后詔書發到中書省,在皇宮內部宣佈一下就算完成立後事宜。

    而她的表哥(原丈夫)龔美,改名為劉美,也被真宗任命地方為官,而且官聲極好。

    1022年2月,宋真宗趙恆駕崩於延慶殿,遺詔11歲的太子趙禎即位,皇后劉氏為皇太后,楊淑妃為皇太妃,軍國大事皆由劉氏皇太后裁處,可謂權傾天下。但是,她不但沒有加害趙禎生母李氏的想法,而且還將她晉封為順容,遷往真宗的永定陵,成為守陵的先帝諸妃之一。1032年,劉氏聽說李氏身患重病,立即派太醫前去診治,並晉封其為宸妃。當天病逝後,劉氏以一品禮儀殯殮宸妃,並在皇儀殿治喪,並給她穿上皇后冠服。事後,不但追封其父,還對其弟李用和再次晉升。

    1033年3月,享年65歲的劉太后病逝,有大臣對仁宗講,劉太后不是他的生母,生母是李宸妃。同時,燕王趙元儼(太宗第八子)還說李宸妃是被劉太后毒死的。為此,仁宗令李用和前去查驗李宸妃的棺木,見她的葬品如一品夫人,身穿皇后服。

    仁宗聞知,心下大悔:“人言豈可盡信!”說著,他又來到劉太后的牌位前自責道:“從此後,大娘孃的生平可清白分明瞭。”

    此後,仁宗對劉太后特諡四字,即:莊獻明肅皇后,後改章獻明肅皇后。而史上對皇后只諡二字,其生母李宸妃諡為莊懿皇后,後改為章懿皇后。

    這就是“狸貓換太子”故事的歷史原型。

    宋朝第一攝政皇太后劉氏是如何“垂簾聽政”的

    真宗病逝前,下詔:“此後,由皇太子趙禎在資善堂聽政,皇后賢明,從旁輔助。”

    由此可見,真宗不但認可劉氏的政事裁決能力,而且也賦予她裁決政事的權力。因為在15年的幽閉期間,由於劉氏博覽群書,通曉古今策史 ,對於政事每每都有獨見之處,因此真宗每日批閱奏章,劉氏必隨侍在旁,多提見解。

    後來,就算以寇準、李迪為首的大臣反對她輔政,在寇準等人政變失敗後,她也沒有趕盡殺絕,也僅是將其貶出京城。

    仁宗11歲登基後,劉氏一舉將欺凌她們孤兒寡母的權臣丁謂貶謫,將宦官雷允恭誅殺,開始和仁宗一同決策朝廷政事,即:垂簾聽政。

    為了消除朝中大臣老用她的出身卑微說事,因此她先後追封曾祖父劉維兵為天平軍節度使兼侍中兼中書令兼尚書令,曾祖母宋氏為安國太夫人;祖父劉延慶為彰化軍節度使兼中書令兼許國公,祖母元氏為齊國太夫人;父親劉通為開府儀同三司魏王,母親龐氏為晉國太夫人。

    她在大是大非面前,尊重士大夫們的意見,對於王曾、張知白、魯宗道等能臣,盡皆重用。

    同時,對姻親族人要求極嚴,沒有出現一例姻親族人誤國害國的禍事。

    雖然,一直不願將權柄交給仁宗,但她依舊將仁宗當成親子看待。因此,仁宗稱她為“大娘娘”,養育他的楊妃為“小娘娘”。

    最終,使北宋朝廷實現了從真宗時期向仁宗時期的平穩過度交接,而她也留下了:“有呂武之才,無呂武之惡”的美名。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膝上型電腦下載東西在哪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