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字》賞讀 汝(1)有田舍翁(2),家資殷盛(3),而累世不識"之""乎"(4).一歲(5),聘楚士訓其子(6).楚士始訓之搦管臨朱(7),書一畫,訓曰"一"字;書二畫,訓曰"二"字;書三畫,訓曰"三"字.其子輒(8)欣欣然,擲筆歸告其父曰:"兒得矣,兒得矣;可無煩先生矣,重費館穀(9)也,請謝(10)去."其父喜,從之,具幣(11)謝遣楚士.逾時(12),其父擬徵召姻友(13)萬氏姓者飲,令子晨起治狀(14),久之不成.父趣之(15).其子恚(16)曰:"天下姓字(17)夥(18)矣.奈何姓萬 自晨起至今,才完五百畫也." (節選自《應諧錄》) 註釋: 1,汝:地名,在今河南南陽. 2,田舍翁:地主. 3,家資殷盛:家產富裕.殷:厚實富裕;盛,多的意思. 4,累世不識之乎:幾代人都不識"之"字"乎"字.累世,數代,接連幾個世代. 5,一歲:一年. 6, 聘楚士訓其子:請一位楚地的老師教育他的兒子. 楚士:楚地的讀書人. 7,搦管臨朱:拿著筆描紅,練習寫字.管,筆的代稱;臨朱,照著紅顏色的原本寫,即描紅. 8,輒.就,便. 9,館穀:請人開管教授功課應付給的酬金,即學費. 10,謝:辭,辭退. 11,具幣:準備錢財,禮物. 12,逾時:過了一些時候. 13,姻友:指有姻親關係的親戚. 14,治狀:寫一封請貼.治,辦理.狀,帖子一類的書信. 15,趣之:催促他.趣,同"促",催促.之,代詞,他,指田舍翁的兒子. 16, 恚:抱怨,怨恨,惱怒. 17,姓字:姓氏. 18,夥:多. 譯文: 汝地有個鄉村老頭,家裡很富裕,但幾代人都不識"之"字"乎"字.有一年,請來一位楚地的讀書人教他的兒子.這位老師一開始先教他的兒子執筆描紅.寫一畫,教他說:"這是一字."寫二畫,教他說:"這是二字."寫三畫,教他說:"這是三字."富翁的兒子覺得讀書寫字太簡單了,就非常高興,丟掉筆回去告訴他的父親,說:"我學會了!我學會了!可以不必煩勞老師,再多花學費了,請辭退他吧!"他的父親很高興,就依從了自己的兒子,準備了一筆錢辭退了那位楚地的讀書人.過了一些時候,富翁打算邀請一位姓萬的姻親來喝酒,叫他兒子早晨起來就寫一份請貼.但等了好久仍不見寫成,父親就去催促他,他兒子抱怨說:"世上姓氏很多,為什麼偏偏要姓"萬"呢 我從清早寫起,直到現在,才寫完了五百畫!" 簡析: 而累世不識"之""乎"",這簡簡單單的一句話,就把一個典型的目不識丁的斗大的字都不識幾個的土財主的形象勾畫出來了.至於一句"兒得矣,兒得矣",則很生動的描繪出了其子在學會"一","二","三"之後那種自以為掌握了獲得知識訣竅的得意神態,同時也表現出他的幼稚無知. "天下姓氏夥矣,奈何姓萬 ······",則又是一句生動傳神的話,它巧妙的描摹出富翁的兒子他那一副委屈,懊惱的神態,不禁令人發笑.富翁的兒子哪裡知道,學習不下功夫,淺嘗輒止,滿足於一知半解,是遲早要出洋相的啊.我們當代中學生處於一個知識爆炸的資訊時代更應該循序漸進,紮紮實實的搞好學習,為將來報效祖國打下堅實的基礎. 這則笑話從畫"一""二""三"開始,到畫不成"萬"字結束.這樣的構思也是很別出心採。
萬字》賞讀 汝(1)有田舍翁(2),家資殷盛(3),而累世不識"之""乎"(4).一歲(5),聘楚士訓其子(6).楚士始訓之搦管臨朱(7),書一畫,訓曰"一"字;書二畫,訓曰"二"字;書三畫,訓曰"三"字.其子輒(8)欣欣然,擲筆歸告其父曰:"兒得矣,兒得矣;可無煩先生矣,重費館穀(9)也,請謝(10)去."其父喜,從之,具幣(11)謝遣楚士.逾時(12),其父擬徵召姻友(13)萬氏姓者飲,令子晨起治狀(14),久之不成.父趣之(15).其子恚(16)曰:"天下姓字(17)夥(18)矣.奈何姓萬 自晨起至今,才完五百畫也." (節選自《應諧錄》) 註釋: 1,汝:地名,在今河南南陽. 2,田舍翁:地主. 3,家資殷盛:家產富裕.殷:厚實富裕;盛,多的意思. 4,累世不識之乎:幾代人都不識"之"字"乎"字.累世,數代,接連幾個世代. 5,一歲:一年. 6, 聘楚士訓其子:請一位楚地的老師教育他的兒子. 楚士:楚地的讀書人. 7,搦管臨朱:拿著筆描紅,練習寫字.管,筆的代稱;臨朱,照著紅顏色的原本寫,即描紅. 8,輒.就,便. 9,館穀:請人開管教授功課應付給的酬金,即學費. 10,謝:辭,辭退. 11,具幣:準備錢財,禮物. 12,逾時:過了一些時候. 13,姻友:指有姻親關係的親戚. 14,治狀:寫一封請貼.治,辦理.狀,帖子一類的書信. 15,趣之:催促他.趣,同"促",催促.之,代詞,他,指田舍翁的兒子. 16, 恚:抱怨,怨恨,惱怒. 17,姓字:姓氏. 18,夥:多. 譯文: 汝地有個鄉村老頭,家裡很富裕,但幾代人都不識"之"字"乎"字.有一年,請來一位楚地的讀書人教他的兒子.這位老師一開始先教他的兒子執筆描紅.寫一畫,教他說:"這是一字."寫二畫,教他說:"這是二字."寫三畫,教他說:"這是三字."富翁的兒子覺得讀書寫字太簡單了,就非常高興,丟掉筆回去告訴他的父親,說:"我學會了!我學會了!可以不必煩勞老師,再多花學費了,請辭退他吧!"他的父親很高興,就依從了自己的兒子,準備了一筆錢辭退了那位楚地的讀書人.過了一些時候,富翁打算邀請一位姓萬的姻親來喝酒,叫他兒子早晨起來就寫一份請貼.但等了好久仍不見寫成,父親就去催促他,他兒子抱怨說:"世上姓氏很多,為什麼偏偏要姓"萬"呢 我從清早寫起,直到現在,才寫完了五百畫!" 簡析: 而累世不識"之""乎"",這簡簡單單的一句話,就把一個典型的目不識丁的斗大的字都不識幾個的土財主的形象勾畫出來了.至於一句"兒得矣,兒得矣",則很生動的描繪出了其子在學會"一","二","三"之後那種自以為掌握了獲得知識訣竅的得意神態,同時也表現出他的幼稚無知. "天下姓氏夥矣,奈何姓萬 ······",則又是一句生動傳神的話,它巧妙的描摹出富翁的兒子他那一副委屈,懊惱的神態,不禁令人發笑.富翁的兒子哪裡知道,學習不下功夫,淺嘗輒止,滿足於一知半解,是遲早要出洋相的啊.我們當代中學生處於一個知識爆炸的資訊時代更應該循序漸進,紮紮實實的搞好學習,為將來報效祖國打下堅實的基礎. 這則笑話從畫"一""二""三"開始,到畫不成"萬"字結束.這樣的構思也是很別出心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