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吾愛lu

    1、如花美眷,似水流年,似這般,都付與了斷瓦殘垣。

    2、西風揚子津頭樹,望長淮渺渺愁予。

    3、砧聲又報一年秋。江水去悠悠。

    4、偶然間心似繾,梅樹邊,似這般花花草草由人戀、生生死死隨人怨、便悽悽慘慘無人念,待打併香魂一片,守得個陰雨梅天。

    5、人世之事,非人世所可盡。

    6、良辰美景奈何天,賞心樂事誰家院。

    7、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夢中之情,何必非真。

    8、你道翠生生出落的裙衫兒茜,豔晶晶花簪八寶填;可知我常一生兒愛好是天然,恰三春好處無見。不提防沈魚落雁鳥驚喧,只怕的羞花閉月花貌。

    9、情由心生,生可以死,死可以生;生不可以死,死不可以生者,情非之至也!

    10、這般花花草草由人戀,生生死死隨人願,便酸酸楚楚無人怨。

    11、本待要送春向池塘草萋,我且來散心到荼蘼架底,我待教寄身在蓬萊洞裡。蹙金蓮紅繡鞋,蕩湘裙嗚環佩,轉過那曲檻之西。

    12、驚覺相思不露,原來只因已入骨。

    13、良辰美景奈何天,便賞心樂事誰家院。則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

    14、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

    15、原來這奼紫嫣紅開遍,似這般都付與斷井頹桓。良辰美景奈何天,賞心悅事誰家院!朝飛暮卷,雲霞翠軒;雨絲風片,煙波畫船。錦屏人忒看的這韶光賤!

    16、天意秋初,金風微度,城闕外畫橋煙樹。

    17、嫋晴絲吹來閒庭院,搖漾春如線。停半晌整花鈿,沒揣菱花偷人半面,迤逗的彩雲偏。我步香閨怎便把全身現。

    18、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與死,死而不可復生者,皆非情之至也。

    19、則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是答兒閒尋遍,在幽閨自憐。

    20、原來奼紫嫣紅開遍,似這般都付與斷井頹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賞心樂事誰家院?

    延展閱讀:

    《牡丹亭》,全名《牡丹亭還魂記》,改編於明代話本小說《杜麗娘慕色還魂記》。《牡丹亭》是明代劇作家湯顯祖的代表作,也是他一生最得意之作,他曾言“吾一生四夢,得意處唯在《牡丹》。”

    《牡丹亭》與《紫釵記》、《邯鄲記》和《南柯記》合稱“玉茗堂四夢”,也叫“臨川四夢”。受到了儒、釋、道三家學說的不同影響,其故事背景就描寫的是腐朽的儒家封建體系,故事中出現的花神卻是道家的產物,而女主角杜麗娘身死又還魂乃是佛家的三生說。總之,湯顯祖在這部《牡丹亭》中傾注了自己畢生的思想感情,完美的詮釋了他的“至情說”。

    作品把傳說故事以及明代社會相結合,使之成為一部具有浪漫主義的精神傑作。全劇共計五十五出,每一出都為後面的劇情提供了暗示。下場詩全部採用了唐詩而無不如意。從這裡也可以看出湯顯祖對於他的《牡丹亭》的重視超出了他的其他作品。《牡丹亭》不僅謳歌了人性,同時也用另一種獨特的方式抨擊了當時大行其道的“存天理,滅人慾”的程朱理學。

    創作背景

    崑曲·牡丹亭 畫家劉文進作品

    《牡丹亭》,是明朝劇作家湯顯祖的代表作之一,創作於1598年。全名《牡丹亭還魂記》[4] ,即《還魂記》,也稱《還魂夢》或《牡丹亭夢》,傳奇劇本,二卷,五十五出,據明人小說《杜麗娘慕色還魂》而成,明代南曲代表作。共55出,描寫杜麗娘和柳夢梅的愛情故事。正是:慕色還魂杜麗娘,遊園驚夢柳夢梅。它與湯顯祖的另外三部作品並稱為“臨川四夢”。

    舞臺上常演的有《鬧學》、《遊園》、《驚夢》、《尋夢》、《寫真》、《離魂》、《拾畫叫畫》、《冥判》、《幽媾》、《冥誓》、《還魂》等幾折。

    湯顯祖萬曆二十六年被罷免還家,絕意仕途,筆耕以終老。其一生四部傳奇雜劇比較著名,《牡丹亭》、《南柯記》、《紫釵記》、《邯鄲記》(又稱“臨川四夢”),其中,以《牡丹亭》最為著名,他本人也十分得意,曾說:“一生四夢,得意處惟在牡丹。”明朝人沈德符稱“湯義仍《牡丹亭夢》一出,家傳戶誦,幾令《西廂》減價”。

    內容

    《牡丹亭》是湯顯祖的代表作,也是中國戲曲史上浪漫主義的傑作。作品透過杜麗娘和柳夢梅生死離合的愛情故事,洋溢著追求個人幸福、呼喚個性解放、反對封建制度的浪漫主義理想。杜麗娘是中國古典文學裡繼崔鶯鶯之後出現的最動人的婦女形象之一,透過杜麗娘與柳夢梅的愛情婚姻,喊出了要求個性解放、愛情自由、婚姻自主的呼聲,並且暴露了封建禮教對人們幸福生活和美好理想的摧殘。《牡丹亭》以文詞典麗著稱,賓白饒有機趣,曲詞兼用北曲潑辣動盪及南詞宛轉精麗的長處。明呂天成稱之為“驚心動魄,且巧妙迭出,無境不新,真堪千古矣!”

    湯顯祖在該劇《題詞》中有言:“如杜麗娘者,乃可謂之有情人耳。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亦可生[5] 。生而不可與死,死而不可復生者,皆非情之至也。”閱讀《牡丹亭》,享受文字的饗宴,穿越時空的生死之戀,不必藉助現代科技,纏綿穠麗,至情弘貫蒼茫人世,逶迤而來。

    作者簡介

    湯顯祖(1550~1616),字義仍,號若士,海若,清遠道人,江西臨川人。出身書香門第,為人耿直,敢於直言,一生不肯依附權貴,因此經常得罪人。早年參加進士考試,因拒絕內閣首輔張居正的招攬而落選。直到三十三歲時才中進士。中進士後,拒絕當時執掌朝政的張四維、申時行的拉攏行賄而遭排擠。明萬曆年間曾任給事中,四十九歲時棄官回家。他從小受王學左派的影響,結交被當時統治者視為異端的李贄等人,反程朱理學,肯定人慾,追求個性自由的思想對他影響很大。在文學思想上,湯顯祖與公安派反覆古思潮相呼應,明確提出文學創作首先要“立意”的主張,把思想內容放在首位。這些思想在他的作品中都得到了具體體現。湯顯祖雖然也創作過詩文等,但成就最高的還是戲曲。他是中國古代繼關漢卿之後的又一位偉大的戲劇家。他的戲劇創作現存主要有五種,即“玉茗堂四夢”(或稱“臨川四夢”)及《紫簫記》。“玉茗堂四夢”即《紫釵記》、《牡丹亭》、《邯鄲記》、《南柯記》。這四部作品中,湯顯祖最得意,影響最大的當數《牡丹亭》。史贊曰:“為官不濟,為文不朽。”詩文集《紅泉逸草》、《問棘郵草》(殘)、《玉茗堂文集》。

    湯顯祖晚年潛心佛學,自稱“偏州浪士,盛世遺民”,說“天下事耳之而已,順之而已”,後又自號“繭翁”。湯顯祖也是世界偉人之一,日本學者青木正兒在《中國近世戲曲史》中,將他和莎士比亞並稱為東西方交相輝映的兩顆明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求師生情,同學情,校園情,的初三畢業朗誦稿?